許南英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許南英(1855年-1917年),字子蘊,號蘊白或允白,別號窺園主人、留髮頭陀、龍馬書生、毘舍耶客、春江冷宦等。出生於臺灣臺南府安平縣(今台南市安平),為現代著名作家許地山的父親、中國人大台灣省代表許沛的曾祖父,為台灣歷史上第二十五位進士,清朝官員,曾留下的詩集有《窺園留草》。
簡表說明
姓名 許南英
|
字 蘊白或允白
|
號 男
|
別號 窺園主人、留髮頭陀、龍馬書生、毘舍耶客、春江冷宦
|
出生日期 西元1855年
|
逝世日期 西元1917年
|
職業 台灣愛國志士、詩人
|
出生地點 台南西定坊武館街
|
逝世地點 印尼棉蘭
|
主要成就 台灣歷史上第二十五位進士 |
生平
許南英出生於台南,家中很早便從廣東揭揚移居赤崁,以教書為業,許南英祖父許永喜曾考上秀才,生有八子,四子許廷璋為許南英之父。許廷璋在現今延平郡王祠旁邊的馬公廟堂,興建學舍,名「窺園」,開館授徒;1978年(光緒四年)許南英二十四歲時,也在窺園設學塾,名為「聞樨學舍」,並與吳樵山、丘逢甲、陳梧岡等人往來吟詠唱和[1]。1881年,遵照吳樵山的遺願,與吳的三女吳慎結為夫婦[2]。
1885年許南英考中舉人,隔年在北京參加會試,因直言陳述國家危機,而名落孫山,為了紓愁,與朋友遊歷山水、飲酒作樂,結識歌伎吳湘玉,兩年後欲納她為妾,吳湘玉卻不幸得病逝世,同年許南英仍因評論時政,未通過會試,這時期他創作〈被放出都〉、〈春宵〉等詩以抒發心中鬱悶[3]。
1890年,許南英金榜題名進士及第,任兵部車駕清吏司主事職,同年12月底請假回籍,隔年在台南官紳推舉下,任台南孔廟「聖廟樂局」董事長,管理先師聖廟、傳習黌宮秀士禮樂[4]。1892年,安平縣令陳子岳欲聘請許南英任蓬壺書院山長,但許南英推辭不答應,另外推薦蔡玉屏,自己則專心於墾土化番事務[5]。
1894年台灣巡撫唐景崧聘許南英入台灣通志局,協助編修《台灣通志》,後逢中日甲午開戰,許南英任團練局統領,擔起抗日重任;後來日人來台,日軍到處張貼通緝許南英的圖像,許南英在台南鄉親冒險掩護下,從安平港乘竹筏換輪船,離開台灣,逃至中國,途中兒子許地山在船上不慎跌倒、摔斷左臂[4],他先至廈門、汕頭,後暫住桃都,此時他留下不少思鄉之作,後在親戚勸說下,他輾轉至新加坡、泰國曼谷等地,1897年因收到家書,返回中國,至北京投供吏部,後降轉廣東即用知縣,1899年協助辦理惠、潮、嘉一帶鄉試,1900年負責總校廣州試卷,並任佛山汾水稅關總辦,1903年委屬雷州徐聞縣,並將當地的貴生書院改為徐聞小學堂,任教講經史[6]。1904年被納入廣東內簾,隔年起因他善於治盜,陸續為廣東陽江州陽春、三水縣令,1911年(宣統三年)原赴电白县就任,但逢革命軍起義,而回漳州,後退居海澄縣[7]。
1911年他攜二子叔午、叔未,回台南省墓,受南社詩人之邀參加歡迎會,紳商學界也在台南公館為他洗塵,他趁機遊歷竹溪寺、岡山超峰寺,後北上台北、基隆,瀛社、桃社、竹社、櫟社都為他設宴,後來他將所餘分給留台族人,自己回到廈門,任龍溪縣知事,但因禁止私鬥等事,被當地土豪劣紳所忌,竟誣陷他侵占公款,許南英請卸職查辦,雖然經查後還他清白,但他決定不再從政。1915年,廈門日本領事邀他回台參加台灣勸業共進會,同年他应人之荐去印尼苏门答腊,为华侨领袖、棉兰市长张鸿南作传, 1918年初因痢疾,病逝於當地[8]。
影片分享
參考資料
- ↑ 龔顯宗. 台灣文學家列傳. 台南市立文化中心. 1997: 69–70.
- ↑ 余思牧. 作家许地山. 利文出版社. 2005: 1901.
- ↑ 龔顯宗. 台灣文學家列傳. 台南市立文化中心. 1997: 71–75.
- ↑ 4.0 4.1 黃議震. 【海嶠人物萬象】 許南英與許地山窺園夢斷. 人間福報 . 2016-05-11.
- ↑ 江寶釵. 台灣古典詩面面觀. 巨流圖書公司. 1999: 285.
- ↑ 龔顯宗. 台灣文學家列傳. 台南市立文化中心. 1997: 80–83.
- ↑ 汪毅夫. 闽台缘与闽南凤: 闽台关系, 闽台社会与闽南文化研究.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6: 180.
- ↑ 龔顯宗. 台灣文學家列傳. 台南市立文化中心. 1997: 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