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见龙塔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见龙塔是海南至今保存较为完整的建筑时间较早的古塔之一。始于清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定安知县伍文运和乡绅林起鹤等捐资创建,未竣,至乾隆三十三年(1765年)再由知县吴先举等捐资继成。塔高20余米,八角七层仿楼阁式[1],塔砖有《千字文》的单字印记,底层正面额上刻有"见龙塔"三字,塔顶覆盆上树铁刹竿巅插蓝天,游人可从内壁砖梯螺旋登至塔顶,远眺建江南岸,观赏江边及远处绮丽景色,贻情悦性,心旷神怡。

基本情况

“见龙”一语出自《易经》,其本意是祈求出人才。久而久之,定安人根据塔名赋予它颇有神奇色彩的传说。

塔本是一种风格独特的佛教建筑形式,起源于印度,原名Stupa。传入中国以后,被译为“浮屠”(因为是音译,所以也有译为“浮图”)。佛教中所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图”的“七级浮图”就是七级佛塔。到明清时代,塔被完全中国化,已不再是高僧的坟墓,而成为地气、灵气增加的象征物。

见龙塔又名仙沟塔,位于定安县城东南约7公里的龙滚坡上。塔由砖石砌成,共7层,高25米。依《易经》八卦设计为八面体,墙上分别纹印着“日、月、星、辰、天、地、玄、黄”等字,底层正门刻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字,今仍清晰可辨。见龙塔共设有28个实门,门的设置很科学。每层有8个实门和假门,其中第1层实开东、西、北3个门,其它5个门都为假门。第2层则与第1层刚好相对,实开5门,虚开3个假门。这样虚虚实实交错而上,预防塔身纵向开裂。楼阁式塔的内部是空心的,塔内壁设有砖梯,通向各层。整个塔并无任何现代建筑材料,没有水泥、没有铁钉,没有支架。一块块塔砖在糯米等原始建筑材料的粘合下累叠成塔[2],200多年来,任凭狂风、雷电的肆虐,屹然矗立。

据史料记载,见龙塔始建于清乾隆十六年(公元 1751年),知县伍文运、绅士林起鹤等捐资建筑,因资金缺乏,半途停工。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知县吴先举邀请绅士捐资续建而成。塔名“见龙”,是据易经“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句而命,其本意是祈求出人才,显而易见是风水塔。久而久之,定安人赋予它颇有神奇色彩的传说:塔竣工时,一条巨龙驾着五色云彩出现在龙滚坡上空,兆示此地风水极佳。

旅游信息

见龙塔交通:乘海口至定安的省直快车,再乘中巴车至目的地   见龙塔住宿:住县政府招待所,或推荐住南丽湖鸿扬钓鱼台宾馆   见龙塔美食:那里的烧烤味道极佳,盛产淡水鱼。

视频

见龙塔 相关视频

海南一座建于宋代的涅槃古塔
海南澄迈美榔双塔 神秘的百年古塔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