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蓝田瑶族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蓝田瑶族乡位于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北部,有龙门县“北大门”之称,东南与龙田镇连接。西南与天堂山交界,西连密溪林场,北邻新丰县。距县城16公里。乡内地势北高南低,总面积为130.79平方千米(2017年),山地面积16000公顷。全乡辖7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7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8330人(2017年)。乡政府所在地距龙门县城18千米。1987年经省民政委批准成立少数民族乡,是惠州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1]

中文名称: 蓝田瑶族乡

外文名称: Lantian Yao Autonomous Township

别 名: 蓝田乡

行政区类别: 民族乡

所属地区: 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

下辖地区: 7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

电话区号: 0752

邮政区码: 516800

地理位置: 龙门县北部

面 积: 130.79平方千米(2017年)

人 口: 8330人(2017年)

气候条件: 南亚热带季风气候

车牌代码: 粤L

历史沿革

以驻地多蓼蓝草而得名。清中叶形成蓝田圩。1949年后建蓝田乡,1952年分为上蓝田乡、下蓝田乡。1961年合并成立蓝田公社,1984年改区,1986年设蓝田瑶族乡。1987年1月成立。

地理环境

蓝田瑶族乡群山环抱,地势北高南低,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峰15座,最高点寒山顶,海拔956.8米,气候带有明显的山区特点,年平均气温19.5℃。最高月平均气温34℃,最低月平均气温5℃,平均降雨量2100毫米。气候及水土特别适宜中亚热带针、阔混交林和针叶纯林等林木生长,适宜发展林业。蓝田河自西北向西南注入天堂山水库。龙新公路自南向北贯穿全境。土地多属酸性赤红土壤,农业生产条件较差。

经济发展

在企业方面,1979年社办企业仅有庚子坑、七娘寨2座电站,总收入66万元。1987年乡办企业增加到木器厂、农机厂、文具厂、木箱厂、衣车板心厂和鱼头寨、大瑶山等4个电站共9个,全乡超支现象严重,社队企业缺欠银行贷款189.45万元。1997年,全乡企业(含个体工商户)86个,工业总产值1038万元。2000年,全乡企业102个,工业总产值1168万元。

农业

过去由于旧的生产模式,生产结构单一,抑制了生产力的发展。因农业结构调整和建筑占用土地等原因,1979、1987、1997、2000年全乡耕地面积分别为9816、9413、8899、8899亩,耕地面积呈减少趋势。特别是水田,由于调整低产“山坑田”种果等原因,1979、1987、1997、2000年全乡水田面积分别为8137、7636、7030、7010亩。但同时由于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充分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耕作技术的提高和化肥农药的广泛使用,促进了全乡粮食总产量的大幅提高,分别为3125、4017、5708、6918吨,农村人均纯收入也大幅提高,分别为109、405、1797、2780元,全乡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提高。

瑶乡以市场为导向,保证粮食种植面积,增加经济作物及优质橙、柑、桔等水果的种植量,取得好的经济效益。2001年优质水果种植面积为160.7公顷,2002年为266.7公顷,增长65%;2001年水果产值113万元,2002年为119万元,增长5%。粮食种植面积从2001年的970.7公顷减至2002年的927.3公顷。引导群众冬种蔬菜,变两造耕作为三造耕作。2001年全乡种植潮州芥菜80公顷,产值134万元,2002年种植200公顷,产值505万元,比2001年分别增长了150%和351%。2001年全乡农业总产值4167万元,2002年为4850万元,增长16%。

林业

1979年以来,乡政府贯彻了党的山区经济政策,针对乱砍乱伐现象,制订了“封、管、种结合,以封、种为主”的方针,全乡设了13个封山点,封山面积达6万亩,有力地保护了林业资源,促进了生态平衡。同时采取各项措施鼓励、扶持群众开荒造林种果,其中寒山林场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到1987年成立民族乡时,全乡办起集体林场13个,造林面积16720亩,办起私人果场65个(种果100棵以下不计在内),种植各种果树73300棵,促进了山区经济的发展。但由于封山育林制度、措施不完善,群众“靠山吃山”、只砍树不种树的观念没有转变过来,乱砍滥伐现象时有发生。1999年3月25日,乡党委、政府作出了《关于全面实施封山育林的决定》,规定从1999年6月1日起至2019年5月31日止,在全乡范围内实施全面封山育林,制定了全乡山地逐级发包,成立护林防火巡逻队,把严木材砍伐审批关,加强对木材加工厂的管理等具体措施,有效制止了乱砍滥伐现象的发生,同时采取各种措施鼓励群众造林绿化,从根本上促进了全乡生态的好转。2000年春,乡党委、政府提出了“全乡人均种植一亩竹、一亩果,每户冬种两亩蔬菜,人均封三亩山”的“一一二三”富民工程,立足资源优势,带领群众脱贫奔康,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到2000年,全乡水果种植面积已达3000亩。

2001~2002年蓝田瑶族乡实行封山育林,加强林政管理,执行防火期值班、森林巡逻制度,把严炼山、伐木审批关,取缔无牌无证的木材加工厂7家,杜绝乱砍滥伐现象的发生。加大投入培育丰产速生林和生态防护林。全乡森林面积为12000公顷,占全乡山地面积33%,木材蓄积量3.2万立方米。2001年全乡产木材1000立方米,产值24万元;2002年产木材2400立方米,产值57.6万元,分别比2001年增长了140%。

乡镇企业

蓝田瑶族乡政府转变职能,在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方面下功夫,制定了“借鸡生蛋”、“先旺丁,后旺财”的发展乡镇企业的策略。对原有的企业采取一包到底,承包到人的形式,明确职责和分工,激活了企业的活力。2001年全乡有企业为84个,2002年91个,比增8%;2001年乡镇企业总产值为796万元,2002年为840万元,比增5%,2001年的工业企业总产值为660万元,2002年为720万元,比增9%。

科教文卫

卫生方面,一直以来,党和人民政府非常关心瑶族群众的身体健康,医疗卫生机构逐步建立和健全。1958年,把联合诊所转办为蓝田卫生院。为方便居住分散的群众及时就诊,1967年起建立了上东、到流、蓝田、社前4个村医疗站,培训赤脚医生11人,到1979年蓝田医疗卫生机构已比较健全。1987年乡卫生院已拥有一栋2层的业务楼,在职医务人员27人,卫生院配备有X光机一台、显微镜2台、病床7张,医疗水平逐步提高,一般的常见病和小手术已能解决。1998年投入资金70万元,在圩镇建了卫生院门诊大楼,方便了群众就医。到2000年,全乡医疗卫生体系已成熟,实现了人人享有初级 卫生保健目标。

教育方面,解放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瑶乡的教育事业,1950年在蓝田墟办起了一间完全小学,并在到流、社前、小洞3个村设立了三间小学分教处,使广大瑶族适龄儿童有了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到1979年,在上级有关部门多次拨款下扩建了校舍。1981年在乡党委的倡导下,全乡上下捐款筹建蓝田中学,共筹集了43万元(其中10万元为上级拨款),在石马山脚下建起了一所拥有六栋2层校舍的全新中学。1987年,全乡共有6间小学,一间初中,全乡共有中小学教师96人,在校学生1351人,全乡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6%。1997年,全乡共投入教育经费120万元实现了教育楼房化,使全乡的办学条件有了根本性的变化。2000年,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抓好“普九”成果的巩固和提高,加快学校“改薄”进程,抓好办学布局,加强在职教师的培训和再教育,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增加教育经费投入,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2000年考入龙门中学学生20人。

瑶乡贯彻执行党的教育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原则,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完善教育基础设施。2001年投资65万元兴建的新星小学教学楼投入使用,全乡1所中学6所小学全部建成新教学楼。2002年投资50万元兴建的蓝田民族中学功能楼投入使用,同年学校被评为“县一级学校”。2001年全乡在校小学生1203人,小学入学率为100%,小学升初中223人,升学率为97%。2002年在校小学生1147人,小学入学率为100%,小学升初中220人,升学率为97%。2001年蓝田中学初中考上高中或中专的人数为92人。2002年为126人,增长36.9%。

2001~2002年,蓝田瑶族乡贯彻执行《广东省计划生育条例》,抓乡、村干部计生六包干和育龄夫妇“四术”落实,专业队正常性的计划生育工作做到位,计划生育成效好。2001年全乡完成“四术”任务71例,其中结扎9例,放环53例,人流引产9例;出生婴儿71人,自然增长39人,自然增长率为4.10‰。2002年全乡完成“四术”121例,其中结扎14例,放环92例,人流引产15例;出生81人,自然增长61人,自然增长率为6.39‰,人口自然增长率呈现低水平增长。

交通网络

该乡内连接105-205国道的龙(门)新(丰)公路从南至北穿越蓝田瑶族乡,北行32公里到新丰与105国道相连接,该乡距惠州市大亚湾146公里,距深圳196公里,距广州176公里,乡内交通四通八达,全乡7个管理区全部都通车,通程控电话,圩镇及大份、蓝田管理区已通自来水。

基础设施

该乡内有温泉三处,自流量可观,且交通方便,可作为旅游业或优质渔业养殖开发,乡内水源丰富,建有水力发电站5座,总装机容量2005千瓦,年均发电量550万度,电力充足。

乡内可提供合作或出租的厂房面积有1000平方米,租金每月每平方米3元,租地面积旱地1000亩,每亩年租金15元。可供合作的项目有水力发电,瓷土开发等。在政策优惠方面,除了按县统一的优惠政策以外,还可免征1999-2000年企业所得税。

名优特产

2001~2002年蓝田瑶族乡发展特色经济,扶持民资发展名优特产。2001年,蓝田咸香饼厂投产,蓝田咸香饼在2002年首届南昆山旅游节上一举成名。2002年,蓝田瑶家饼厂亦挂牌投产,蓝田米饼逐步成为消费者喜爱的名优产品。

社会建设

乡政府贯彻党的富民政策,带领群众脱贫奔康。2001年,蓝田全面实施乡党委提出的“一一二三”富民工程,通过开展“一帮一”扶贫活动,全乡150名乡、村两级干部每人联系一户贫困户,每位干部每年至少拿出300元帮扶联系户,送资金和技术下乡,以点带面,帮助群众发展生产,改善生活。2002年,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瑶乡实施了“帮村富民”工程,通过开展“结‘亲戚’、察民情、心连心”活动和“结对子”帮扶活动,帮助困难群众发展生产,全乡150名干部共投入资金57300元帮助联系户发展种养。扶持村级组织发展集体经济,2001年乡政府扶持上东村2万元入股坪河电站,2002年扶持上东村1万元入股孔园背电站;2002年惠州市委“三个代表”工作队扶持小洞村30万元入股小洞电站,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2001~2002年,乡政府逐步增加小城镇建设投入,2001年投入4.5万元添置了垃圾桶、路灯等配套设施。2002年聘请了4名环卫工人专门打扫圩镇卫生,蓝田的街道面貌大为改观。

文化历史

蓝田瑶族乡有着悠久的历史,同时具有苗瑶语族和壮侗语族各民族的一些共同的文化特征,但与连南的八排瑶迥然不同,而且与粤北各县的过山瑶有很大差别。民风民俗独具特色,其中瑶族少女成年礼“舞火狗”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除“舞火狗”、“男女对歌”、“不落夫家”、“月月有节”外,还有崇拜峒主爷的“接亚公”活动和“招兵”仪式等与广东其他地区的瑶族不同的民风民俗。相传第一任峒主是吃狗奶长大的,因此狗是蓝田瑶族同胞的崇拜物,以前禁止吃狗肉,但是有少数汉族移民吃狗肉。民族舞蹈“舞火狗”曾获全国民族舞蹈金奖。其中瑶族少女成年礼“舞火狗”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获得荣誉

2017年12月26日,被国家民委评为第五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单位)。

2019年12月30日,入选首批“广东省旅游风情小镇”。

视频

惠州市龙门县蓝田瑶族乡非遗文化舞火狗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