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笠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若笠鄉隸屬於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位于靖遠縣城西南部,距縣城47公里,地處靖遠、會寧、榆中三縣交匯地帶。境內山大溝深,信息閉塞,交通不便。若笠鄉現轄11個行政村(牛莊、曹峴、中塬、四峴、郭灣、若笠、周楊、皮袋灣、昇陽、雙合、米塬),71個社,3290戶,16008人,有勞動力7797人,耕地面積12.22萬畝,人均7.6畝,全為旱地,其中:梯田14000畝,壩地8000畝,坡地10.02萬畝,有大牲畜3572頭,羊10094隻,豬2882頭,雞27852隻,累計實施退耕還林工程14881.7畝,有水窖11551眼。[1]
中文名稱: 若笠鄉
行政區類別: 鄉
所屬地區: 中國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
電話區號: 0943
地理位置: 甘肅省靖遠縣城西南部
人 口: 16008人
氣候條件: 溫帶大陸氣候
車牌代碼: 甘D
目錄
概況
若笠鄉位于靖遠縣南部。地處丘陵溝壑區,平均海拔1800米。面積454平方千米,人口3180戶13462人(2008年末)。轄11個行政村。鄉政府駐若笠村。
沿革
1958年設立若笠公社、曹峴公社,1983年改若笠鄉、曹峴鄉。1996年,若笠鄉面積240.8平方千米,人口1萬人,轄米塬、雙合、昇陽、皮袋灣、向陽、郭灣、四峴、若笠、高川9個行政村,距縣城45千米;曹峴鄉面積213.3平方千米,人口0.8萬人,轄曹峴、中塬、上宋、牛莊、周楊、葛小6個行政村,距縣城30千米。2005年1月,撤銷曹峴鄉,併入若笠鄉。
自然環境
若笠鄉境內山大溝深,植被稀少,其地形為山巒起伏的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農業自然生產條件惡劣,基礎薄弱。山塬區海拔1880—2240米,年平均降雨量240毫米,年均蒸發量1800毫米,無霜期165天,年平均日照2700小時,年平均氣溫7.8℃,最大凍土深度1.1米。平均風速1.3米/秒,最大風速22米/秒。降水年內分配不均,年內降水主要集中在7、8、9三個月,7—9月降雨量約占年降雨量的60%,平均無霜期110天左右,作物生長期為220天左右。氣候乾燥,風多雨少,十年九旱,自然災害頻繁。若笠鄉在地質構造上為秦、祁台塊,廣泛覆蓋着第四紀期馬蘭黃土,質地均勻,有大孔隙,透水性強,易形成水土流失,屬典型的乾旱山區。
農業發展
若笠鄉糧食作物以春小麥、扁豆、豌豆、玉米、洋芋為主,小雜糧種植面積很小。是自給自足的自然型經濟模式,經濟作物以少量的板蘭根等中藥材種植為主。若笠鄉由於受氣候、交通等自然條件和農業生產條件的嚴重製約,農民經濟收入低而不穩,糧食產量極低,人畜飲水困難。改革開放以來,鄉黨委、政府積極轉變觀念,調整思路,走以「三田」建設為基礎,地膜覆蓋為手段,集雨節灌為措施,結構調整為途徑的旱作農業路子。使若笠鄉地膜糧食種植面積連年上升,2000年已達到11000畝,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了1020元。若笠鄉累計完成集流場1800處,水窖5300眼,梯田及溝壩地14629畝。雨水集流工程、集雨節灌工程、地膜覆蓋工程及梯田建設工程迅猛發展,不但解決了若笠鄉人畜飲水問題,也為發展旱作農業創出了新路子。洋芋年總產10萬噸,扁豆年總產20萬公斤,豌豆年總產30萬公斤。2007年若笠鄉糧食總產量為498.1萬公斤,人均產糧311公斤,人均純收入為1387元,其中副業和其它收入占人均純收入的75%—80%。
社會事業
若笠鄉現有學校35所,其中小學31所,獨立初中2所,戴帽初中2所,有教師220人,學生3730人(小學2438人,中學1039人,學前班253人)。有中心衛生院住院部1棟264平方米,衛生院門診1棟312平方米,醫護人員9人,病床10張。鄉上設機構有:黨政綜合辦公室、武裝部、司法所、民政所,土管所、財政所、計生辦、合管辦、勞務辦、工會、婦聯、團委、農業服務中心、文化服務中心、計生服務中心、有幹部職工62人。若笠鄉累計輸轉富餘勞動力1.7萬人(次),戶均1.5人,創勞務收入近4000萬元,勞務收入占總收入的85%,占農民年均純收入的70%以上,不僅確保了大災之年群眾生活的穩定,而且使農民家庭收入有了較大提高。這些成績的取得,有賴於若笠鄉在勞務輸出中形成的「培訓—輸出—維權」的工作模式,在此模式下,實現了若笠鄉富餘勞動力有組織、有目標、有措施、有保障地轉移。
水利建設
若笠鄉位于靖遠縣城西南部,年平均降雨量240毫米,年均蒸發量1600毫米,風多雨少,十年九旱,自然災害頻發,長期以來乾旱、水土流失以及落後的耕作方式,使農業收入低而不穩。曹若人飲供水工程是在靖遠縣旱山區群眾連續多年人畜飲水發生困難、生產生活受到嚴重威脅的情況下,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緊急啟動的特殊應急工程,是在中央、省、市領導深切關懷下建設的一項民心工程、德政工程,也是當地群眾的生命工程、貼心工程。工程以黃河水為水源,通過泵站提水,經淨化、消毒處理後,逐級加壓供水到用戶。工程設計提水流量65立方米/小時,日供水量1050立方米,年均供水量23.64萬立方米,總揚程1050米,淨揚程837米。工程設計新建取水泵站、淨水廠、澄清池、綜合淨水構築物各1座,清水池2座,加壓泵站8座,高位調解蓄水池11座,集中供水房89座,各類供水管道總長213.2公里。於2007年5月11日竣工通水。曹若人飲供水工程是甘肅省委、省政府為集中解決靖遠縣、環縣、會寧縣33個鄉鎮21萬人的飲水困難而投資1.2億元興建的集中供水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省上有關部門和當地政府經過9個月的奮戰,通過千米高的揚程,終於將黃河水送上了這一片黃土源,不僅徹底解決了若笠塬上1.6萬多人的飲水難題,還附帶解決了若笠塬下烏蘭鎮營防村村民的飲水安全問題。靖遠縣政府已決定在若笠塬建設滴灌地膜農作物等示範點,引導農民發展旱作農業和節水農業。
特色項目
若笠鄉黨委、鄉政府按照靖遠縣上的整體要求,在保證人畜飲水的同時,確定了在水務、農牧、林業、扶貧、蔬菜、農辦等部門的支持下,利用工程的富裕水量,在供水工程主管道沿線重點實施「四千雙百工程」建設,發展高效節水農業的新思路,進一步拓寬可持續發展路子,加快乾旱山區群眾脫貧致富的步伐,
玉米節水試驗種植項目
建設供水管道,配套滴灌設施,使1000畝旱地玉米得到適時澆灌。預測畝產玉米1200斤,畝收入900元,保證靠天吃飯的農民在枯水年穩定解決人的口糧和牲畜飼草問題。
籽瓜節水試驗種植項目
在曹峴村和牛莊村實施,每畝地膜籽瓜產黑瓜籽200公斤,第一年每畝地膜籽瓜純收入在900元左右,第二年達到1400元,使廣種薄收的旱地成為豐產高產田,結束曹若不能種植瓜菜的歷史,有效增加農民收入。
經濟林節水試驗種植項目
在若笠鄉政府後山實施,首選耐旱樹種文冠果,三年顯效。第三年收入達到2500元,第四年收入過2900元。通過項目實施,改變當地的生態環境,走節水、生態、發展的路子。
藥材節水試驗種植項目
在若笠村實施,通過1000畝名貴藥材紅花的種植示範,實現創收80萬元,開闢增收新途徑。
食用菌雙孢菇大棚
100座食用菌雙孢菇大棚和100座日光溫室蔬菜大棚設施農業種植示範,分別在曹峴村山灣社和牛莊村田嘴社規劃實施。每座菇棚栽培面積200平方米,年產雙孢菇1600公斤,每座菇棚年產值6400元,第一年收入2400元,第二年收入達到5600元。100座日光溫室蔬菜大棚,每棚產值1萬元,扣除各種費用,每棚淨收入2500元。
視頻
靖遠縣-若笠鄉-周楊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