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妇人界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台湾 妇人界
《台湾妇人界》为日治时期第一本以台湾妇女为对象,所发行的时尚书刊。她的内容多元且丰富,举凡关于卫生、婚姻、育儿、料理、服装、美容、文学等题材,皆可见到。创办于1934年5月,1939年6月发行最末期之后停刊,历时五年馀,一共发行了五十七期。
创刊缘由
1910~1930年间,日本大部分的大众女性杂志均以“妇人”或“主妇”命名,如《妇人公论》、《妇人画报》或《主妇之友》等。而“主妇”一词在《主妇之友》创刊后才广泛地被采用,指的是担任家务管理工作的已婚妇女。至于走现代主义路线的《女性》,则大胆地选择了当时还是新词汇的“女性”以生理性别的定义模式来命名杂志,是当时创造“女性”的新语境与新论述,较有企图心者。《台湾妇人界》沿用了大正时代以来通俗女性杂志的定义模式为杂志命名。
《台湾妇人界》不但是台湾迈向现代化过程中的第一本女性杂志,也是当时唯一的一本女性杂志,主编及发行人由台南新报记者柿沼文明担任,他也是一位关注妇幼问题的儿童文学作家。
柿沼文明在《台湾妇人界》创刊号的发刊词里说明了创刊源由。首先,从实用论出发,柿沼指出,台湾虽然从日本进口无数印刷精美的女性杂志,但无论是气候风土、家居构造或卫生习惯等,台湾与日本均不相同,从现实面来考量,创设《台湾妇人界》是为了协助居住在台湾的妇女能有效应付家庭、社会以及女性所面临的种种问题[1]。其次,为了推动“国语”(即日本语),促进“内台融合”,深具理想性格的柿沼文明也认为有必要透过《台湾妇人界》提供一个发表文艺创作的园地;有鉴于近代日本女性杂志在文坛作家发表文学作品方面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柿沼感叹:台湾文艺之所以不兴盛,乃是因为可发表的创作空间太少,所以《台湾妇人界》在创刊之初刊登了不少俳句及小说等作品,希望能借此振兴文艺[1]。
刊物内容
《台湾妇人界》在创刊之初即采用女性图像为封面,其间虽然历经封面设计风格的改变,但仍以采用女性形象或与女性相关的元素为大宗,一共有三十馀幅,占总数一半以上。以创刊号为例,为了与杂志编辑方针与内涵相呼应,主编选出的封面是一幅美女图,替封面绘图者是以“田部蕉圃”为笔名,“被列为首席台湾女流画家的田部善子”[2]。除此之外,虽然《台湾妇人界》主编为男性,女性记者共有四名,其中有一位汉人女性陈玉叶。《台湾妇人界》虽然将自身定位为以“妇人家庭”内容为主,但事实上包含更广,大约可分为几种类型:
1.公共论坛:模仿《妇人公论》的严肃议题讨论,以刊登论述或座谈会内容为主。
2.新闻报导:专访杰出女性、或是采访、汇整与女性议题相关的新闻或讯息。
3.文学天地:刊登和歌、俳句、旅游见闻、散文、小说等文学创作。
4.家务管理:刊登料理、化妆、手艺、洋裁、家计簿等实用性文章。
5.读者投稿:例如:征求“我的职场日记”主题,募集女性读者的工作经验文章。
影响
《台湾妇人界》在创刊之初,就希望能兼顾公共论坛与家务管理的实用功能,将日本走菁英路线的《妇人公论》与走通俗路线的《主妇之友》各项优点融合在一起,以开拓更多读者群。 在创刊之初,《台湾妇人界》就透过图像设计与题材选择,处处表现出台湾独特的在地文化与风格,以及对于台湾女性地位的关注。即使封面的女性形象安排和选择与早期日本的《主妇之友》较为相像,以融合和洋的现代日本画风为主,但在内容呈现方面更为广泛多元。 在《台湾妇人界》的后期,更曾刊登过台湾画家蓝荫鼎的作品。只要是与台湾女性相关的议题,都在《台湾妇人界》的报导或刊登范围之内。一九三○年代的台湾,无论是经济、文化或市场等足以成立商业女性杂志的条件都远不及日本。创办于1934年的《台湾妇人界》最大的贡献在于:将台湾女性的议题正式带到公共领域中,密集地进行讨论,一方面召唤了为数可观,关怀女性议题的读者社群;另一方面,《台湾妇人界》不遗馀力地推广女性地位之提升,有其重要的时代意义。中国的五四运动或是日本的“大正民主”时代,都曾透过教育与社会风俗的革新,让女性逐渐成为现代化过程中的要角以及文明进步的象征。彼时作为殖民地的台湾,起步虽晚,但也不落人后。《台湾妇人界》是日治时期的台湾纪录女性议题、地位和形象最重要的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