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聖心聖殿 (巴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聖心聖殿

圖片來自tripsavvy

聖心聖殿,簡稱聖心堂Sacré-Cœur),是位於法國巴黎天主教宗座圣殿,以耶穌聖心主保而得名。由保羅·阿巴迪設計,為兼具羅馬拜占庭風格折衷主義建築。1875年動工、1919年祝聖啟用、1923年正式完工。由於位於巴黎市區的高處,加上有別於市區其他建築的設計風格,使其成為巴黎著名的地標之一。

该教堂自巴黎圣心圣殿汲取了灵感,是献给圣心的教堂。1905年,值庆祝比利时独立75周年之际,国王利奥波德二世为这座教堂举行了奠基典礼。建造工程受到两次世界大战的耽延,直到1969年才完成。该教堂属于天主教梅赫伦-布鲁塞尔总教区,是全世界面积第6大的天主教堂。 这座教堂位于布鲁塞尔库克尔贝尔赫市伊丽莎白公园内库克尔贝尔赫山山顶,俗称“库克尔贝尔赫圣殿”(法语:Basilique de Koekelberg or 荷兰语:Basiliek van Koekelberg)。这座由钢筋混凝土和砖块建成的巨大的教堂以其一对细高的双塔及高于广场89米(292英尺)的绿色铜圆顶为特色,高耸于布鲁塞尔西北方的天际线上。

建造緣由

聖心大教堂的由來相當感人肺腑,是因為1870年普法戰爭(就是拿破侖三世色當戰敗退位、第二帝國消亡、帝制在法蘭西結束的那場戰爭)時,巴黎被圍困長達四個月之久,虔誠的天主教商人們許下了心願:如果法國能在這場衝突中從普軍中脫困得勝的話,將蓋一座空前絕後的神聖教堂來獻給耶穌基督[1] 之心(也就是「聖心」)。結果雖然法國大敗,但巴黎還是沒有被佔領。

1873年,巴黎的大主教、紅衣主教吉百赫(cardinal Guibert)接受了建築聖心教堂的這個請求,隨後國民議會在1873年7月24日做出了反應,聲明該建築是所公共建築,歸巴黎市政府所有,而不歸教會。巴黎城市會議表決通過公共設施法,來取得蒙馬特的土地,作為建築聖心教堂的預定地,為的是全巴黎都能看到它,全城人民都能夠感受到上帝的護佑。

聖心堂的中殿、圓頂與聖壇
圖片來自痞客邦

建築風格

聖心教堂是典型的折衷主義風格的建築。自19世紀上半葉始,隨著交通的便利、考古學的進展、出版業的發達、再加上攝影技術的發明,人們能非常方便地認識和掌握以往各個時代和各個地區的建築風格。於是出現了諸如希臘、羅馬、拜占庭、中世紀、文藝復興和東方情調等風格的建築格局在許多城市中紛然雜陳的局面。聖心教堂即是當時流行的產物。

聖心教堂的建築靈感來自於法國西南部第一大教堂——佩裡格(Peri Gueux)地區的羅馬拜占庭風格的聖弗隆(Cathedrale St-Front)大教堂,建築師們採用羅馬和拜占庭兩種迥然不同的建築風格,將之巧妙地組合一體:以曲線柔和的圓頂來配合下部份稜角分明的方正建築體,形成剛柔互襯的鮮明對照。

整座建築物以中間的羅馬大圓頂為核心,左右對稱各一小圓頂,後面一座高84米的方形鐘樓。高聳的穹頂和厚實的牆身呈現著拜占廷建築的風格,同時兼有羅馬建築的表現手法。教堂門口有兩座台階,沿著山坡而上,使教堂顯得更為高聳雄偉,民眾可沿著階梯到達頂端欣賞巴黎市景,天氣晴朗時還可以眺望到艾菲爾鐵塔。它的新穎獨特性影響了其它建築,例如:利雪(Lisieux)的聖泰蕾絲大教堂(basilique Sainte-Thérèse)。

聖心教堂莊嚴的正面,均衡對稱,有充滿節奏的階梯和三座拱門廊,精緻銅浮雕大門上描繪著耶穌基督的生平事跡,門廊上方左右對稱有兩座英勇騎馬大鵰像,都是雕刻家Lefebvre的傑作:左邊是法國民族女英雄聖女貞德(1412-1431)、右邊是聖路易國王(路易九世,1214-1270),雕像保衛著法國。在大鵰像的中央之上的壁龕裡是一座耶穌雕像,於蒙馬特高地上遠眺並祝福著巴黎都會。

影片

PARIS WALK

參考文獻

  1. 耶穌基督,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2018-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