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考試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考試是以標準程序和方式考核學生特定範疇知識的方法。

於古代中國及古希臘,老師評估學生是根據其行為表現,並無固定「標準答案」。歷史上首次大規模應用考試是在600年之中國隋朝,及後發展為科舉制度[1]

來源

中國是考試的發祥地。作為一個文化早熟型的國家,考試制度的最早淵源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時期。1910年出版的《大英百科全書》第11版「考試」條說:「在歷史上,最早的考試制度是中國用考試來選拔行政官員的制度據公元前1115年的記載,以及對已進入仕途的官員的定期考核據公元前2200年的記載。」考試一詞由「考」與「試」二字組成,《尚書》中有「試可乃已」、「試不可用」,「敷奏以言,明試以功」,「三載考績,三考黜陟幽明」等記載,《大英百科全書》的說法是根據19世紀末20世紀初一些西方學者有關科舉的論著而來,而這些論著的說法又是根據《尚書》的記載而來。

「考」與「試」是意義相近的兩個概念,皆有考查、檢測、考核等多重含義。將「考」與「試」二字連用,始於西漢董仲舒的《春秋繁露》,該書《考功名篇》說:「考試之法,大者緩,小者急;貴者舒,而賤者促。諸侯月試其國,州伯時試其部,四試而一考。天子歲天下,三試而一考。前後三考而黜陟,命之曰計。」由此可見,最初「考」字更側重於考核政績的含義,「試」字更側重於測度優劣的含義。當「考」與「試」合為一個詞之後,其內涵逐漸演變為特指考查知識或技能的方法和制度。

考試是中國人的一大發明[2]

方式

考試的方法有筆試、口試、面試和操作考試等,可根據不同的測試目標和測試內容選擇合適的方式。

標準

考前應明確考試的大綱,不同時期的教材不同,所以考前應公示給考生。

目的

考試主要有兩種目的:一是檢測考試者對某方面知識或技能的掌握程度;二是檢驗考試者是否已經具備獲得某種資格的基本能力。從這兩種目的看,考試可以分為效果考試和資格考試。

視頻

考試 相關視頻

考試技巧和方法是什麼
單招會有哪些面試的問題呢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