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老绘画陈列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老绘画陈列馆

图片来自lillian

老绘画陈列馆Alte Pinakothek)是德国慕尼黑的一座美术馆,构成该市的艺术区的一部分。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美术馆之一,也是收藏早期“绘画大师”作品的最著名美术馆之一,它收藏了从中世纪至18世纪中叶的画家作品。它是巴伐利亚国家绘画博物馆的一部分。[1]

它对面的新绘画陈列馆则收藏19和20世纪的艺术品;最近开放的现代艺术陈列馆展览20和21世纪的艺术品。

历史

老绘画陈列馆的开始可以一直回溯到1528年巴伐利亚公爵威廉四世请人画的历史画。马克西米利安一世通过各种手段收集到了阿尔布雷希特·丢勒等的画。比如1627年他威胁纽伦堡的市议会说他希望获得丢勒赠送给纽伦堡的《四使徒》这幅画,假如纽伦堡拒绝他的这个请求的话他会把此举看作是“非常大的侮辱”。但是在三十年战争中他自己的收藏也蒙受了损失,其中的21幅被运到斯德哥尔摩,只有五幅后来被送回来。他的孙子马克西米利安二世在任西班牙荷兰的总督时购买了大量荷兰和弗兰德画家的作品。比如他于1698年在安特卫普的一名艺术馆中就购买了12幅彼得·保罗·鲁本斯和13幅安东尼·凡·戴克的画。其中鲁本斯的那些画本来是画家留给他的后代的,本来是不可出售的。马克西米利安的后人由于财政紧张没有购买多少画。

马西米利安二世的表兄弟普法尔茨的选帝侯约翰·威廉也非常喜欢收集荷兰画。约翰·威廉给他的收购代理人下令说,让他们宁可把所有的钱花在一幅价值高的画上,而不要把钱分到数幅价值低的画上。巴伐利亚与普法尔茨合并后普法尔茨的收藏也进入老绘画陈列馆。法国大革命期间为了使得这些画不被法国人带走曼海姆茨韦布吕肯的画被运到慕尼黑。1806年巴伐利亚把贝尔格公国割让给法国时将杜塞多夫画廊中的画也全部运到了慕尼黑。从约翰·威廉的收藏中有32幅鲁本斯的画今天收藏在老绘画陈列馆中。约翰·威廉的夫人玛丽·路易莎·德·梅迪奇作为嫁妆给他带来了一幅拉斐尔的画,这幅画今天也收藏在老绘画陈列馆中。

约翰·威廉的弟弟卡尔三世设立了曼海姆的绘画陈列馆,他的儿子卡尔四世也很喜欢荷兰画,大大地扩充了其收藏。在他购买的作品中包括伦勃朗的作品。从茨韦布吕肯来的收藏本来是一个私人收藏,后来被普法尔茨的公爵买下来了,其中包括德国、弗兰德、荷兰以及一些当代法国画家如让·巴蒂斯特·西梅翁·夏尔丹弗朗索瓦·布歇的作品。

此后不久拿破仑·波拿巴取走了许多画,比如阿尔布雷希特·阿尔特多弗尔的《亚历山大战役》被挂在拿破仑的浴室里去了。拿破仑被逐后只有27幅画回到了慕尼黑。比如马西米利安请鲁本斯画的四幅狩猎图中今天只有《猎河马》还挂在慕尼黑。但是随着巴伐利亚的政教分离许多被解散的修道院内的藏画成为国有,许多德国古画家的作品是这样进入老绘画陈列馆的。

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一世通过代理人又买了大批作品。他特别喜欢收藏德国古画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画。

因此收藏的作品明显地反映出了收藏家的喜好,这是为什么老绘画陈列馆中的收藏在一些方面特别强,而在另一些方面则有明显漏洞的原因。

路德维希后巴伐利亚只再个别购买作品。1852年甚至拍卖了1500幅画,其中包括一幅丢勒的画(今天收藏在纽约都市博物馆)。1875年弗朗茨·冯·瑞布被命名为绘画博物馆馆长后老绘画陈列馆才重新获得重视,虽然他和他的后继人又购买了一些作品,但是大量购买作品的时期已经结束了。在这段时期里购买的作品中包括一幅列奥纳多·达芬奇和一幅格雷考的画。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收藏被藏到外地,因此没有遭到破坏。20世纪后半叶中银行收藏了大量作品,然后把这些作品借给老绘画陈列馆,由此老绘画陈列馆得以补过一些漏洞,同时老绘画陈列馆也特意购买了大量18世纪的画。比如从1966年开始老绘画陈列馆把巴伐利亚地产抵押和外币兑换银行外借的画逐渐买下来,其中包括尼古拉·朗克雷的《鸟笼》和布歇的《蓬帕杜尔夫人》等。1988年一名神经失措的参观者用酸损害了多幅丢勒的画,这些画经过多年精心修复终于被救回。

建筑

本来王家画藏中的作品分散在不同的宫殿里,平民无法看到它们。路德维希一世不但使得收藏系统化,而且还觉得他有义务提高民众的教育,因此决定让公众可以接触这些艺术珍品。因此他命令建筑师利奥·冯·克伦泽在慕尼黑市北缘建造一座博物馆建筑。1826年4月7日该建筑奠基,1836年秋建成。

老绘画陈列馆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建筑,通过使用天窗以及特别为了观赏图画设计的悬挂方法它在建筑上和设计上是当时领先的。它的外表就已经与19世纪初王宫式的博物馆建筑完全不同,特别体现出了博物馆功能与建筑物结构之间的精密关系。后来罗马和圣彼得堡的画馆借鉴了它的结构建成。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陈列馆建筑的中部被严重破坏,从1952年至1957年间修复。陈列馆的入口处被更改,其大门现在位于南边。被修复的建筑物依然可以看得出过去被破坏的情况,在公众中这个特征至今有争议。纪念物保存家则将这个特征看作是极好的榜样。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