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金門大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美國金門大橋 |
美國金門大橋是世界着名大橋之一,被譽為近代橋樑工程的一項奇蹟。金門大橋雄峙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寬1900多米的金門海峽之上。金門海峽為舊金山海灣入口處,兩岸陡峻,航道水深,為1579年英國探險家弗朗西斯·德雷克發現,並由他命名。
金門大橋的北端連接北加利福尼亞,南端連接舊金山半島。當船隻駛進舊金山,從甲板上舉目遠望,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大橋的巨形鋼塔。鋼塔聳立在大橋南北兩 側,高342米,其中高出水面部分為227米,相當於一座70層高的建築物。塔的頂端用兩根直徑各為92.7厘米丶重2.45萬噸的鋼纜相連,鋼纜中點下 垂,幾乎接近橋身,鋼纜和橋身之間用一根根細鋼繩連接起來。鋼纜兩端伸延到岸上錨定於岩石中。
基本內容
中文名:美國金門大橋
所屬國家:美國
外文名:Golden Gate Bridge
歷史
金門大橋(The Golden Gate Bridge)的最初的構想來源於橋樑工程師約瑟夫·斯特勞斯。斯特勞斯在此前設計了400多座內陸的小型橋樑。他花了10多年時間遊說北加州的居民。這座橋的其他主要設計者包括決定其藝術造型和顏色的艾爾文·莫羅、合作進行複雜的數學推算的工程師查爾斯·埃里斯、橋樑設計師里昂·莫伊塞弗。
大橋於1933年1月5日開始施工,1937年4月完工,同年5月27日對外開放予行人。斯特勞斯在南橋墩澆築混凝土之前放入了一塊取自他的母校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大學的磚頭。翌日,隨着羅斯福總統在華盛頓按下一個電鈕,該大橋正式對外開放予汽車使用。
舊金山地區的選民們以自己的住宅、農場和公司為抵押,發行了最初的3500萬美元的工程債券。1977年,最後一筆債券被付清,其中3500萬美元的本金和3900萬美元的利息全來自過橋費的收入。
該橋施工時的一項獨特的設計是橋下有一個安全網。施工中有11人摔死,而19人則因安全網而獲救。這19人成為了一個「去地獄的半路俱樂部」(Halfway to Hell Club)的榮譽會員。
1957年之前金門大橋是世界上最長的懸索橋,兩個橋墩在1964年之前擁有世界上懸索橋中最長的跨度。直到2004年12月末,法國的米約大橋正式被使用前。這兩個橋墩是世界上最高的懸索橋橋墩。
建築美學
金門大橋橋身的顏色為國際橘,因建築師艾爾文·莫羅認為此色既和周邊環境協調,又可使大橋在金門海峽常見的大霧中顯得更醒目。由於這座大橋新穎的結構和超凡脫俗的外觀,它被國際橋樑工程界廣泛認為是美的典範,更被美國建築工程師協會評為現代的世界奇蹟之一。它也是世界上最上鏡的大橋之一。
金門大橋維護工作中,給橋身不斷塗刷油漆是其中一項內容,有趣的是,擁有38位員工的油漆隊,完全塗刷一遍需要365天,所以塗刷工作一年到頭均持續進行中。
金門大橋的維護工作還包括不斷的加固工作,在1989年底發生Loma Prieta大地震後,當局聘請專家對金門大橋的脆弱性進行了詳細評估,並制定了加固計劃,分三期工程實施,第二期加固工程已於2006年中完成。[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