纨袴子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纨袴子弟 |
纨袴子弟 汉语成语,拼音是wán kù zǐ dì,旧时指官僚、地主等有钱有势人家成天吃喝玩乐、不务正业的子弟。出自《汉书·叙传上》。[1]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纨绔子弟
拼音 wán kù zǐ dì
出处 《汉书·叙传上》
注音 ㄨㄢˊ ㄎㄨˋ ㄗㄧˇ ㄉㄧˋ
成语辨析
【反义词】发奋图强
成语出处
《汉书·叙传上》:"出与王、许子弟为群,在于绮襦纨裤之间,非其好也。"
《宋史·鲁宗道传》:"馆阁育天下英才,岂纨绔子弟得以恩泽处耶?"
成语用法
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示例
宋·虞俦《用韵赋岁暮田家叹闻之者足以戒也》:催科里正莫频频,望麦登场更浃旬。纨绔向来无饿死,黄冠此去罢迎神。田间作苦谁怜汝,天上调元合有人。自叹农家消底物,百金斗米便回春。
宋·苏轼《赠李彦威秀才》:弃书捐剑学万人,纨绔儒冠皆误身。穷途政似不龟手,与世羞为西子颦。
元·杨维桢《七哀诗》:白头洒慈泪,红颜服嫠衰。借问送车人,共惜纨绔儿。
清·曹雪芹《西江月》: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钱正兴在他眼底中,不过是一个~,同世界上一切~一样的。 ◎柔石《二月》六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