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島街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紅島街道 |
中文名 : 紅島街道 所屬地區:青島市紅島經濟區 |
紅島街道是中國青島市紅島經濟區下轄的一個街道,位於城陽區西南部,距區城中心25公里,面積28.7平方公里,人口41673人(2010年),北部與青島市東風鹽場接壤,東、南、西均瀕臨膠州灣。環膠州灣高速公路橫穿紅島腹地,岙東路縱貫南北,陸路距黃島前灣港45公里,距膠濟鐵路南段5公里。紅島至青島、黃島海上交通"一衣帶水"。紅島街道三面環海,海洋資源豐富,擁有灘涂六萬餘畝,是青島市"水產狀元鎮"和"水產強鎮"。2000年被確定為"青島海洋科技開發區"。[1]
街道概況
紅島街道位於膠州灣北岸、城陽區西部。環膠州灣高速公路貫穿紅島腹地,長達3060米的女姑山--紅島跨海大橋,使紅島交通更加方便。經跨海大橋至青島流亭國際機場僅8公里,距膠濟鐵路5公里。紅島原是膠州灣內第一大島,與青島市隔海相望。後來北岸經人工填充,與陸地相聯,成為三面環海的小海島,東西7.65公里,南北7.6公里,面積39.3平方公里,海岸線35.2公里。轄17個社區居民委員會,居民41673人(2010年)。
紅島原名陰島,秦漢隸不其縣。據傳,小島上因綠樹成蔭,秦始皇賜名叫蔭島,漢武帝稱之為桃花島。隋唐至明清,隸即墨縣。1898~1922年,先後淪為德國、日本租界。1929年,稱青島特別市陰島區。新中國成立後,隸即墨縣。1961年,歸嶗山縣。1967年,陰島更名紅島。1988年,改隸嶗山區。1994年6月,青島市進行區劃調整,紅島鎮劃歸城陽區。2001年,改設紅島街道。2012年改為紅島經濟區,紅島街道。所轄村居:轄肖家、寧家、殷家、高家、宿流、觀濤、東大洋、西大洋、曉陽、溝角、邵哥莊、小莊村、前陽、後陽、前韓家、後韓家北村、後韓家南村17個行政村。
經濟狀況
紅島街道按照區委、區政府的統一部署,緊緊圍繞打造青島國際航空城的戰略目標,加快建設文化創意產業區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實現了新的發展。預計全年街道地區生產總值完成33億元,增長17%;地方財政收入完成6050萬元,增長33.7%;到賬外資完成4100萬美元、市外實收註冊資本完成2.9億元、實際利用內資25億元,分別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101%、134%和115%;外貿出口完成2.9億美元,增長26%;預計人均純收入9723元,增長8%。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均圓滿完成年度任務。
區劃以來,全街道國民經濟各項指標增長明顯,2004年,完成國內生產總值13.56億元,完成稅收2691億元,地方財政收入71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189元。截止2004年底,累計引進外資項目12個,實際合同利用外資1.77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6299萬美元,實際利用內資1.8億元,出口創匯5900萬美元。
農村經濟實施科技興農新戰略,大農業有新發展。島上成立工業園區1個,2000年成立"青島海洋科技開發區"、"九五"期間興起的高科技大棚蔬菜生產基地,2001年被評為"山東省十大食用菌生產基地"之一,1994年以來,蔬菜總產量達26404噸,被國家農業部科委等四部委確定為首屆中國投資環境300強鄉鎮之一。
城市建設
區劃以來,先後請日本株式會社、同濟大學等單位對紅島進行分區規劃,設計方案經市政府審議通過。2004年,社會固定資產投入6.7億元。舊村改造工程逐步實施,安居工程預計投資1.2億元,已建成樓群面積13.8萬平方米;柏油路村村通,居民用上黃河水,植樹造林38.3萬株,完成"三綠"(綠樹、綠地、綠帶)面積2932.5畝,人均占有綠地0.73畝。
社會事業
島上初中2處,小學8處,成教中心1處,在校學生4411人;幼兒園13處,在園幼兒933人;共有教職工469人;各類衛生機構56處。全街道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農村人口17007,參保率86%,投保總額4736萬元,有32060人參加了醫療保險,參保率達97%,投保額122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