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花繼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红花檵木(拉丁学名:Loropetalum chinense var.rubrum),別名:红继木[1]、红梽木、红桎木、红檵花、梽花、红桎花、红花继木,为金缕梅科、檵木属檵木[2]的变种,常绿紅花檵木,為金縷梅科[3]、檵木屬檵木的變種,特產湖南與江西交界羅霄山脈海拔100~400米常綠闊葉林地帶,由已故著名林學家葉培忠教授於1938年春在長沙天心公園發現並命名。树皮暗灰或浅灰褐色,多分枝。嫩枝红褐色,密被星状毛。叶革质互生,卵圆形或椭圆形,长2~5cm,先端短尖,基部圆而偏斜,不对称,两面均有星状毛,全缘,暗红色。紅花檵木樹皮暗灰或淺灰褐色,多分枝。嫩枝紅褐色,密被星狀毛。葉革質互生,卵圓形或橢圓形,暗紅色。花瓣4枚,紫紅色線形,花3~8朵簇生於小枝端。蒴果褐色,近卵形。花期4~5月,果期8月。紅花檵木喜光,稍耐陰,但陰時葉色容易變綠。適應性強,耐旱。喜溫暖,耐寒冷。萌芽力和發枝力強,耐修剪。耐瘠薄,適宜在肥沃、濕潤的微酸性土壤中生長。花、根、葉可藥用。
形态特征
- 灌木,有时为小乔木,多分枝,小枝有星毛。叶革质,卵形,长2~5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尖锐,基部钝,不等侧,上面略有粗毛或秃净,干后暗绿色,无光泽,下面被星毛,稍带灰白色,侧脉约5对,在上面明显,在下面突起,全缘;叶柄长2~5毫米,有星毛;托叶膜质,三角状披针形,长3~4毫米,宽1.5~2毫米,早落。花3~8朵簇生,有短花梗,白色,比新叶先开放,或与嫩叶同时开放,花序柄长约1厘米,被毛;苞片线形,长3毫米;萼筒杯状,被星毛,萼齿卵形,长约2毫米,花后脱落;花瓣4片,带状,长1~2厘米,先端圆或钝;雄蕊4个,花丝极短,药隔突出成角状;退化雄蕊4个,鳞片状,与雄蕊互生;子房完全下位,被星毛;花柱极短,长约1毫米;胚珠1个,垂生于心皮内上角。
- 规格形态测量
红花檵木多为自然式形态,球形形态,造型桩景形态。自然形态及球形形态测量自然高度,自然冠幅、造型桩景形态则需满足造型托叶丰满有层次感、质朴古拙,多杆测量则依次相加各主杆之和。
生长习性
喜光,稍耐阴,但阴时叶色容易变绿。适应性强,耐旱。喜温暖,耐寒冷。萌芽力和发枝力强,耐修剪。耐瘠薄,但适宜在肥沃、湿润的微酸性土壤中生长。
地理分布
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印度北部也有分布。产于湖南浏阳市、长沙县、江苏苏州、无锡、宜兴、溧阳、句容等。
组织培养
- 外植体:选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红花继木茎尖、芽及枝等作外植体,其中外植体采集在7~8月最好,污染率较低。
培养基:红花继木的组织培养包括初代培养、继代增殖培养和生根培养。试验表明,初代培养和继代增殖培养基可参考MS+BA1.0mg/l+IBA1.0mg/l;生根培养基可参考1/2MS+NAA1.0~1.5mg/l+0.1%的活性炭。
- 培养条件:红花继木的培养条件一般为:温度20℃左右,光照时间14h/d(每天14小时),光照强度为1500LX(勒克斯)。
繁殖方法
- 嫁接
主要用切接和芽接2种方法。嫁接于2~10月均可进行,切接以春季发芽前进行为好,芽接则宜在9~10月。以白檵木中、小型植株为砧木进行多头嫁接,加强水肥和修剪管理,1年内可以出圃。
- 扦插
3~9月均可进行,选用疏松的黄土为扦插基质,确保扦插基质通气透水和较高的空气湿度,保持温暖但避免阳光直射,同时注意扦插环境通风透气。红檵木插条在温暖湿润条件下,20~25天形成红色愈合体,1个月后即长出0.1cm粗、1~6cm长的新根3~9条。扦插法繁殖系数大,但长势较弱,出圃时间长,而多头嫁接的苗木生长势强,成苗出圃快,却较费工。嫩枝扦插于5~8月,采用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剪成7~10cm长带踵的插穗,插人土中1/3;插床基质可用珍珠岩或用2份河沙、6份黄土或山泥混合。插后搭棚遮荫,适时喷水,保持土壤湿润,30~40天即可生根。
- 播种
春夏播种,红檵木种子发芽率高,播种后25天左右发芽,l年能长到6~20cm高,抽发3~6个枝。红檵木实生苗新根呈红色、肉质,前期必须精细管理,直到根系木质化并变褐色时,方可粗放管理。有性繁殖因其苗期长,生长慢,且有白檵木苗出现(返祖现象),一般不用于苗木生产,而用于红檵木育种研究。一般在10月采收种子,11月份冬播或将种子密封干藏至翌春播种,种子用沙子擦破种皮后条播于半沙土苗床,播后25天左右发芽,发芽率较低。1年生苗高可达6~20cm,抽发3~6个枝。2年后可出圃定植。
栽培技术
- 管理
红檵木移栽前,施肥要选腐熟有机肥为主的基肥,结合撒施或穴施复合肥,注意充分拌匀,以免伤根。生长季节用中性叶面肥800~1000倍稀释液进行叶面追肥,每月喷2~3次,以促进新梢生长。南方梅雨季节,应注意保持排水良好,高温干旱季节,应保证早、晚各浇水1次,中午结合喷水降温;北方地区因土壤、空气干燥,必须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秋冬及早春注意喷水,保持叶面清洁、湿润。
1、修剪:红檵木具有萌发力强、耐修剪的特点,在早春、初秋等生长季节进行轻、中度修剪,配合正常水肥管理,约l个月后即可开花,且花期集中,这一方法可以促发新枝、新叶,使树姿更美观,延长叶片红色期,并可促控花期,尤其适用于红檵木盆景参加花卉展览会、交易会,能增强展览效果,促进产品销售。
2、摘叶、抹梢:生长季节中,摘去红檵木的成熟叶片及枝梢,经过正常管理10天左右即可再抽出嫩梢,长出鲜红的新叶。
3、择地栽培:选择阳光充足的环境栽培,或对配置在红檵木东南方向及上方的植物进行疏剪,让红檵木在充足阳光下健康生长,使花色、叶色更加艳丽,从而增强观赏性。
- 整形
(1) 人工式的球形:红花槛木极耐修剪及盘扎整形,树形多采用人工式的球形。生长季节中,摘去红槛木的成熟叶片及枝梢,经过正常管理 10天左右即可再抽出嫩梢,长出鲜红的新叶。
(2) 自然式丛生形:红槛木萌发力强、分枝性强,可自然长成丛生状。
(3) 单干圆头形:选一粗壮的枝条培养成主干,疏除其余枝条,当主干高达以上时定干,在其上选一健壮而直立向上的枝条为主干的延长枝,即作中心干培养,以后在中心干上选留向四周均匀配置的4~5个强健的主枝,枝条上下错落分布。
红花槛木常用于制作盆景,可制作单干式、双干式、枯干式、曲干式和丛林式等不同形式的盆景,树冠既可加工潇洒的自然形,也可加工成大小不一,错落有致的圆片造型。加工方法可用蟠扎、牵拉和修剪等手段。为使树干更加苍劲古朴,可用利刀对树干进行雕刻,其伤口很容易愈合。另外,也常做绿篱使用。
- 种植方法
可用孤植、丛植、 群植 。
孤植:选株形高大丰满的植株孤植于重要位置或视线的集中点,如入口的附近,庭院或草坪中,独立成景,并注意与周围景观的强烈对比,以取得“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效果。可发挥景观的中心视点或引导视线的作用。
丛植:将红花檵木球和其它植物成丛地点缀于园林绿地中,既丰富了景观色彩,又活跃了园林气氛。如果与绿色树种丛植,均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以红花继木球为主要树种成群成片地种植,构成风景林,独特的叶色和姿态一年四季都很美丽。其美化的效果要远远好于单纯的绿色风景林。
群植:色块、模纹花坛:用一年生红花檵木的小苗在绿地密植组成色块,可与金叶女贞、春花杜鹃、夏花杜鹃、金叶榆、金边黄杨等搭配,不仅能通过叶色反差形成色彩对比,而且花期也可错开。此类用途宜选用透骨红类品系。
- 灌木球
将红花檵木修剪成球形,布置在绿带中。灌木球主要分毛球和精球两类:毛球主要为经过1~3年修剪造型而成,主要应用在管理稍粗放的大绿地中;精球至少要经过3年的修剪造型,主要应用在别墅庭院等精致园林中。此类用途宜选用透骨红类品系。
色篱
用红花檵木密植成色篱起到围挡以及分隔空间的作用。苗木规格要根据色篱的具体用途来选定,如在绿地中可选用70~80厘米的色篱分隔空间,而高于2米的色篱多用在绿地外围起到绿色围墙的功能。
- 大型色雕:将红花檵木定向培养或造型为动物、几何造型等绿色雕塑,作为园林小品安置在绿地中。此类用途宜选用透骨红类品系。
- 桩景:利用双面红类红花檵木生长快、叶大、枝疏的特点,将其定向培养为大型桩景,用于高档园林的绿化中,也可作为花坛的焦点来布景。
小区的行道树:通过修枝控制,将红花檵木培养为彩叶小乔木,也可通过用白檵木嫁接的方法进行培养,多作为小区行道树使用。此类用途宜选用透骨红类品系。
病虫防治
- 主要虫害
有蚜虫、尺蛾、黄夜蛾、盗盼夜蛾、大小地老虎及金龟子等。红檵木抗病虫害的能力较强,但在栽培过程中也发现有枝枯、虫蛀现象。经调查,前者多因蜡蝉为害所致,后者是星天牛和褐天牛为害的症状。
1.病情:蚜虫会影响植物生长,诱发煤污病。
防治方法:防治蚜虫可于萌芽前喷5%柴油乳剂或波美3至5度石硫合剂,杀死越冬成虫和虫卵。落花后喷第二次药,秋季10月间喷第三次药。
2.病情:尺蛾、夜蛾以幼虫食叶危害,严重时2至3天可吃光全部嫩梢。
防治方法:防治尺蛾、夜蛾幼虫可用50%甲胺磷1500 倍液喷施,要治早、治小。
3.病情:地老虎和金龟子以幼虫蛀食根系,地老虎主要危害扦插苗和幼苗,金龟子大、中、小苗均危害。
防治方法:地老虎和金龟子的幼虫为地下害虫,防治方法是加强苗圃管理,不施未腐熟的有机肥。冬季翻耕,将越冬幼虫翻到地表冻死。用3%呋喃丹颗粒剂,按每亩2公斤用量,开沟施入10至20厘米深的土中。
- 蜡蝉
蜡蝉常以产卵器切断红檵木枝条,产卵在枝条组织中,这是导致枝条枯死的主要原因之一。蜡蝉还以刺吸式口器刺破红檵木枝条组织,吸取汁液,使受害枝叶枯萎死亡。
蜡蝉的防治方法有4种
1. 40%氧化乐果乳油或80%敌敌畏乳油l000倍液在为害期间喷洒。
2. 入冬后,彻底清除周围的杂草及落叶,集中烧毁,消灭越冬害虫。
3. 结合修剪,剪除被害枝叶并及时烧毁,以减少虫源。
4. 保护好蜡蝉的天敌,如鸟类、瓢虫、寄生蜂等。天牛食性杂,成虫啃食红檵木枝干嫩皮,幼虫蛀食树干,多从树干基部蛀入,被害枝干形成孔洞,坑道内充满木屑虫粪。一般采取人工捕捉成虫和钩杀幼虫防治。
- 常见病害
炭疽病、立枯病、花叶病。炭疽病:主要危害老叶、基叶、叶片由于本身呈红色,病斑则呈现黑色圆斑,或近圆形,造成早期落叶,7~8月雨季危害严重,病原为放线孢菌。病菌以菌丝在病叶上越冬,为翌年病害初侵源。
防治方法:a、清除病叶,集中烧毁,减少病源。b、改进管理,加强田间排水,适当修剪、改善光照,通风条件。c、药剂治疗:喷布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75%百菌清800~1000倍液;代森锌800~1000倍液防治效果良好,如多次喷布宜交叉使用以防产生抗性。
- 立枯病
苗期严重病害,自幼苗到成株均能受害,病菌从基础和根部侵害幼苗植枝,危害处产生暗褐色病斑并呈水浸状,皮与木质层容易剥离,而后缢缩变成黑褐色死亡。病源为真菌。
防治方法:a、用无病新土,移栽或播种、扦插,并对土壤消毒。b、拨除销毁病株,使用肥料一定要腐热。不可使用新鲜家肥作基肥。c、移栽或种前用20%五氯硝基苯粉剂与细土1:30的比例撒于苗床土上,或用敌克松每平方4~6克。
- 花叶病
老叶、新叶呈花白相间,花叶系病毒引起,可用病毒A或其他治病毒药剂。
主要价值
- 观赏
红花檵木枝繁叶茂,姿态优美,耐修剪,耐蟠扎,可用于绿篱,也可用于制作树桩盆景,花开时节,满树红花,极为壮观。红花檵木为常绿植物,新叶鲜红色,不同株系成熟时叶色、花色各不相同,叶片大小也有不同,在园林应用中主要考虑叶色及叶的大小两方面因素带来的不同效果。
红花檵木是特产湖南的珍贵乡土彩叶观赏植物,生态适应性强,耐修剪,易造型,广泛用于色篱、模纹花坛、灌木球、彩叶小乔木、桩景造型、盆景等城市绿化美化。
- 经济
中国红花檵木的产业化开发有20多年历史,湖南是中心产区。2004年全省生产面积3500公顷,年产苗木5亿株,年销售额6亿元。经多年推广应用,2004年中国红花继木生产面积达6000公顷,年产苗木8亿株,年销售额9亿元,产品销往20多个省市,出口日本、韩国、新加坡、美国、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成为中国花卉业的特色产品之一。
红花檵木为金缕梅科檵木属檵木的变种,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特产湖南与江西交界罗霄山脉海拔100~400米常绿阔叶林地带,由已故著名林学家叶培忠教授于1938年春在长沙天心公园发现并命名。据考,其模式标本采集树是该公园于1935年春从浏阳大围山移植的野生植株。此树尚存,现树高5米,胸径20厘米,冠径42㎡,树龄约150年。由于多年采挖,野生资源濒临灭绝,被列为湖南省重点保护植物。
红花檵木野生资源利用在湖南有70多年的历史。上世纪30年代初,浏阳大围山一带农民采挖野生苗木销往长沙、湘潭、株洲等地,省内一些园林部门亦来浏阳采购野生苗木。1963年长沙岳麓公园等单位用枝条高压法培育苗木获得成功;1978年长沙烈士公园利用种子育苗获得成功,但实生苗遗传稳定性不强,有15.8%返祖,变为檵木,因此用种子育苗在生产中很少应用;1982年长沙市苗圃用嫩梢枝条扦插育苗获得成功,由于扦插苗能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一年内可多次扦插,能大批量繁殖,因此80年代以来,该技术在苗木生产中普遍应用。红花檵木苗木规模化生产始于浏阳永和镇,1983年当地农民利用永和镇至大围山一带红花檵木野生资源丰富的优势,开始了较大规模扦插苗、移植苗、灌木球、盆景及古桩嫁接树等系列产品的生产,由此带动了全省红花檵木产业化的形成与发展。1999年10月,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织委员会授于浏阳市“中国红花檵木之乡”荣誉称号,极大提高了湖南红花檵木在国内外的知名度,红花檵木成为中国特色花卉品牌产品之一。
視訊
參考文獻
- ↑ 红花檵木簡介. 認識植物.
- ↑ 紅花檵木的價值和栽培技術. 每日頭條. 2017-05-4.
- ↑ 紅花檵木萬綠叢中一點紅. 每日頭條. 2016-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