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秦翰(952年—1015年),字仲文,获鹿(今属河北)人。北宋宦官名将。
- 秦翰于宋太祖时入宫。宋太宗、真宗时,屡次参与抵御契丹以及讨伐赵保忠等军事活动,作战勇教,有谍略,又善于领兵和团结将帅,功勋显著,很受太宗、真宗的赏识信用,一再给予嘉奖提升。
- 由于他久在边疆,宋真宗特置皇城使一职由他担任,表示对他的特别宠幸。官至入内都知、昭宣使、群牧副使,加领平州团练使。死后一再追赠贝州观察使、彰国军节度使。
- 历代宦官中参与军事活动的并不少,但像秦翰这样有勇有谋,四十九次受伤,在捍卫边境中屡立大功,而不居功,不揽权,不谋私利的,实不多见。秦翰可以说是宋代宦官中在军事方面最杰出的人才,即使与一般的将帅相比,他亦是相当出色的。
目录
基本信息
姓名 秦翰
|
字号 字仲文
|
民族 汉族
|
官职 昭宣使、平州团练使、入内都知
|
追赠 贝州观察使、彰国军节度使
|
出生地 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
|
出生时间 952年
|
去世时间 1015年
|
所处时代 北宋
|
主要成就 抵御契丹、讨伐赵保忠、协调平叛
|
人物生平
抗击契丹
- 秦翰于宋太祖乾德二年(964年)十三岁时入宫为黄门,成为一名宦官。开宝(968年—976年)年间,他升迁至高品。 [1]
-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在攻灭北汉后,乘胜移师击辽,命崔彦进、宋偓等部四面攻打燕京城。这时,秦翰时任崔彦进部的兵马都监。在宋军的猛攻下,燕京城人心惶惶,岌岌可危。正在这时,辽名将耶律休哥赶到,双方大战于高梁河,宋军惨败。太宗在逃命途中,命崔彦进等屯守关南(不久改名为高阳关)。
- 没多久,辽为了报复宋朝,遣韩匡嗣、耶律沙、耶律休哥等进犯镇州。刚刚抵达满城,宋军就派人请降,韩匡嗣信以为真,欣然欲受。很快,宋将刘廷翰在正面的徐河摆好阵势,崔彦进、秦翰部则衔枚疾进,绕至敌后。接着,李汉琼、崔翰等部也及时赶到。宋军前后夹击,将疏于戒备的辽军打了个措手不及,其投西山坑谷中死者不可胜计。宋军追至遂城,取得了重大胜利。此役总计杀敌万余,俘敌万余,获其将三名、马万余匹;此外,还有其它物品以十万计。韩匡嗣弃旗鼓而逃。这次战役使辽受到沉重的打击,也使得秦翰以英勇善战而闻名遐迩。太宗予以重赏,并称赞他可委以重任。
- 雍熙年间,秦翰出任滋州驻泊,仍然主管先锋之事,后来又任镇、定、高阳关三路排阵都监。这几路乃是抗辽战争中的关键地段,秦翰在此任职达七八年之久。其间,宋辽双方多次交锋,互有胜负。
屡建奇功
- 淳化四年(993年),秦翰回宫任押班。不久,又被派往西边去对付党项族。
- 咸平二年(999年)七月,由于北边形势日趋紧张,宋廷任命大将傅潜为镇、定、高阳关三路都部署,秦翰为排阵都监,田绍斌、石普等为先锋,准备迎击辽军。九月,击败辽军于廉良路,杀敌二千余人,获马五百匹,得俘虏及物资甚多。很快,辽萧太后与辽圣宗率兵大举南下。宋廷屡次遣使从小道去催傅出战,秦翰、范廷召等将领也再三催促,可傅潜就是不听。当他们被重重包围时,傅潜却不发一兵一卒,致使宋军遭受失败。辽军乘胜分两路渡过黄河,直奔淄州、齐州。宋真宗闻报大怒,立即将傅潜撤职查办。
- 咸平三年(1000年)正月,辽兵大肆掠抢后开始回撤。秦翰、范廷召、张凝等入奉命追杀,在莫州(今河北任丘)东三十里处,抢先占据各要道,截断敌归路。夜里,辽军企图趁黑逃走,遭到迎头痛击。此役据称宋军斩首万余级,救回被掠百姓数万,获马匹、兵器及其它物资不可胜计。
- 真宗当即下诏褒奖秦翰等人,并将他提升为定州行营铃辖。正在这时,成都发生了声势浩大的士兵暴动,秦翰立即被派去镇压。同年十月,得胜回朝。
- 咸平四年(1001年)七月,由于辽人集结兵力,准备秋季南下,宋廷任命王显为镇、定、高阳关三路都部署,秦翰与杨延朗、杨嗣、张凝等名将并为前锋铃辖,前去设防。在二杨的配合下,大败辽军,总计斩首两万余级,包括其大王统军铁林相公以下名王、将军十五名,缴获敌羽林军大印两枚,以及许多战马和军用物资。辽军“余众奔北,号勃满野”,由于河北一带发生饥荒,宋军未加穷追。
- 此后,秦翰被调至西边。两年后,又重返抗辽前线。
- 景德元年(1004年)九月,辽圣宗发动了一次规模空前的南侵,一直打到澶州,中外震骇。宰相寇准等人则力主皇帝亲征。经过主战派再三剖析利害、极力劝告,真宗这才硬着头皮决定亲赴澶州。他命李继隆、石保吉为前锋,又派秦翰先赴澶州和魏府(今河南安阳)主持军事,特许其便宜行事。
- 不久,秦翰又被派往邢洺路任铃辖。真宗至澶州后,又调他任驾前西面排阵钤辖,主管大阵之事。秦翰刚一上任,就马不停蹄地率兵整修环城的防御设施。双方僵持于澶州一带。秦翰率兵日夜防守,盔甲不卸达七十余日,直到“澶渊之盟”订立为止。
- 辽军撤走后,秦翰继续留守澶州。一个多月后,才率领所部回京,因功被封为宫苑使、入内都知。
益州平叛
- 咸平三年(1000年)正月,益州(今四川成都)守兵赵延顺等人为了反抗兵马钤辖符昭寿的压迫而发动兵变,杀死符昭寿,惊走了知州、转运使等地方官,推举都虞候王均为首领,建国号大蜀,年号化顺。其它各部士兵也闻风而动,纷纷来投,叛军力量迅速壮大起来。他们先克汉州,然后攻打绵州、剑州。宋真宗闻报大惊,惟恐四川再次出现难以收拾的局面,于是立即命令雷有终、秦翰、李惠、石普等人率兵八千前去镇压。
- 在雷有终等人抵达前,知蜀州杨怀忠已调集众多的地方兵遏止了王均的攻势,甚至攻至益州,因力量太弱,未能得手。雷有终一到就派石普配合地方兵收复了汉州,然后进驻益州城外的升仙桥。一天,王均开城伪遁,雷有终不知是计,率兵径直入城。一进城,官军就四出抢劫,一片混乱。这时,叛兵关闭了城门,又在道口设置路障。官军冲杀不出,大部被歼。李惠战死,雷有终、石普等人坠城逃走。
- 接着,王均发动反击,但很快便被击败,只好回城固守,双方陷入僵持状态。秦翰督师五战五捷,身中流矢而不却,终于在十月一日凌晨攻入了益州,王均率领残部两万余人向南逃走。雷有终先派人在城中纵火以防埋伏,然后与秦翰一起登上城门楼指挥肃清残敌,他们又下令将数百名经确认曾在王均手下为官者一个个地投进火中烧死,时人以为冤酷。真宗听说秦翰督师攻城,五战五捷,身中流矢而不退,终于攻克益州,非常高兴,特下手诏慰劳。
- 克复益州后,秦翰马上率兵追击王均。在广都澶(今四川双流东南),杀敌千余人,俘虏七千余人,获马数千匹。王均急忙逃往陵州(治今四川仁寿),不料秦翰随即也赶到,只得继续逃窜,进入富顺监。在富顺,王均穷蹙自缢,余部六千余入被杨怀忠所俘。
- 至此,这场扰动蜀地的兵变,为时仅仅十个月便被彻底平息。秦翰因功被迁为内园使、恩州刺史。
西征赵保忠
- 党项族是羌族的一支,其中平夏部首领拓跋思恭率兵助唐朝镇压黄巢起义,被唐朝封为定难军节度使、夏国公,并踢姓李氏,据有夏、银、绥、静、宥五州之地。
- 北宋建立后,宋太祖加封定难军节度使李彝兴为太尉,继续承认其地位。传至其孙李继捧时,党项内部分裂,贵族们相互争战,一片混乱。李继捧于982年入朝觐见,献其所管之地及民户五万余帐,并请求举家迁居开封。宋太宗欣然接受,派兵占领了夏、银、绥、有四州,又派人护送李继捧家族内徙。
- 李继捧的族弟李继迁不愿内徙,他诈称乳母出殡,率领数十人马逃入夏州东北三百里的地斤泽,抗宋自立。宋政府采取坚决镇压的政策,一度曾将继迁打得狼狈不堪。但是,李继迁很快就利用其家族在党项族中的威望,拉拢各部豪强势力,使自己的力量逐渐强大起来,而且与辽人结为同盟。在辽的支持下,李继迁大举攻宋,宋将无法遏制。
- 宋太宗于是赐李继捧姓名为赵保忠,命他前去夏州抵御。李继捧先胜后败,宋政府被迫授给李继迁银州观察使称号,踢姓名赵保吉。李继捧则因进退维谷而叛宋降辽。
- 宋军临近时,秦翰又说服李继捧出城迎接。于是,他们一起乘马出城。夜里,李继迁发动突然袭击,企图吞并李继捧的人马。李继捧见势不妙,单骑逃回夏州,被指挥使赵光嗣关押起来。接着,赵光嗣打开城门,迎入李继隆。李继迁急忙逃走。
- 占据夏州后,秦翰建议杀掉李继捧、追剿李继迁,李继隆却认为继捧乃特殊人物,应由朝廷处置;李继迁远遗荒漠,不宜穷追。于是决定将李继捧押送回汴京。不久,太宗密诏拆毁夏州城以免再次为敌所用。李继隆、秦翰等认为夏州乃边防重镇,兵家必争之地,如果保留下来,可以借之御敌。为此,李继隆特派其弟李继和陪同秦翰赴京请示:保留夏州城;增兵戍守银、绥以南的山地,以便切断敌粮运之道,同时保护内附各族人民。但是太宗偏信宰相吕蒙正的话,拒不接受。
- 这次宋军能够顺利地占领夏州、俘获李继捧,使他未能象李继迁那样对北宋构成重大威胁,显然秦翰是立了一功的。因此,宋廷加封他为崇仪副使。
驻守西陲
- 至道元年(995年),秦翰被任命为灵、环、庆三州和清远军四路都监。他配合守将张延击退了李继迁对清远军的进攻。在此期间,秦翰多次奉命赴继迁帐中谈判,甚得对方好感,因此他向太宗建议愿乘其无备之机,“手刺此贼,死无所恨!”太宗深嘉其忠勇,但不许所请。
- 咸平四年(1001年)底,李继迁攻占清远军,气焰十分嚣张。宋廷立即将秦翰从抗辽前线调任为西面行营铃辖,与都部署王超一同率兵六万,前去抵御。次年正月,宋军深入敌境,焚毁庐帐二百余、粮草八万余石,生擒敌将多名,斩首五千余级,俘虏九百余人,获牛羊、器甲二万余。
- 不秦翰率领所部严密防范敌人来袭,同时巡视陇山以外,召集各部族首领,谕以恩信。由于秦翰生性温良谦谨,不拘小节,而且勇猛顽强,言而有信,赢得了边民的高度信任,因此不久就有三千余帐相继内附。可是,曾随李继迁在浦洛河劫夺宋军粮草的康奴族却自恃地势险要、人口众多,拒不内附。
- 秦翰便会同泾原仪渭镇戎军部署陈兴、泾州驻泊部署许均,长驱直入,捣毁了康奴族的巢穴,斩首数千,获其牲口及马牛羊甚多。之后,秦翰又带领泾原路都铃辖兼知渭州曹玮以及陈兴去攻打桀骜不驯的章埋族。陇山内外诸部族受到极大震动,纷纷纳地投降,惟恐落后。宋真宗下诏嘉奖秦翰,并赏赐锦袍、金带、白金五百两、帛五百匹。
- 景德元年(1004年),秦翰被调至抗辽战场。澶渊之盟订立后不久,又重返西边,任泾原仪渭路铃辖。景德三年(1006年)七月,李德明为了在谈判中处于有利的地位,调集各部兵马以为威慑,秦翰随即通知守军和各部族严加防范。两个月后,双方订立了和约。
- 此后几年,秦翰一直在西边。鉴于这一带一向缺少一道可资防御的屏障,以致敌人可以经常深入场扰的教训,他决定在要害地段开凿一条巨大的壕沟。秦翰担心延误农时,增加百姓的负担,就只使用士兵劳作。经过数年的努力,终于大功告成,共计用工三十万个。它为后来宋军的戍边提供了很好的条件。秦翰因功升迁为皇城使、入内都知。
随从封祀
- 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真宗准备到汾阴(今山西万荣西南)祭祀后土,命参知政事王旦、签署枢密院事陈尧叟前去安排。不久,又命秦翰参与其事。次年正月,真宗起驾前往汾阴,命秦翰主管御厨、翰林、仪鸾等,“凡行在诸司细务,番得裁决,不须中覆(请示)”。在此期间,夏州有人骚扰宋边,宋真宗立刻派秦翰前去处理,顺便遍巡边部,秦翰尚未到,事件即告平息。他任务完成,旋即赶回,继续负责赴夏州前所管的事情,直到四月事毕回京为止,两年后,宋真宗计划到毫州朝拜太清宫,命秦翰等为行宫使,所掌一如祀汾阴时。
暴病身亡
- 大中样符八年(1015年)四月二十三日夜,荣王赵元俨宫失火。当时北风正急,风助火势,火借风威,顷刻间就蔓延开来,内藏左藏库、乾元殿、乾元门、崇文院、秘阁等处也先后被焚及。直到次日中午, 大火才被扑灭。真宗当即命参知政事丁谓领衔,秦翰、曹玮等人具体负责,修葺大内。
- 同年闰六月,当秦翰正在指挥修葺工程时,因暴病猝然逝世于宫内的官署中,终年六十四岁。消息传出,禁军中有不少人泣不成声。真宗也潸然泪下,下诏赠给秦翰贝州观察使之职,葬礼加等。大内修葺完毕后,又遣使以袭衣、金带赐秦家,以示对他的怀念和奖赏。
- 大中样符九年(1016年),重赠秦翰为彰国军节度使,并命翰林学士、文坛名宿杨亿为其撰写墓志铭。杨亿因为秦翰乐善好施,家无余财,上表拒收秦家的酬资,虽未得朝廷同意,而时人皆赞之,可见秦翰声望之隆。 [1]
人物评价
- 王旦:① 翰廉瑾谦下,人多推其长者。 ②雷有终在西川,与上官正、石普多不协,赖翰和解,不然,几致生事。 [2]
- 孙沔:故圣宋已来,明制斯在,太宗著令式之文,真宗述规之训,能诏近习,各谨吹嘘,所系安危,尤加约束,是以先朝秦翰等数人履行端谨,节义深厚,心皆好善,意不害人,出则总边方之寄,归则守内庭之职,俾之兼领,亦不侵官,止守使名,终无殊命。
- 文莹:若太尉秦翰者,左珰之名将,累立战功……。 [3]
- 柴德赓:宋代宦官领兵,最收成效者,当推真宗之世,如张崇贵、阎承翰、秦翰之流,皆立边功。翰尤倜傥有武力,以方略自任,史称其前后战斗,身被四十九创,此则一代之冠冕,然如翰者亦已鲜矣。 [4][8]
- 罗煜:有亲冒矢石、领兵作战者。秦翰“前后战斗,身被四十九创”。[5]
- 何冠环:被视为宋初内臣楷模的秦翰,从太平兴国四年参预对辽满城之战,到大中祥符三年召回京师执掌禁省,除了数次短暂奉召回朝外,前后在西北两边三十多年。他身经百战,屡立战功,不愧为宋初的内臣名将。
史料记载
- 《东都事略·卷一百二十·宦者传一百三》
- 《宋史·卷四百六十六·列传第二百二十五》 [6]
参考资料
- ↑ 《宋史·秦翰传》:九年,重赠彰国军节度,诏杨亿撰碑文,亿以其不蓄财,表辞所贽物,虽朝廷不许,而时论美之。
- ↑ 《续资治通鉴·卷第三十二》.国学网.2015-05-29
- ↑ 《湘山野录·卷下》.国学导航.2015-05-29
- ↑ [网址 标题.网站.日期]
- ↑ 北宋、西夏关系史中的宦官群体浅析.凤凰网.2015-05-29
- ↑ 《宋史·卷四百六十六·列传第二百二十五》.国学导航.2015-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