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石岡穀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石岡穀倉建於民國三十年左右,由日本人設計建造,因日本地震頻繁且比台灣更嚴重,故在建築設計上(包含地基及地上建物)四週和隔間牆壁斜撑特別多 ,它經歷九二一大地震仍然完好如初,是台灣現存最完整的日式瑴倉 。 建物裡面分二大部分,一是碾米廠 ,一是稻穀存放間 ,收集一些農業社會時期之古農用工具。在農業社會時期,穀倉是替政府收地方稅的公庫之一(用稻穀代替現金繳稅的地方),相當於現今的地方稅務局,其除具歴史、文化之意義外,還可借此提醒參觀遊客要有糧食危機意識的重要性,也借機傳達大家注重環保,不要再有破壞土地濫墾濫伐的舉止。

這棟充滿石岡人回憶的歷史性穀倉,建於民國24年(昭和10年),關刀山大地震過後,是日本人以防震結構工法所建造而成的碾米廠。閒置多年之後,面臨了被拆除的命運,卻在九二一地震中奇蹟式的保存完整,引起許多建築學者前來取經,一時之間聲名大噪,石岡區圖書館於是向文化局提報為歷史性建物,不但不必拆,並且得以重新整建,並於94年7月1日正式開放。

穀倉裡面展示著日據時代至今的古董碾米機、用防震工法結構而成的斜撐式紅檜樑柱,以及竹編夾泥的牆面,遊客可入內自由參觀,或者在假日時,向文化協會預約專業的導覽解說。至於穀倉旁邊,則陳設著一座石磨,可以讓遊客體會古早時代製作豆漿的辛苦,如果懶得動手,這裡也販售現成的豆漿,醇厚的滋味,令人齒頰留香![1]

日治大正年間,日人為管理臺灣稻米農作產銷,於各地設置信用組合,二戰後才改為農會組織。農業曾是早期民生、經濟的主要命脈,稻米生產更是石岡的農產主力,因此農會承擔起加工、推廣及改良的重責大任,當時的碾米穀倉工廠極具重要地位,亦是石岡區歷史發展不可或缺的一環。

石岡農會的「碾米穀倉」興建於日治時期昭和17年(西元1942年),具有碾米工廠功能,結構上屬精密木構造,於日治時期昭和10年(西元1935年)曾遇大地震,因此進行增加了加固工法。後續因農業逐漸轉型,稻米產量遽減的趨勢下,無可避免的走入歷史。又於民國88年(西年1999年)遭遇921大地震後毀損,經前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補助柒佰萬元,及原石岡鄉公所自籌柒佰伍拾伍萬元,經公所辦理發包及修復竣工迄今。

市府於民國91年4月16日公告登錄為歷史建築「石岡鄉農會碾米穀倉」,成為本市文化資產。後因配合市府辦理「變更石岡水壩特定區計畫(第4次通盤檢討)」暨「擬定石岡水壩特定區計畫細部計畫案」確認穀倉實際坐落範圍,劃設保存區範圍,續於民國107年5月18日重新登錄名稱為「石岡農會碾米穀倉」、暨修正其定著土地範圍、廢止原公告事項並自公告日生效。 [2]

視頻

石岡日式穀倉 體驗歷史建築風貌

03.日式穀倉.mp4

台中石岡日式穀倉~空拍

外部連結

參考資料

  1. [1]臺中觀光旅遊網
  2. [2]臺中市文化資產處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