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生态型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生态型是生态学一个名词术语。

世界三大汉语词典分别是中国大陆的《 汉语大词典[1]》(共13册,5.6万词条,37万单词)、中国台湾的《 中文大辞典 》(共10册,5万词条,40万单词)以及日本的《 大汉和辞典 》(共13册,4.9万词条,40万单词)。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2],它已有六千年左右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名词解释

生态型指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群,长期生存在不同的生态环境和人工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异适应,并经自然和人工选择而分化形成的生态、形态和生理特性不同的基因型类群。生态型是分类学上种以下的分类单位,是同一物种对不同环境趋异适应的结果,一般生态幅广的物种产生的生态型多。

1921年,瑞典的遗传生态学家杜尔松提出“生态型”概念。他认为,生态型是生物与特定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基因型集群,是种内适应于不同生态条件的遗传现象。一般来说,分布区域和分布季节越广泛的生物种,其生态型越多;生态型越单一的生物种,适应性越窄。

1921年后,美国的Clauson和Keek等通过生态试验分别从分布广泛的生物在形态学上或生理学上的特性表现出空间差异的生物以及变异、分化与特定环境的关系3个方面完善了生态型的内容。

1975年,詹姆斯·斯科特和G. A. H. 麦克莱兰通过研究首次证明了共生生态型之间的电泳差异。

1999年,CC Daehler等人通过一个空间明确的、基于个体的模型,探讨了有限杂交优势、生态情景和配偶选择系统对生态型形成的影响,发现了在适用于瑞典狼尾草的条件下,生态型有望在准生物区快速形成,并可能继续形成物种。

生态学

生态学是德国生物学家恩斯特·海克尔于1866年定义的一个概念: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态学已经创立了自己独立研究的理论主体,即从生物个体与环境直接影响的小环境到生态系统不同层级的有机体与环境关系的理论。它们的研究方法经过描述——实验——物质定量三个过程。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概念和方法的引入,促进了生态学理论的发展,60年代形成了系统生态学而成为系统生物学的第一个分支学科。如今,由于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紧密相关而产生了多个生态学的研究热点,如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研究、可持续发展研究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