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颈斑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珠颈斑鸠 |
---|
图片来自flickr |
基本资料 |
学名 Streptopelia chinensis 目/科/属 鸽形/鸠鸽/斑鸠 迁徏状态 留鸟 普遍性 普遍 体长/体重 27-30cm/约128g |
别名:斑颈鸠、斑甲,雌雄同型。虹膜红褐色。嘴黑褐色。脚桃紫色。
指名亚种chinensis
- 成鸟
- 全身大致为粉褐色,后颈至颈侧有密布白点斑之黑色颈轮。
- 体背灰褐色,有淡色细羽缘。翼及尾羽黑褐色。
- 尾下覆羽灰色,尾羽略长,外侧3枚末端白色。
- 停栖前及尾羽张开时明显。
- 亚成鸟羽色黯淡,无颈轮,随年龄渐长,颈轮越明显。
栖地&习性
在潮湿的落叶林,公园绿地,村庄及农田低地平原。城市较易见。
喜栖树林中、上层,或平地电线。
主要以草和草药的种子以及谷物和小果实为食,例如无花果。
繁殖
一年四季(或几乎如此)都在其范围的许多地方繁殖,例如在婆罗洲和马来西亚半岛繁殖。
保育
不受全球威胁。
鸣声
繁殖期,多以三音节发出重复的节奏,低沉似"咕咕、咕-"。
外观相似性
金背鸠颈轮黑白相间,体背有锈红色羽缘。飞行时,体背显得较红褐,尾羽较短。
灰斑鸠羽色较淡,黑色颈环较窄且无白点斑。
分布
亚种和分布
- S. c. chinensis (Scopoli, 1786) – 缅甸至C&E中国(四川,云南W和海南N&E至河北)和台湾。
- S. c. tigrina (Temminck, 1810) – 孟加拉国,东北印度,缅甸和泰国,印度支那,菲律宾和大,小圣塔,途经帝汶。
被引入苏拉威西岛(包括许多卫星岛),莫卢卡斯(布鲁,班达,安汶,塞拉姆,萨瓦伊,欧比,巴坎,哈尔马埃拉,哈鲁库,洛勒巴·贝萨尔,摩洛泰,特纳特,蒂多尔,苏拉,凯凯西尔),毛里求斯,E澳大利亚和塔斯马尼亚州,新西兰(奥克兰),新喀里多尼亚,斐济(维提岛,瓦努阿岛,塔韦乌尼,劳伊斯),夏威夷(考艾岛,瓦胡岛,莫洛凯岛,拉奈岛,毛伊岛,夏威夷)和美国大陆(加利福尼亚州);前身为新不列颠(Rabul)。[1]
参考书目
台湾野鸟手绘图鉴
视频
参考文献
- ↑ eurasian collared-dove,hb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