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花沙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玫花沙参 |
玫花沙参(学名:Adenophora khasiana)是桔梗科沙参属植物,茎常单支原名:云南沙参,别名:泡参,重齿沙参,变白沙参,两型沙参,丽江沙参,雪花沙参,少两支发自一条茎基上,不分枝,常被白色多细胞细硬毛,少近无毛的。
茎生叶卵圆形,卵形,长卵形或倒卵形,顶端常急尖,基部楔状渐.狭成短柄,有时全部叶无柄或近无柄,边缘具不规则重锯齿或单锯齿,上面疏生糙毛,下面相当密地被硬毛或仅叶脉上被硬毛。
花序有短的分枝而成狭圆锥状花序或无分枝,仅数朵花组成假总状花序。花柱比花冠稍长,至相当强烈地伸出。花期8-10月。产云南、四川西南部、西藏,印度东部也有。
基本信息
- 中文名 玫花沙参
- 拉丁学名; Adenophora khasiana
- 别名;泡参,重齿沙参,变白沙参,两型沙参,丽江沙参,雪花沙参
- 界;植物界
- 科;桔梗科
- 属;沙参属
- 分布区域;云南,四川西南部,西藏,印度东部不超过30
形态特征
茎常单支,少两支发自一条茎基上,高可达1米,不分枝,常被白色多细胞细硬毛,少近无毛的。茎生叶卵圆形,卵形,长卵形或倒卵形,顶端常急尖,基部楔状渐.狭成短柄,有时茎下部的叶基部突然变狭窄而下延成长达2厘米的柄,有时全部叶无柄或近无柄,长3-9厘米,宽1.5-6.5厘米,边缘具不规则重锯齿或单锯齿,上面疏生糙毛,下面相当密地被硬毛或仅叶脉上被硬毛。
花序有短的分枝而成狭圆锥状花序或无分枝,仅数朵花组成假总状花序。
花梗短;花萼无毛至有相当密的短硬毛,筒部球状倒卵形,裂片钻形,长5-7毫米,宽1.-1.5毫米,边缘有1-3对小齿;花冠狭漏斗状钟形;淡紫色或蓝色,长10-24毫米;花盘短筒状,长不超过1毫米;花柱比花冠稍长,至相当强烈地伸出。花期8-10月。
生长习性
生于海拔1000-2800米的杂木林、灌丛或草丛中。
地理分布
产云南(西畴、砚山、蒙自、屏边、峨山、双江、凤庆、昆明、鹤庆、丽江、兰坪、维西、德钦)、四川西南部(木里、普格、布拖)、西藏(错那)。印度东部也有。模式标本采自印度东部。
分类学
玫花沙参,原名:云南沙参,别名:泡参,重齿沙参,变白沙参,两型沙参,丽江沙参,雪花沙参,拉丁文名:Adenophora khasiana (Hook. f. et Thoms.) Coll. et Hemsl.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桔梗目;桔梗科;沙参属;玫花沙参。
属下种类
云南沙参(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泡参,玫花沙参,重齿沙参,变白沙参,两型沙参,丽江沙参,雪花沙参
Adenophora khasiana (Hook. f. et Thoms.) Coll. et Hemsl., Journ. Linn. Soc. Bot. 28: 80. 1890; Tsoong, Contr. Inst. Bot. Nat. Acad. Peiping, 3 (3): 69. fig. l, c. 1935.——A. bulleyana Diels, Not. Bot. Gard. Edinb. 5: 175. 1912; Tsoong, l. c. 69. 1935; Nannf. in Hand. -Mazz., Symb. Sin. 7: 1068. 1936;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4: 391. 图6196. 1975, syn. nov. ——A. diplodonta Diels, l. c. 176;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4: 779. 1975, syn. nov. ——A. albescens C. Y. Wu, 在吴征镒和李锡文, 云南热带亚热带植物区系研究报告, 第一集: 63. 图版27. 1965, syn. nov.——A. dimorphylla C. Y. Y. Wu, l. c. 67, 图版15, p. p. syn. nov. ——A. likiangensis C. Y. Wu, l. c. 69, 图版29, 1. syn. nov. ——A. roseiflora C. Y. Wu, l. c. 73. 图版29, 3, syn. nov. ——A. chionantha C. Y. Wu, l. c. 65. 图版28, 1, syn. nov. ——A. khasiana Feer, Bot. Jahrb. Engler 12: 617, 1890.——A. Campanula khasiana Hook. f. et Thoms., Journ. Linn. Soc. Bot. 2: 25. 1858; C. B. Cl. in Hook. f., Fl. Brit. Ind. 3: 439. 1881. 本种于 A. stricta subsp. confusa, 区别仅仅在于本种花盘更短,花柱明显伸出花冠,花萼裂片具齿而常无毛。
这里我们把七个种名作了异名处理,其中也包括 A. bulleyana Diels。钟补求已于1935年正确地把云南大理的标本定名为 A. khasiana, 因为大理的那号标本花冠狭窄,花盘短,花柱略伸出,花萼裂片具齿,这些重要性状很符合 A. khasiana 的特征,但是他还是把 A. bulleyana 作为一个独立的种看待,说后者有分枝而分明不同。
其实这只是个别个体的情况。西藏(错那)的标本(仅1号)倒是有点不同,即花柱与花冠等长,但其他方面均很一致,而且本种的花柱从稍稍伸出至强烈伸出,而西藏错那与印度东部Khasia相距很近,故我们未作任何等级的新分类群处理。
A. dimorphophylla C. Y. Wu(所谓的两型沙参)虽然只是根据一号标本发表的,但就是这号标本上包括了两个种,不仅仅是叶宽窄的区别。而且叶宽者花盘很短,长仅1毫米,花柱比花冠长,此即 A. khasiana; 叶窄者花盘长2.5-3毫米,花柱短于花冠,这应是 A. coelestis Diels。因此,所谓“两型”,乃是两个种的性状。[1]
参考文献
- ↑ 沙参玉竹汤的做法和营养价值介,大众养生网, 2018-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