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烽火(劉麗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烽火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烽火》中國當代作家劉麗平的散文。

作品欣賞

烽火

「烽火」是我國古代用以傳遞邊疆軍事情報的一種通信方法,始於商周,延至明清,相習幾千年之久。其中尤以漢代的烽火組織規模為最大。在邊防軍事要塞或交通要衝的高處,每隔一定距離建築一高台,俗稱烽火台,亦稱烽燧、墩堠、煙墩等。

高台上有駐軍守候,發現敵人入侵,白天燃燒柴草以「燔煙」報警,夜間燃燒薪柴以「舉烽」(火光)報警。一台燃起烽煙,鄰台見之也相繼舉火,逐台傳遞,須臾千里,以達到報告敵情、調兵遣將、求得援兵、克敵制勝的目的。

再如「鴻雁傳書」的典故,出自《漢書蘇武傳》中「蘇武牧羊」的故事。據載,漢武帝天漢元年(公元前100年),漢朝使臣中郎將蘇武出使匈奴被鞮侯單于扣留,他英勇不屈,單于便將他流放到北海(今貝加爾湖)無人區牧羊。

19年後,漢昭帝繼位,漢凶和好,結為姻親漢朝使節來凶,要求放蘇武回去,但單于不肯,卻又說不出口,便謊稱蘇武已經死去。後來漢昭帝又派使節到匈奴,和蘇武一起出使匈奴並被扣留的副使常惠,通過禁卒的幫助,在一天晚上秘密會見了漢使,把蘇武的情況告訴了漢使,並想出一計,讓漢使對單于講:「漢朝天子在上林苑打獵時,射到一隻大雁,足上繫着一封寫在帛上的信,上面寫着蘇武沒死,而是在一個大澤之中。」漢使聽後非常高興,就按照常惠的話來責備單于。單于聽後大為驚奇,卻又無法抵賴,只好把蘇武放回。

據我國上古奇書《山海經》記載,青鳥共有三隻,名曰詔蘭、紫燕(還有一隻青鳥的名字已無法考證),是西王母的隨從與使者,它們能夠飛越千山萬水傳遞信息,將吉祥、幸福、快樂的佳音傳遞給人間。

據說,西王母曾經給漢武帝寫過書信,西王母派青鳥前去傳書,而青鳥則一直把西王母的信送到了漢宮承華殿前。在以後的神話中,青鳥又逐漸演變成為百鳥之王——鳳凰。

南唐中主李璟有詩「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唐代李白有詩「願因三青鳥,更報長相思」,李商隱有詩「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崔國輔有詩「遙思漢武帝,青鳥幾時過」,借用的均是「青鳥傳書」的典故。

再如,晉初大詩人陸機養了一隻狗,名叫"黃耳"。陸機在京城當官,一直沒通家信,懷疑有不好的事情發生。有一天便對黃耳開玩笑說:「你能幫忙傳遞消息嗎?」這隻狗看起來很高興,竟搖擺着尾巴,陸機於是就寫了一封信,裝入竹筒,綁在狗的脖子上,狗經過驛道,日夜不息地趕路。家人見了書信,給陸機回了信,狗立即上路翻山越嶺,前往京城。家鄉和洛陽相隔千里,人往返需五十天,而黃耳只用了二十天多一點。後來,狗死了,陸機把它葬在墓中,並取名為「黃耳冢」。

這些美好的傳說與神話,就像是一個個光彩奪目色彩斑斕的桂冠與花環被人們賦予了書信,使它成為了希望與美好的使者和化身。

[1]

作者簡介

劉麗平,散文在線網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