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尾湖南勇古墓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沪尾湖南勇古墓此处旧称“营盘埔”可以得知此处以前是军营用地。[1]“擢胜左营”为清领时期调配来台协助开山抚番与海防等事的勇营。沪尾湖南勇古墓群共有六座兵勇墓葬,这六位兵勇皆来自于“擢胜左营”,擢胜左营为孙开华所率领的湖南籍兵勇。[2][1]
简介
- 为六座台湾清领时期隶属于孙开华麾下的“擢胜左营”兵勇的坟墓,这六位兵勇的祖籍为湖南善化和永定人。[注 1]约在光绪七年(1881年)8月至11月间死亡,死亡原因不名,由于埋葬的兵勇皆来自湖南,故称“湖南勇古墓”。
- 古墓位于淡水区第一公墓区,墓碑为观音山石材质[4],碑额皆刻有“擢胜左营”四字[5],于1998年正式公告为新北市直辖市定古迹[注 2]。
历史
- 1874年发生牡丹社事件时,清廷下令加强海防,并招募乡勇组成擢胜营,由孙开华分统前、后、左、右、中五营,由龚占鳌、孙得友、蔡定成、孙开荣、张兆连为营官,一营505人[6],全部兵勇约计2525人。[7]
- 牡丹社事件后擢胜营前往苏澳开山抚番。[7]
- 1876年屯驻基隆,隔年平定花莲瑞穗的奇密社事件[8]。
- 1878年孙开华再度来台驻于艋舺以便调度戍防基隆,并在1880年于基隆、沪尾一带开垦并建筑炮台。次年由福建巡抚岑毓英带领黔军驻扎台北,孙开华的擢胜营调回泉州,直到1883年中法关系恶化,清廷再次将其调回台北沪尾驻扎并建筑炮台[9],中法战争爆发前,八艘法国船舰于沪尾登岸被孙开华军击退。[10]被授予之后获赐骑都尉世职,拜帮办台湾军务,因为孙开华的湘军与刘铭传的淮军不和睦,孙开华便撤帮办回乡。[7]
- 于台北驻扎期间,因台北湿热且常有瘴疠,兵勇因为水土不服或其他缘由客死异乡。[11][12]位于沪尾湖南勇古墓群共有六位兵勇,分别是:
铭文[7] | 籍贯 | 时间 |
---|---|---|
擢胜左营
故勇李有章之墓 |
湖南善化县人 | 光绪七年九月立
(西元1881年) |
擢胜左营
故勇袁致和之墓 |
湖南善化县人 | 光绪七年十月立
(西元1881年) |
擢胜左营
故勇张月升之墓 |
湖南善化县人 | 光绪七年十月立
(西元1881年) |
擢胜左营
故勇胡芳芝之墓 |
湖南善化县人 | 光绪七年十月立
(西元1881年) |
擢胜左营
故勇严洪胜之墓 |
湖南善化县人 | 光绪七年九月立
(西元1881年) |
擢胜左营
故勇李佑铨之墓 |
湖南永定县人 | 光绪七年八月立
(西元1881年) |
古迹范围与结构
- 沪尾湖南勇古墓占地总面积达876.53平方公尺(265.15坪)(另一说218.22坪(721.39平方公尺)[9])约呈现直角三角形状,北向边长65公尺、南向边长62公尺、东向边长23公尺。[7]
- 古迹范围内共有古墓6座,墓碑都刻有“擢胜左营”,死亡时间在光绪7年(1881)8月至11月期间[11],材质皆为观音山石。除李佑铨墓方位朝西北外,其馀五座皆朝西南。[7][注 3]碑首为圆弧形,墓碑碑面宽约21.5~24.5公分、碑高介于33.5~54公分、碑厚6~9.5公分。[7]
- 整体墓葬呈现“土馒头”形,推测为棺圹。[7]
- 墓碑上的文字都是直接使用刀子刻上去的[13],根据六个墓碑的字迹判断是出自同一人之手,但并非专业的师傅,应该是军营中擅长此事的同伴雕刻的。[7]
保存重要史料
- 沪尾湖南勇古墓是清代孙开华在台湾开山抚番和推动海防的重要史料[14]。
- 沪尾湖南勇古墓的区域位于淡水区第一公墓,此处常有车辆停放线不清楚,路边违停现象[15],2007年市府打算将此区部分公墓墓葬迁葬并将一部分区域改为停车场及运动场使用。[注 4][12][16]
- 施工时挖掘到不少骨骸和陶片,引起一些文史工作者注意,沪尾文化资产守护联盟立即申报保护[12][17],此区也曾挖掘出疑似回教徒的墓碑,因此地方文史工作者认为此区该规划为古迹遗址保留区[18]之后新北市文化局曾计画将改为史迹公园,但并未实际修建。[19][20]
- 淡水古迹博物馆长廖文卿说明此区仍有部份私人墓冢,迁墓有困难,也受限于经费限制和土地所有权分歧而告终。
- 淡水古迹博物馆表示有派人定期清理与保护古迹[21][18]。
注释
参考
- ↑ 1.0 1.1 周宗贤. 台北县古迹导览手册. 台北市: 台北县政府. 2000-12. ISBN 9570276045.
- ↑ 2.0 2.1 周宗贤. 台北县文化资产手册. 台北市: 台北县政府. 2006. ISBN 9860033749.
- ↑ 花松村. 台湾乡土续志-第七卷. 台北市: 中一出版社.
- ↑ 沪尾湖南勇古墓. 文化部文化资产局-国家文化资产网. [2018-04-05] (中文(繁体)).
- ↑ 沪尾湖南勇古墓. 台湾大百科全书. 国家文化资料库. [2018-04-18].
- ↑ 胡绳武. 《中华文明史》第十卷清代后期. 河北: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9: 123.
- ↑ 7.00 7.01 7.02 7.03 7.04 7.05 7.06 7.07 7.08 7.09 7.10 杨仁江. 台北县县定古迹沪尾湖南勇古墓调查研究. 台北板桥: 杨仁江建筑师事务所. 2002-11. ISBN 9868047110.
- ↑ 奇密社之役(奇美事件). 台湾大百科全书. 国家文化资料库.
- ↑ 9.0 9.1 周宗贤. 淡水:辉煌的岁月. 台湾商务. 2007. ISBN 9789570522488 (Chinese (Taiwan)).
- ↑ 法军在淡水沙仑东北海岸登陆 中央广播电台_历史台湾 Archive.is的存档,存档日期2012-12-23
- ↑ 11.0 11.1 沪尾湖南勇古墓. 2017-11-06 [2018-04-15].
沪尾湖南勇古墓占地总面积达876.53平方公尺,古迹范围内共有古墓6座,墓碑都刻有“擢胜左营”,死亡时间在光绪7年(1881)8月至11月期间,皆为光绪年间抗法名将孙开华所统领“擢胜营”之兵勇。 淡水(古称沪尾)自古以来便是台湾北部最重要的港埠,尤其同治13年(1874)牡丹社事件后,清廷为筹办海防,陆续调派各军兵勇来台。当时来台兵勇以楚军、淮军、湘军为多,其中湘军名将孙开华奉命驻防淡水,以及至花莲一带“开山抚番”。有不少兵勇因水土不服或其他缘由,客死异乡,埋身此地。此一历经百年沧桑之古迹,因埋葬在此的兵勇皆来自湖南,因此称“湖南勇古墓”。
- ↑ 12.0 12.1 12.2 湘军古墓 淡水史迹. 华视新闻网. 湘军古墓 淡水史迹. [2018-04-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06) (中文(繁体)).
- ↑ 姜念之; 姜宁. 绘本里的密码: 淡水28处文化资产的探访纪录. 台北市: 新北市立淡水古迹博物馆. 2012.
- ↑ 国立历史博物馆馆刊:历史文物 (5-7,8-9). 2004. ISSN 0457-6276.
- ↑ 李易昌. 停车格花钱投机开上人行道. 联合新闻网(好房网杂志转载). [2018-04-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29) (Chinese (Taiwan)).
- ↑ 李雅雯. 来台开山抚番 湘军长眠淡水. 自由时报电子报. 2015-02-05 [2018-04-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11) (中文).
- ↑ 刘俊裕; 张宇欣; 廖凰玎. 台湾文化权利地图. 巨流图书. ISBN 9789577324955.
- ↑ 18.0 18.1 赖筱桐. “惠安白奇”墓碑 见证淡水回教史迹. 自由时报电子报. 2013-06-04 [2018-07-06].
- ↑ 李雅雯. 沪尾湖南勇古墓 史迹公园规划无下文. 自由时报电子报. 2015-02-05 [2018-04-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19) (中文).
- ↑ 陈宜加. 沪尾湖南勇古墓 史迹公园计画延宕. 中时电子报. [2018-04-15] (中文).
- ↑ 谢文瑄. 淡水第一公墓挖到回教墓碑盼规划成遗址公园. 中时电子报(好房网杂志转载). [2018-04-15] (Chinese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