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温达·维尔科米尔斯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温达·维尔科米尔斯卡Wanda Wilkomirska,1929年1月11日-2018年5月1日)波兰小提琴家与音乐教育者。温达曾于德国澳洲担任音乐教授,作育英才无数,例如日本小提琴家石川绫子即是她的学生。她所使用的是1734年瓜奈里所制的名琴[1]

音乐家庭造就了世界一流的小提琴家

温达出生在波兰华沙,他的家庭是一个典型的音乐世家,父亲是一位小提琴家(Alfred),也是优秀的小提琴教师,母亲则是一位有才能的钢琴家(Dorota)。温达五岁开始学小提琴,她的小提琴启蒙老师是她的父亲,她七岁的时候举行第一次公开演奏。1945年时她加入了维尔科米尔斯卡三重奏(Wiłkomirski Trio),成员包含了她同父异母的钢琴家姊姊(Maria Wiłkomirska)与大提琴家哥哥(Kazimierz Wiłkomirski)。[2] 温达青少年时期就读于波兰罗兹的音乐学院(Academy of Music Lodz),师从小提琴家杜必斯卡(Irena Dubiska),之后她前往布达佩斯的李斯特音乐学院(Franz Liszt Academy of Music)就读。温达的小提琴才能从年轻时代就显露无遗。1947年,1949年,1950年,1952年,她先后在日内瓦、布达佩斯、莱比锡和华沙所举行的国际小提琴比赛中获奖,并由此一跃成为世界一流的小提琴演奏家。在多次比赛中取得荣誉之后,维尔科米尔斯卡广泛地开展了她的一系列有计划的国际巡回演出。 1950年到1960年的十年间,她所访问过的国家和地区就达到了35个,其中包括伦敦、柏林、维也纳、阿姆斯特丹、布拉格和圣彼得堡等世界名城,并先后同这些城市中的著名交响乐团一起合作举行了音乐会[3]

与波兰第一夫人的位子擦身而过

维尔科米尔斯卡不仅是波兰共产党(联合工人党)党员,她也嫁给了一位政党官员(党中央委员会的成员)。1952年,她与记者米奇斯瓦夫·拉科夫斯基(Mieczysław Rakowski)结婚,拉科夫斯基1958年成为每周新闻杂志(Polityka)的主编。他们婚后育有两子(Arthur与Wlodzimierz),但由于拉科夫斯基的不忠,两人于1977年离异。拉科夫斯基于1988年成为波兰最后一位共产党总理。他的改革主义方法在很多方面仍然受到他的前妻和在婚前向他介绍认识的持不同政见者的影响。
1981年波兰实施戒严令,导致温达的海外旅行受到限制,翌年她在德国巡回演出时宣布叛逃,她的儿子亚瑟也加入了她的行列。在流亡期间,温达成为德国曼海姆音乐和表演艺术大学(Mannheim)的音乐教授,开始专心致力于教学。[4] 1999年时她移居澳洲,担任雪梨音乐学院的教授。除此之外,她也曾在波兰、日本、瑞士、义大利、芬兰、奥地利、德国与澳洲等地教授大师课程。

华沙爱乐的“首席独奏家”

1955年,维尔科米尔斯卡成为华沙国家爱乐乐团的“首席独奏家”,这是一个专门为她设立的头衔,而她在这个职位上长达二十二年。[5]。在波兰战后的共产主义政权下,维尔科米尔斯卡被视为文化大使,并享有相当程度的出国旅行自由,她的曲目很广泛,但她的热情始终是波兰当代音乐。1961年,维尔科米尔斯卡作为小提琴独奏家随华沙交响乐团一起访问了美国,在纽约卡内基厅、芝加哥和华盛顿等重要城市中举行了音乐会。在这次访问演出之后,这位精力充沛的女小提琴家又先后数次对美国进行了访问演出,以至于她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成为美国听众们最为熟悉的小提琴演奏家之一。

原图链结 来自“波兰广播”
年轻时的维尔科米尔斯卡与拉科夫斯基

相关网站

温达·维尔科米尔斯卡的官方网站[6]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