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浮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浮标,指浮于水面的一种航标,是锚定在指定位置,用以标示航道范围、指示浅滩、碍航物或表示专门用途的水面助航标志[1]。浮标在航标中数量最多,应用广泛,设置在难以或不宜设立固定航标之处。浮标,其功能是标示航道浅滩或危及航行安全的障碍物。装有灯具的浮标称为灯浮标,在日夜通航水域用于助航。有的浮标还装雷达应答器、无线电指向标、雾警信号和海洋调查仪器等设备。

制式沿革

浮标和灯浮标是浮动航标,用系碇设备留于设计标位,具有一定的回旋半径,自身位置不固定,且容易离位,可靠性 相对较差,只能用于助航。

一、浮标制式沿革

(一) 海关管理时期

光绪八年(1882年),海关对各口海关管辖的水上助航标志曾作过统一规定,内容包括8项,较简单,无江海之分。当时水上助航标志称警船浮、桩,这个系统指明航行船舶与水道两侧界线的关系,以由海上进口方向划分左侧标和右侧标,即左黑右红。所使用的海上浮标制式是单一的侧面系统。

(二)海军管理时期

1960年,海军司令部航海保证部、交通部、水产部参照苏联有关海区水上助航标志方面的经验,结合中国具体情况,共同研究制定了《海区水上助航标志制度(草案)》,同年9月由海军司令部航海保证部公布试行。该制度采用不同涂色和灯质区别标志的作用,明确了“左红右黑”原则,夜间红浮标闪红光,黑浮标闪白光。同时规定:侧面标志类为三种,即左侧标、右侧标、分支汇合标;方位标志类为五种,即北界标、东界标、南界标、西界标和孤立障碍标;专用标志类为四种,即沉船标、检疫标、测量标和捕鱼作业标;而中央标志作为单独一个种类,共四类、十三种。

1960年10月19日至24日,根据新《制度》规定,海军北海舰队司令部航海保证处对青岛港及附近的14座水上助航标志进行改革,青岛港务监督对中沙灯浮标(5号)进行了改革。

(三)交通部管理时期

1983年6月至10月,交通部与有关单位根据等效采用国际航标协会海上浮标系统的原则,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起草了《中国海区水上助航标志》国家标准(GB4696-84),报请国家标准局批准,于1984年10月1日发布。1985年8月1日起在中国海区实施改革。这次改革采用“左红右绿”原则,红浮标闪红光,绿浮标闪绿光,使海上水上助航标志进入国际统一浮标系统。2000年4月11日《中国海区水上助航标志》(GB4696-1999)实施[2](原GB4696-84标准废止)。该国家标准对侧面标志、方位标志、孤立危险物标志、安全水域标志、专用标志、新危险物标志等制式、特征都作出了新的规定。

二、浮标、灯浮标设置

山东海区浮标设置始于烟台青岛两港建港初期。青岛港在德占期间,就在大港进口、汇泉角、马蹄礁等水域附近布设浮标10余座。以后随着老港扩建和新港开埠,浮标布设日增,且多为灯浮标。建国前,青岛港区有浮标15座、灯浮标4座,烟台港区有浮标4座。1982年海军移交青岛和烟台航标区灯浮标共15座,其中青岛灯浮标13座、烟台灯浮标2座。1995年,青岛和烟台航标处灯浮标共计41座。至2005年,山东海区浮标总量达255座(灯浮标248座、浮标7座),其中烟台航标处辖区153座(灯浮标147座、浮标6座),青岛航标处辖区102座(灯浮标101座、浮标1座)。

中国的浮标系统

中国的海区浮标在1960年前基本上属于B系统。中国长江及其他内河自1952年起进行浮标系统改革,改成“面向下 游,左白右红”。这与当时中国海区浮标系统规定的“面向港口,左黑右红”不同,在河海衔接处容易混淆,因此于 1960年9月公布试行新的《海区水上助航标志制度(草案)》,规定海区水上助航标志分为方位标志、侧面标志、中央 标志、专用标志四类;侧面标志采用红在左的原则,同中国内河航标规范取得协调。1981年5月中国正式通知国际航标 协会,中国将按照国际航标协会海上浮标系统 A区域改革中国的浮标系统,预定1986年完成全部改革工作。

视频

浮标 相关视频

浮标调重、浮标残存浮力详解

参考文献

  1. 航道警示航标,化工仪器网,2018-11-27
  2. 中国海区水上助航标志,安全管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