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治世玄岳牌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治世玄岳牌坊位於中國湖北省丹江口市武當山街道玄岳村(實際由武當山旅遊經濟特區管轄),俗稱玄岳門,1988年被列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治世玄岳」牌坊建於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修繕。牌坊坐西朝東,為四柱三間五樓仿木結構石牌坊,寬14.5米,高11.9米。匾上雙面均刻有嘉靖皇帝敕額「治世玄岳」四字,故而得名。

治世玄岳」牌坊簡介

位於武當山鎮東4000米處,橫跨於古均州城至武當山的「官道」與進香「神道」相接的山埡之間,為進入武當山的第一道門戶,又名玄岳門,相傳進入此門即為朝山神道。系石鑿仿大木建築結構,三間四柱五樓牌坊,高11.9米,闊14.5米。明間與次間之比為5:3。坊柱高6.4米,柱周設夾杆石以鐵箍加固。柱頂架龍門枋,枋下明間為浮雕大小額枋上部出卷草花牙子雀替,承托浮雕上訪和下枋,枋間嵌夾堂花板,構成明間高敞、兩側稍低的三個門道。正樓架於龍門枋上,明間左右立枋柱,中嵌矩形橫式牌匾。次間各分兩層架設邊樓、雲板與次樓,構成寬闊高聳的正樓、邊樓,由上而下,逐層外展的三滴水歇山式的坊樓,中嵌橫式牌匠刻嘉靖皇帝賜額「治世玄岳」[1]。此坊結構簡練,構件富於變化,全用卯榫拼合,裝配均衡嚴謹,坊身裝飾華麗,雕刻精工,運用線刻、圓雕、浮雕等方法,雕刻了人物、動物和花卉圖案等,是南方石作牌樓之佳作,也是明代石雕藝術珍品。

「治世玄岳」牌坊鼎建

始建於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落成於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是由嘉靖皇帝敕建並賜額的道教門洞式建築。據盧重華的《大岳太和山志》卷一「大岳總圖」記載:「嘉靖三十一年,特頒內帑,敕工部侍郎陸傑等重加修茸。神宮仙館,煥然維新。仍於入山初道鼎建石坊,賜額『治世玄岳』」。同卷「遇真宮圖」亦云:「嘉靖三十一年,世宗肅皇帝遣官修茸本山,乃於是宮東二里許入山初道,鼎建石坊,賜額『治世玄岳』雲」。

「治世玄岳」牌坊宗教意義及審美特徵

首先,它位於到武當山朝山進香的必經之路上,是提醒香客抖擻精神,虔誠奉神重要關口。民間流傳的諺語云:「進了玄岳門,性命交給神。出了玄岳門,還是陽間人」。明代鼎建「治世玄岳」牌坊後,又在牌坊前修建了靈官殿、玄都宮、回心庵等建築。靈官殿內供有道教守門鎮山之神--王靈官的銅鑄鎏金像,高2.22米,寬1.90米,披甲執鞭,三目圓睜,虬須怒張,鋸齒獠牙,形象極為威武兇惡。殿前對聯云:「好大膽敢來看我,快回頭切莫害人」,反映了道教懲惡揚善的教化功能。

其次,它是武當山古神道上的標誌性建築物,起着分隔凡間和仙界的作用。嘉靖皇帝鼎建「治世玄岳」牌坊之前,在遇真宮之西建有「仙關」,作為分隔凡間和仙界的標誌。「治世玄岳」牌坊建成後,取代了「仙關」的地位。人們在走完均州城至草店七十里平路後,攀登上數百級台階後,赫然而立一座用碧色石料構築的「治世玄岳」牌坊,標誌着將要進入武當福地,標誌着後面將有大建築群的存在,引導着行人進入一種不同凡響、超凡脫俗的神仙境域。門前原有「沐浴堂」,供香客們沐浴淨身,提醒人們朝聖前要清齋奉戒、整潔心身,以示虔誠。這說明「治世玄岳」牌坊有分隔空間的功能,是溝通人和神的媒介,起着連接凡間和仙界的作用。

意識形態上講,「治世玄岳」牌坊增加了武當宮觀建築作為皇室家廟的威嚴氣氛,象徵着皇室對武當道教的恩寵,彰顯着嘉靖皇帝要以道教精神來促使國家和平安寧、百姓安居樂業的意圖,因此,它完全是一種富於象徵意義的符號[2]

視頻

治世玄岳牌坊 相關視頻

歐洲人最喜歡的中國5A景區, 治世玄岳, 被譽為天下第一仙山
醉美十堰武當玄岳牌坊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