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道馀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此条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19年5月31日) |
汪道馀 | |
---|---|
出生 | 1898 年 |
国籍 | 民国 |
知名作品 |
|
汪道馀(WangDaoYu)(1898-1953年),出生在南陵垄上汪村(今工山镇山峰村)人。家境贫寒,幼时进私塾,后以优异成绩考取县立第一高级小学。不久,汪道馀因聚众抗议学校当局阻挠学生参加爱国游行,被校方开除,遂转入安庆第二模范学校。毕业后,考入圣保罗学校,约半年汪道馀只身进京,入私立中国大学预科。翌年,进本科攻读政治学。
民国8年(1919年),经黄龙、熊以谦(中共党员,后均在广州牺牲)介绍,汪道馀加入国民党,积极投身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行列。民国13年,冯玉祥在北京发起了讨吴(佩孚)倒曹(锟)运动,汪道馀投笔从戎,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学生队队长。"五卅"惨案后,他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先后在北平及察、绥等地组织罢课、罢市斗争。次年,汪道馀潜返安徽,活跃于合肥、舒城、六安、霍山一带,以霍山诸佛庵为中心组织武装暴动,由于泄密,被军阀马祥斌镇压下去。接着奔赴武汉,在国民革命军独立第一混成旅任营指导员,三月后奉调十一军政治部工作。
"四·一二"蒋介石叛变革命,对共产党及国民党左派实行血腥镇压。汪道馀异常愤慨,奋笔直书:"宁汉分裂蒋叛变,呜呼革命几中断。长江水浊人欲横,再度北伐重振军"。民国十七年,他愤然解甲,入京创办燕京通讯社,针砭时弊,宣传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召唤民众"打倒列强除军阀",并利用兼任的北平市特别党部(国民党左派内部组织)主任身份,团结进步力量,掀起了"收复东交民巷、打倒朱琛"运动,因此激怒了统治华北的军阀,他与李荫枫(国史馆馆员)同时被捕入狱。获释后,汪道馀应冯玉祥的邀请,操笔执简,致力于北京《民报》工作。《民报》被封,又改办《华报》,继续进行民主革命的宣传鼓动活动。
民国20年随冯玉祥赴南京参加冯、孔(祥熙)国事会谈。继之,冯委派他与李中兴、支应麟一起创办了二十九军军官学校,培养大批抗日军政干部。民国22年5月,冯玉祥在绥察地区组织抗日同盟军,汪道馀任冯的秘书长。
民国24四年11月,受冯玉祥的重托,汪道馀与高新亚(曾任西南军政委员会秘书长)、李荫枫同往四川动员刘湘出川抗战,被刘湘任为高级顾问。为加强爱国思想教育,整饬刘湘部队,他组织"武德励进会",创办《武德月刊》,并不断向刘湘进言,剖析形势,痛陈利害,力主川军参加抗战。经斡旋商谈,终于获得成功,遂代刘湘草拟出席南京国防会议"国事十大主张"提案。民国26年,刘湘受任第七战区司令长官,汪道馀担任战区政治部主任,随同数十万川军,东出夔门,开赴苏、浙、皖、赣、晋、豫六省区抗日前线。
不久,刘湘病死,战区建制被蒋介石撤销,政治部的活动亦被勒令停止。汪道馀含愤将战区政治部留守汉口的抗日骨干分别送往临汾民族解放大学和延安。他悲愤交加,又长途跋涉重返成都,为策动川军第二次出川抗战而奔走。经多方运筹,将刘湘旧部四个独立旅十一个保安团改编成三十集团军,他担任该集团军高级顾问,后因该集团军头子王方舟背信弃义投靠蒋介石,他被迫离开三十集团军,由沅陵率进步官兵二百余人,徒步经贵州出乌江至四川万县,主持新兵训练近一年,边训练边扩充,总计为抗日前线输送四个团零四个野战营的兵力。
二次出川遇变后,汪道馀应留守川军爱国将领的邀请,准备再次回到成都,酝酿第三次出川抗战。途经重庆时,他多次往晤董必武,董必武及时转达党中央的意见,嘱咐他入蓉后和四川省委书记罗世文接洽。远在北京求学时,汪道馀和共产党人就有过接触,以后又在冯玉祥的军营里结识了不少共产党员,经其好友周新民、李一氓的介绍,他与共产党的联系愈趋密切。在武汉,他曾多次和周恩来会晤。
民国26年冬,南京沦陷,南陵处在抗战最前线,烽火遍地,人心惶惶,当时,一些青年失学在家,心情苦闷,徘徊彷徨。适值汪道馀(时任第七战区政治部主任)由青阳来南繁前线视察。抵南陵时,和一些失学青年多次交谈,后有袁芳灼等十余人参加了政治部做抗日救亡工作。
汪道馀身着灰布军服,不挂军衔和武装带,和士兵一样过着简朴的生活。他对人既严肃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常和群众谈家常,了解乡土风情。一次,他去广德前线视察,士兵们穿着单薄的军服,列队欢迎他作报告,他以生动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解当前抗战形势,会后与士兵们同进晚餐,给士兵们莫大的鼓舞。
汪道馀的进步行为,早为国民党反动派怀恨在心,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民国29年春节刚过,他被四名军统特务绑架,关进行营监狱,经特务头子戴笠亲自审讯后,被押抵重庆,秘密关押近五年之久,后被解送西安软禁于终南山。狱中,他坚贞不屈,吟诗以明其高风亮节:"一片赤心天日誓,莫须三字入囚牢"。"矢志革命已半生,历尽艰难万苦辛。锡麟剜心秋瑾死,断头台上亦平平"。
抗战胜利不久,汪道馀获释。经风历雨辗转回到家乡南陵,由于中统、军统特务的警告恐吓,他又被迫远离家乡重返西安,应支应麟的约请,以东南小学为掩护,积极与党的地下工作领导人王寒秋、马生辉取得联系,广泛团结进步入士,策动胡宗南部属刘季瀛起义,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
1949年5月20日西安解放,党中央立即电令汪道馀任十八兵团顾问,随军进川做川军的策反工作。他带着董必武、周恩来的函电,晋见了习仲勋书记、贺龙司令员。行至宝鸡,获悉四川刘文辉、邓锡候、潘文华均已率部起义,遂奉命返回延安,任西北军政委员会民政部副部长兼社会处处长。后经民革中央委任为民革陕西省委会筹备委员。大军区撤销后,汪道馀任西北行政委员会政治委员会办公厅主任。1953年12月20日,病逝世于西安,终年5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