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賞白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白鮮(學名:Dictamnus dasycarpus Turcz.)是芸香科、白鮮屬莖基部木質化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高可達100厘米。根斜生,淡黃白色。莖直立,葉片對生,無柄,橢圓至長圓形,葉緣有細鋸齒,葉脈不甚明顯,總狀花序;苞片狹披針形;花瓣白帶淡紫紅色或粉紅帶深紫紅色脈紋,倒披針形,萼片及花瓣均密生透明油點。種子闊卵形或近圓球形,光滑。5月開花,8-9月結果。
分布於中國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東、河南、山西、寧夏、甘肅、陝西、新疆、安徽、江蘇、江西、四川等省區。朝鮮、蒙古、俄羅斯(遠東)也有分布。生於丘陵土坡或平地灌木叢中或草地或疏林下,石灰岩山地亦常見。該種根皮製干後稱為白鮮皮,是中藥。味苦,性寒。祛風除濕,清熱解毒,殺蟲,止癢。治風濕性關節炎、外傷出血、蕁麻疹等。
生長習性
白鮮多生長在向陽的山坡、林緣及低矮灌叢間含沙石土壤上、丘陵土坡或平地灌木叢中或草地或疏林下,石灰岩山地亦常見。其適應性較強,喜溫暖濕潤環境,喜光照、耐嚴寒、耐乾旱、不耐水澇。[1]
形態特徵
莖基部木質化的多年生宿根草本,高40-100厘米。根斜生,肉質粗長,淡黃白色。莖直立,幼嫩部分密被長毛及水泡狀凸起的油點。
葉有小葉9-13片,小葉對生,無柄,位於頂端的一片則具長柄,橢圓至長圓形,長3-12厘米,寬1-5厘米,生於葉軸上部的較大,葉緣有細鋸齒,葉脈不甚明顯,中脈被毛,成長葉的毛逐漸脫落;葉軸有甚狹窄的冀葉。
總狀花序長可達30厘米;花梗長1-1.5厘米;苞片狹披針形;萼片長6-8毫米,寬2-3毫米;花瓣白帶淡紫紅色或粉紅帶深紫紅色脈紋,倒披針形,長2-2.5厘米,寬5-8毫米;雄蕊伸出於花瓣外;萼片及花瓣均密生透明油點。
成熟的果(蓇葖)沿腹縫線開裂為5個分果瓣,每分果瓣又深裂為2小瓣,瓣的頂角短尖,內果皮蠟黃色,有光澤,每分果瓣有種子2-3粒;種子闊卵形或近圓球形,長3-4毫米,厚約3毫米,光滑。花期5月,果期8-9月。
繁殖方法
育苗地選擇:選擇陽光充足、地勢高燥、土質肥沃疏鬆、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平地或緩坡地栽培。
秋播:每年的10月上旬到11月初進行,將準備好的白鮮種子與3倍細河沙拌均撒播,播干種20克/平方米左右,在上面覆蓋1厘米細土,再在上面覆蓋油松或落葉松松針1-2厘米左右,第二年春天可發春播:4月下旬-5月中旬,將經過層積處理好的白鮮種子與3倍細河沙拌均撒播,干種用量20克/平方米,在上面覆蓋1厘米細土,再在上面覆蓋油松或落葉松松針1-2厘米左右。
栽培技術
選地:移栽地應選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緩坡地,山區可以利用陽光充足的山坡荒地、果園及人工幼林的行間栽培,也可以利用柞蠶坊、榛子園的低矮灌叢空間栽培。
整地:結合深翻,施人腐熟農家肥1500-2000千克/667平方米,耙細後做成寬100-1200厘米的畦,長度根據地勢而定,一般以20-30米為宜,畦間作業道寬40厘米。
移栽:秋栽10月下旬-11月中旬;春栽4月下旬-5月初。從畦的一端向另一端挖移栽槽,槽寬15-20厘米,深度根據移栽苗根系大小決定,將種苗的頂芽向上擺在移栽槽內,頂芽要低於畦面1-2厘米,根系舒展株距35-40厘米,擺好後覆土,覆土厚度以蓋過頂芽3-5厘米。覆土後整平畦面,稍加震壓。
除草:移栽的前兩年,苗體小,本着見草就除的原則,每年除草3-4次。3年後的植株已經長得很高大,草害對其影響較小,相對除草次數減少。
施肥:5月下旬6月上旬追肥兩次,追施農家肥800-1000千克/667平方米,或者追施尿素8-10千克/667平方米。立秋以後噴施0.3%-0.5%磷酸二氫鉀葉面肥1次。
摘花去蕾:對不留種子的田地,5-6 月間要摘除花蕾。
病蟲防治
霜霉病
受害症狀:3月開始發病,多發生在葉部,葉初生褐色斑點,漸在葉背產生1層霜霉狀物,使葉片枯死。
防治方法:可用40%乙磷鋁可濕性粉劑200信液,或50%瑞毒霉500倍液、甲基托布津800倍液噴射。
菌核病
受害症狀:3月中旬發病,為害莖基部,初呈黃褐色或深褐色的水漬狀梭形病斑,嚴重時莖基腐爛,地上部位倒伏枯萎,土表可見菌絲及菌核。
防治方法:可用3%菌核利或1:3石灰和草木炭混合後撤入畦面,或用5%氯硝銨粉劑撒施。
鏽病
受害症狀:3月上、中旬發病,在初期葉現黃綠色病斑,後變黃褐色,葉背或莖上病斑隆起,散出銹色粉末。
防治方法:可用60%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射,或用2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射。還有白絹病為害。蟲害有地老虎為害幼苗及塊莖,另有螻蛄、金龜子幼蟲、種蠅為害。
黃鳳蝶
受害症狀:6-8月份偶有少量黃鳳蝶幼蟲咬食莖葉,幼蟲食葉和花蕾成缺刻或孔洞,受害嚴重時,僅剩下花梗和葉柄。
防治方法:可人工捕捉或在幼蟲幼齡期噴90% 敵百蟲800倍液,5-7天 噴1 次,連噴1-2次。
主要價值
藥用
【藥性】味苦、咸,性寒,歸脾;胃經。
【功能主治】清熱燥濕;祛風止癢;解毒。主風熱濕毒所致的風疹;濕疹;疥癬;黃疸;濕熱痹。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克。煎湯,6-15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煎水洗或研末敷。
【使用注意】虛寒證忌服。《本草經集注》:惡螵蛸、桔梗、茯苓、萆薢。《本草經疏》:下部虛寒之人,雖有濕證勿用。
綠化
白蘚在春末夏初,從葉叢中抽出粉紅或白色花序,恬靜典雅,可配植花境和作切花。
其花形美麗,可用於庭園觀賞、綠化。北京地區分布極少且零散,因花形美麗易遭采折,給種群繁衍造成巨大困難。
該種研究
該種在世界範圍內的專著上曾將之劃入白花白鮮 D. albus L. 的亞種,亦即地理亞種,也有將之作為變種的。中國植物志編委認為,作為地區性植物志時,將它作為種的等級似較恰當。有將豆科錦雞兒屬某種Caragana sp. 的根皮充作白鮮皮。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東、河南、山西、寧夏、甘肅、陝西、新疆、安徽、江蘇、江西(北部)、四川等省區。朝鮮、蒙古、俄羅斯(遠東)也有分布。生於丘陵土坡或平地灌木叢中或草地或疏林下,石灰岩山地亦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