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孔平仲著作見寄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蘇轍寫詩力圖追步蘇軾,今存詩作為數也不少,但較之蘇軾,不論思想和才力都要顯得遜色。早年詩大都寫生活瑣事,詠物寫景,與蘇軾唱和之作尤多。風格淳樸無華,文采少遜。早年的作品《次韻子瞻聞不赴商幕》三首,寫得灑脫自然,頗見個性特點。
“ |
昔在京城南,成均封茅屋。清晨屣履過,不顧車擊轂。 時有江南生,能使多士服。同儕畏鋒銳,兄弟更馳逐。 文成劇翻水,賦罷有餘燭。連收領底髭,未耗髀中肉。 飛騰困中路,黽勉啄場粟。歸來九江上,家有十畝竹。 一官粗包裹,萬卷中自足。還如白司馬,日聽杜鵑哭。 我來萬里外,命與江波觸。罪重慚故人,囊空仰微祿。 已為達士笑,尚謂愚者福。米鹽日草草,奔走常碌碌。 尺書慰貧病,佳句爛圭玉。多難畏人知,胡為強題目。 徂年慕桑梓,歸念寄鴻鵠。但願洗余愆,躬耕江一曲。 共居天地間,大類一間屋。推排出高下,何異車轉轂。 死生本晝夜,禍福固倚伏。誰令塵垢昏,浪與紛華逐。 譬如薪中火,外照不自燭。感君探至道,勸我減粱肉。 虛心有遺味,實腹不須粟。芬敷謝桃杏,清勁比松竹。 息微知氣定,睡少驗神足。胡為嗜一飽,坐使百神哭。 要知丹砂異,不受腥腐觸。可憐山林姿,自縛斗升祿。 君看出世士,肯屑世間福。寧従市井游,與眾同碌碌。 不願束冠裳,腰金佩鳴玉。斯人今何在,未易識凡目。 恐在廬山中,飛翔逐黃鵠。試用物色尋,應歌紫芝曲。 百病侵形骸,漸老同破屋。中有一寸空,能用輻與轂。 忽如丹砂走,不受凡火伏。前瞻已不遠,後躡愈難逐。 將炊甑中飯,未悟窗下燭。聰明役聲形,口腹嗜魚肉。 塵泥翳泉井,荊棘敗禾粟。未知按妙指,漫欲理絲竹。 廬山多名緇,過客禮白足。達觀等存亡,世欲強歌哭。 確然金石心,不畏蚊蚋觸。順忍為裳衣,供施謝榮祿。 真人我自有,渡海笑徐福。眾皆指庸庸,自顧非碌碌。 愧君詩意厚,桃李報瓊玉。舉網羅眾禽,有獲非一目。 喧啾定無用,要自取黃鵠。君看大方家,慎勿留一曲。 治生非所長,兒女驚滿屋。作官又迂疏,不望載朱轂。 因緣掛罪罟,未許即潛伏。空餘讀書病,日與古人逐。 老妻憐眼昏,入夜屏燈燭。上官念貧窶,時節饋醪肉。 衰年類蒲柳,世事劇麻粟。數日望歸田,寄語先栽竹。 文章亦細事,勤苦定何足。君詩四相攻,欲看守陴哭。 愧無即墨巧,不解火牛觸。自非太學生,彫琢事干祿。 安心已近道,閉口豈非福。胡為調狂祠,玉石相落碌。 腹中抱丹砂,舌下漱白玉。作詩雖雲好,未免亂心目。 奕秋教二人,不取志鴻鵠。摩詰非不言,遺韻寄終曲。 |
” |
— [北宋]蘇轍 |
政治影響
蘇轍在政治上反對王安石變法中的青苗法[1],認為青苗法"以錢貸民,使出息二分,本以救民,非為利也;然出納之際,吏緣為奸,雖有法不能禁;錢入民手,雖良民不免妄用;及其納錢,雖富民不免逾限。如此,則恐鞭棰必用,州縣之事不勝煩矣。"王安石聽後,亦頗覺有理。
宋哲宗初年"元佑更化",蘇轍在京師,多所論議。當時司馬光變熙寧之法,廢除雇役法,恢復差役法,蘇轍極言不可。他的這類政治主張,與其兄蘇軾基本相同 。《宋史》稱其"論事精確,修辭簡嚴,未必劣於其兄。"
詩歌主張
蘇轍於詩也自有主張。他的《詩病五事》以思想內容為衡量標準,對李白、白居易、韓愈、孟郊等都有譏評。如說李白"華而不實",說"唐人工於為詩而陋於聞道",這看法在宋代有一定代表性[2]。
《宋史》稱其性情沉靜簡潔,寫文章氣勢宏大而淡泊,和他的為人相似,不願被人知道,而俊秀傑出之氣終究不可掩飾,認為他的高超大致和蘇軾相近。
蘇轍的賦也寫得相當出色。例如《墨竹賦》讚美畫家文同的墨竹,把竹子的情態寫得細緻逼真,富於詩意。
視頻
次韻孔平仲著作見寄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歷史上的今天——1069年9月21日,王安石開始實行青苗法 ,搜狐,2020-09-21
- ↑ 《詩病五事》的內容,我愛歷史網,2020-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