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都茶乡夷陵区建设金山银山始末(郭朝运)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橘都茶乡夷陵区建设金山银山始末》是中国当代作家郭朝运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橘都茶乡夷陵区建设金山银山始末
一一夷陵区建设金山银山始末
回顾夷陵区建设金山银山的历程,心情无比激动。
从十八世纪四十年代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进入了百年战乱时期,到1949年天安门上发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宏声为止,中国进入了新时代。中国又用十多年时间恢复生产,休养生息,在国际敌对势力的包围中走过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艰难岁月。
时光流转,进入新时期,各级党和政府组织,恢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没,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
夷陵区(原宜昌县)位于三峡门户长江两岸。1973年,宜昌县从胡开梓任县委书记起,开始把兴修农田水利等基本建设,发展多种经济,恢复长江生态,提升为重要的议事日程。
那时我是公社党委书记,胡书记带领我们去卾西北参观学习发展多种经济的经验,在小溪塔公社的狮子山办柑橘样板基地。可以说,胡开梓同志是宜昌县发展多种经济,发展县乡工业企业,宜昌县在全地区站起来的奠基人。
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开始,从发展多种经济到发展乡镇企业,宜昌县从在宜昌地区的一个人口面积大县,但收入水平中等的县,经济发展也上升全地区第一,成为全省有名的先进县市。
这里着重谈谈:奋斗五十年,保护长江母亲河,建设宜昌县的金山银山,旧貌变新颜的情况。本文着重从建水保丶长防丶经济三林,增经济丶社会丶生态三效入手,进行叙述。
一 建水土保持林,减少水土流失
那时的长江,跟黄河一样,一江黄水向东流。主要是沿江各省市水土流失严重所致。五十年来,水土流失的问题得到了全面治理,现在又是一江清水向东流。
水土保持,这一词,始于葛洲埧工程完工后,为了葛洲埧水库的安全,当时水利部长钱正英经常在宜昌县活动,在与县委政府领导交谈中,决定投资实施库区的水土保持工作。因宜昌县是库首,这一任务就首先落到了宜昌县。率先在太平溪小流域建立水土流失观测试验站,调陈祖喜同志任站长,望开勤丶朱大同二人为观测员。至五月正式开展工作。这可能是全国第一个水土保持机构。八二年水利部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水土保持工作会议。
会后听说江西兴国县水土保持工作做得好。一九八二年冬,我(时任副县长)和原县农委副主任付绿科(已故)同志带领部分乡镇领导,去学习江西省兴国县水土保持工作的经验。回来后,在水电局成立水土保持工作站,逐步开展工作。后来又分别去云南的楚雄,四川的广汉县参观学习 ,使我们对水土保持工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
我县的水土流失当时也是非常严重的。由于山上树草少,挂坡地多,下大雨时,土沙随雨水由田到沟,由沟到河,由河到江。山无树,沟无草,田无土,水有沙,江变黄。田瘦土薄流失多,粮食少。严重的地方一亩年流失量达2000多吨以上。
夷陵区委区政府对水土保持工作十分重视。县委书记高秉琔带领区直有关部门到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分乡镇金竹,进行现场办公。听取从事水土保持工作28年丶宜昌县水保局长丶水保专家望开勤的汇报。望开勤汇报中说等高抽槽,抽起来的页岩放一旁,根据页岩裸露部分,一年成沙,两年成泥的自然特性,待土分化一年后,再回填裁树的操作技术后,得到领导的肯定,推广开来,普遍采用。
从一九八 三年 国家把我县纳入葛洲坝库区水土保持重点县建设项目以来,夷陵区也是三峡库区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是宜昌城区百万人口饮用水源地,生态资源丰富,生态责任重大。多年来,在国家省市业务主管部门支持下,夷陵区委、区政府强化生态担当,坚持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相结合,全力推进水土流失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夷陵区曾是全国的水土保持工作会议参观现场,夷陵区先后荣获“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县”、“全国水土保持先进集体”、“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综合治理工程”等荣誉。1983年以来,我区相继实施了葛洲坝库区水土保持治理工程、三峡库区水土保持治理工程,省管重点流域太平溪、金竹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长治”第一、二、三、五、七、八,共八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国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云贵鄂渝世行贷款/欧盟赠款水土保持项目、石漠化治理水利水保工程、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生态清洁小流域等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项目。据统计,截止2021年底,全区国家投入和地方配套累计投入资金34707.21万元,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68.49平方公里。
二 建防护林,防沙防灾
我国北方沙化严重,已至与湖北相邻的陕西,沙化南移,严重威胁着我们湖北。洪涝灾害在我们宜昌县,也几乎是年年有,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还有风灾雹灾病虫害灾等各种自然灾害,防不胜防。这些灾害都与我们生态环境脆弱有关。
如那时的分乡区,沿宜保公路有一条一百里长的十万亩的沙化光头山,这可能是我国南方出现的第一块沙漠。一条黄岗望不到头,寸草不生,夏天地表温度达七十度以上,打个鸡蛋在地上可烫熟。以至1972年分乡区遭受了特大旱灾。如分乡区金竹公社当年粮食产量减产百分之七十。那时我在分乡区金竹公社工作,金竹公社位于十万亩光头山的中央,所以旱灾最为严重。大灾后我们反思,是我们的山上无树,不能含养水分所至。所以从1973年起,我们金竹公社率先开始在山上栽杉树丶松树。七四年去湖南参观,看到湖南常德成片裁植杉树,就订了一大批杉苗回来在分乡页岩地区植树造林,由于没有适地适树的技术经验,结果全部死了,一株没活。冬天区里胡开梓书记又带领全区九个公社劳力近万人,在金竹十字沟村修建了百万立方米的小乙型水库。
1975年分乡区改名分乡公社,赵其爕任公社党委书记丶革委会主任,我任第一副书记副主任,当年冬天组织全区劳力大战普溪河,我任指挥长,改河造田。同时分乡公社又组织两千多劳力修建棠垭水库南干渠,与十字沟水库串连,直到最南的大旺坪村,金竹至此水的问题基本解决了。
一九八九年三峡工程即将上马,宜昌县大打三峡牌,争取到了历时十年,国家地方一共投入1000万元的国家长防林工程项目。并且在宜昌县率先启动。县委政府领导重视,业务部门规划实施,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赞扬。90年林业部长高德占亲临宜昌县视察,副省长韩南鹏把分乡汇水冲作为自己的联系点,县委书记高秉琔带领县直机关干部,带干粮,包山头,抽槽换土,植树造林。宜昌县很快成为全国防护林示范县,两次获得全国的奖励通报,全国有一百多个县市来宜昌县参观学习。当时我任县委副书记、政协主席,分管这一工作,由此,县委书记高秉琔和我均获得省委省政府颁发的造林灭荒劳动模范证书和奖牌。林业主管部门,为领导当好助手参谋,当时局长林家祥副局长易万兵等,更是全力以赴,夜以继日的工作。特别是在技术上,提出了适地适树丶抽槽换土丶严格管护的技术措施。大量培育抗旱能力特强的刺槐树苗,在山上站稳了脚跟。在管护方面,县里专配了林业副县长丶副乡长,各村配备专职护林员,护林防砍。在全县大力兴办沼气池丶省柴灶丶地火笼丶铁炉子,推行以煤代柴以电代柴。对分乡镇县里购买铁炉子,一户一个,分发到户。大镇分乡,百里灭荒。昔日黄岗,今天绿廊。
十年的治理,除国家投入100万元外,宜昌县投工投劳投资近1000万元,全县完成了200多万亩的治理任务。三年消灭荒山,五年绿化宜昌的目标胜利完成。三峡工程让世界知道了湖北,长防林工程让全国知道了宜昌。
三 建经济林,绿化增收
我们在建水保林丶防护林时,经过与水利林业部门的上层领导勾通,说服了两部门的领导,允许在建水保林防护林时,在地势较好的地方,建经济林。水保林,防护林是水利林业部门管的,要在部分等外田里种植多种经济作物,还得遵得农业部门的同意。因那时以粮为纲,是不准在农田种植茶柑桑等经济林木的。1986年,我兼任桥边镇委书记时,有人在百担埧栽柑桔约一亩。一次到县开会时,县主要领导问我那是怎么回事,我回答说,已经按排人去抜去了才了事(实没抜)。
宜昌县有87万亩荒山,有适宜种柑茶的土壤气候,有种植茶柑桑的先进典型和经验,有群众种植茶柑桑等多种经济的极积性。于是1987年县委政府作出了大搞山地开发的决定。胆大的桥边丶小溪塔丶邓村和部分组户种植柑桔茶叶已经尝到了甜头,率先富起来了,盖了新房,买了私车,购齐了家用电器。通过在这些典型那里开现场会,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
一个大搞山地开发,发展柑桔茶叶的热潮在全县迅速开展起来,也涌现了一大批先进典型。县里由县财政投资,在鸦鹤岑龙泉交界的金银岗征荒地3000多亩,建起宜昌县国营柑桔示范场。各乡镇都效仿县的做法,全县镇乡村兴办了以柑桔茶叶为主的100多家农业企业(场)。从而带动了千家万户的发展。小溪塔的牛路岗,龙泉的龙泉村,上洋的香龙山等等,都是当时的先进典型。县主管部门农业特产局提供技术支持,如袁昌中丶应荣枢丶林作炎是技术精英,是有功之巨。
现在全区柑桔种植面积21375公顷,茶叶种植面积15512公顷,柑桔产量79.76万吨,产值32.5亿元;茶叶总产量3.54万吨,产值14.98亿元。宜昌县农村农民的住房由茅草房丶土坯房飞跃到砖混房,这一历史性的换代过程,只用了短短五十年。基本都是这些果果叶叶换来的。
回顾五十年来的发展经历,是一届一届的领导,一个一个的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一年一年的奋斗,才换来今天的金山银山,幸福生活。
特别是近些年来,几届区委区府,思想更解放,投入更多,[[[技术]]更高,力度更大,发展更快,效果更显著。如邓村丶小溪塔等乡镇基本实现了一镇一乡一品。基本建成实现了柑都茶乡的梦想,基本实现了建设金山银山的奋斗目标。过去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现还要加一句,后有宜昌!
全国解放后,夷陵区是靠多种经济在全省市站起来的,是靠乡镇企业丶县属工业富起来的,今后可能要靠私营企业强起来。[1]
作者简介
郭朝运,男,湖北省宜昌市人,退休干部,湖北省诗词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