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斯大教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桑斯大教堂(Cathédrale Saint-Étienne de Sens)是天主教桑斯总教区的主教座堂,位于勃艮第大区的桑斯,是法国最早的哥特式建筑之一,始建于1140年,完成于16世纪初。
哥特式建筑的风格是多种传统的风格融合而成,飞扶壁[1]是哥特大教堂革命性的建筑技术之一,使教堂摆脱厚重的墙壁也能高耸入云,让教堂的高顶的重量通过飞扶壁而传递到地面,使得大面积的玫瑰窗[2]可以在墙壁上出现,墙壁的承重减轻,大教堂整体也更加坚固。飞扶壁上也满是精美的雕刻,中世纪的工匠们内心最在乎的是,让上帝看见他们的用心。
教堂简介
桑斯大教堂的主体约在公元1140—1168年间建筑完成,是哥特式建筑萌芽时期以岩石为主要材料建成的大教堂。桑斯大教堂在建成后,经历了多次的改造和修缮,重修拱顶,使教堂上部发生彻底改变,并增加了扶壁以支撑其厚重的墙壁及拱顶。但是这些并不妨碍它与圣德尼修道院教堂并称为初期发展阶段中哥特式建筑实例的典范,因此它们也常被人们用来证明罗曼建筑风格向新哥特建筑风格的过渡。
在桑斯大教堂的南侧则是主教府邸,也是一座带有明显哥特式风格的建筑,建于1235—1240年间,尽显奢华,拥有雕刻细致的扶壁、特有的锯齿形水平屋檐以及镶嵌于一个尖弧中的两个连拱和一个玫瑰饰窗组成的窗口,这与近在咫尺的大教堂相互辉映。
1234年,路易九世在此与普罗旺斯的玛格丽特举行婚礼。路易十五之子路易皇太子(1729-1765)夫妇曾安葬于此,但坟墓在法国大革命期间被毁坏。
桑斯大教堂的宝物有查理曼赠送的真十字架残片,和托马斯·贝克特的圣衣,均收藏在博物馆内。
参考文献
- ↑ 【哥特建筑:飞扶壁】,新浪博客,2014-05-30
- ↑ 哥特建筑之精髓 ——玫瑰窗 (the rose window)║墙纸知识 ,搜狐,2017-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