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某车企制造运营系统MOM的应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某车企制造运营系统MOM的应用新一代数字技术的发展令汽车产业生态面临巨大变革,数字化成为汽车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某车企智能化生产车间通过生产制造运营系统MOM的建设,实现工艺、计划、质量、物流、设备等系统的集成,并通过该系统与车间现场管理系统、ERP系统等的集成,实现对生产运行情况的全面掌控,统一管理,统一调度,推动了制造柔性、稳定,可扩展,生产制造数字化[1]的实施实现了工厂混线制造、透明化生产,提升协同制造效率,提高整车产品质量,降低整体运营成本。

一、案例简介

某车企在制造执行的数字化建设方面,主要构建了MOM系统,其主要功能包括:计划管理、生产执行、质量管理、设备管理、能源管理、PMC管理、基础数据管理等。MOM系统同时实现工艺、计划、质量、物流、设备等的集成,并通过与车间现场管理系统、ERP系统等的集成,实现对生产运行情况的全面掌控,统一管理,统一调度,推动了工厂制造的柔性和产能的提升。目前工厂生产能力由5000台提升到4个车型10万台,拓展生产柔性能力的同时,产能也大幅提升,还同时实现了零等待、零缺陷、零浪费的目标。

二、案例背景介绍

以新一代数字技术及新能源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促进全球汽车产业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汽车的消费方式、产品形态、产业生态等发生重大变化,汽车产业原有的商业模式、生产方式和生态体系正在被颠覆和重构,整个产业正在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新四化的方向发展,数字化正成为汽车企业核心竞争力。

某车企建厂较早。早期设计的工厂模式为现在的大规模定制化生产、产品质量提升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很难支撑新时期的发展。但大规模的改造厂房已经不现实。因此,不论从汽车产业的自身发展需要还是从工厂的实际形况出发,都需要一套智能工厂解决方案去克服原有厂房带来的车间面积狭小、举架不够高、承重柱过多、仓储区面积狭小等一列困难。将工厂打造成为一个广泛链接、弹性供给、高效配置、质量卓越的智能工厂,并将生产能力由5000台提升到10万台。

为此,该车企尝试建设生产制造运营系统MOM,实现与工艺、计划、质量、物流[2]、设备等系统集成,推动制造柔性、稳定,可扩展,旨在提升协同制造效率、实现混线制造、透明化生产。

三、案例应用详情

1、总体应用框架

制造运营系统MOM包含计划管理、生产执行、质量管理、设备管理、能源管控等,并与现场班组现场管理、生产可视化管理等核心业务,覆盖生产制造全业务链,以及人、机、料、法、环全生产要素。

MOM架构图

2、关键技术应用详情

1)计划管理:MOM系统接收ERP下发的顺序计划(包含商品车、特殊车辆、备品备件、试制车等计划),格式为一车一计划,ERP滚动下发三天计划给MOM系统。若有特殊情况需要进行计划变更,先在ERP对生产计划进行变更或者删除,再在MOM系统进行更新。MOM接收ERP系统下发的生产计划后,进行计划完整性和可执行性校验,满足条件的计划正常接收,否则提示接收失败。

2)生产执行。MOM通过与线体自动化RFID集成,通过自动化手段完成过点信息采集,提高了过点采集信息准确率准时率,为了防止采集点数据异常丢失等情况发生。由于柔性化生产模式,装配工艺复杂多变,MOM自动触发打印装配指导单,指导各关键工位操作员工精准装配,减少错漏装率。且关键网联件通过移动端PAD实现实时采集上传,并与产线联动防错,出现错漏扫情况均有报警提示。

3)质量管理。MOM打通与质量管理系统信息接口,保持质量基础信息统一,做到缺陷部位标准化,缺陷描述标准化,录入过程结合图片点选、快速过滤的方式,实现整个缺陷问题录入的快速操作。并根据质量管理制度,对质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实现车辆生产过程的生产、返修、检测确认等整个质量管理过程的闭环控制。

4)设备管理。MOM根据设备不同点检频次,自动生成设备的点检执行工单,并将检修工单自动派发至设备责任人。操作者可通过扫描设备编号对设备进行维修保养的工单执行。为了保证整个检修过程合规严谨,保证设备检修效果,设立了多级验收管理流程,形成维修流程闭环,并为后续维修统计分析提供数据来源支撑。

5)能源管理。MOM同时针对供给端和消耗端进行数据监测,并对比分析两端数据,对产线能耗设备进行合理化管理。供给端主数据包括变压器、电源柜、母线、工厂、区域,消耗端主数据包括能源表、能源集成设备、设备工位、设备线体、母线、工厂、区域等数据。

四、创新性与优势

MOM实现与工艺、计划、质量、物流、设备等系统集成,推动制造柔性、稳定,可扩展,提升协同制造效率,提高整车产品质量,降低整体运营成本。

五、案例应用效益分析

通过MOM建设,生产周期缩短为14个月、OTD订单交付周期缩短为21天、可配置交付周期缩短为36天、整车审核等级降为1.4、单车制造成本下降20%、数字化车场景实现率为100%。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