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園別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松園別館
歷史沿革
松園別館舊名為花蓮港陸軍兵事部,建於昭和18年,當時為日軍在花蓮最高軍事指揮中心,又因園內松樹繁茂,環境十分清幽,且地勢居高臨下,同時可遠眺花蓮港及太平洋,成為當時高級軍官的休憩場所。園區至2003年開園至今,呈現另一種與市民共享的歷史風貌,規劃觀海平臺、木棧步道、藝文空間,並邀請藝術家進駐,定期辦理松園主題活動,成為具備生態、藝術、人文歷史的多元空間。[1]
松園別館1947年由陸軍總部管理、陳誠青年軍駐守;後來又成為「美軍顧問團軍官休閒度假中心」;1977年改由國有財產局所有,1978年交由行政院退輔會管理; 2000年內政部通過成為「歷史風貌公園用地」,展開整修,並於2002年9月23日公告登錄為歷史建築;2003年9月由花蓮縣文化局委託財團法人花東文教基金會負責經營管理,同年辦理「2003年洄瀾國際藝術家創作營」帶領松園朝向以藝文活動為主題的公共空間發展;自2006年6月起委託祥瀧股份有限公司經營管理,帶領松園成為國內外藝術創作者及藝文作家群聚交流的場域。2019年4月1日起由產權單位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臺東農場委託藝術廣場多媒體股份有限公司繼續經營管理。
環境簡介
位在美崙山的松園別館是花蓮縣僅存日治時期最完整的一棟軍事建築,擁有制高點的地理優勢,視野良好,不但可以監控眼前太平洋海面上的軍艦船隻,也能掌握從前附近南機場飛機的起降,加上滿天茂密的松樹枝葉,讓這棟灰色建築更是顯得隱密。
松園園區內的四棟建築物包含:主體建築(現為主要展覽空間)、松園餐坊、松園概念工坊與小木屋。主體建築為「折衷主義」形式的磚木、鋼筋混凝土混合之二層洋樓建築;所謂「折衷主義」型式建築是指松園別館建築主體為巴洛克風格形式,一、二層皆設拱廊,屋頂則是覆蓋日本式瓦頂,這種兼具東西合併的建築風格,便是「折衷主義」的代表。室內則是日式講究通風效果的木窗與拉門氣窗、以及木桁架結構的屋頂。由於「兵事部」是在戰爭期間爭取時效所建,只講究堅固耐用,在外觀上並無太多修飾,但從現代眼光來看,卻可感受一種古樸的美感。松園原本共有五棟建築物,一座原位於大門入口處旁的木造門房,因年久失修嚴重毀損而忍痛拆除。
為活化再利用文化資產,松園別館不定期辦理以「松」為意象之主題性活動,如藝術家創作營、藝術家進駐,以及多場藝文講座、展覽、研習、演出等多元活動;每年10~11月間舉辦太平洋詩歌節,邀請重量級詩人及作家共同吟詠詩歌,使松園成為全台矚目的詩文重鎮。[2]
在松園別館前方有成林老松,後方現有巨大矽膠昆蟲,栩栩如生,活潑豐富了園區內涵,獨角仙、螳螂、蝗蟲、糞金龜、天牛、螞蟻、瓢蟲、螢火蟲等8種,總會讓小大朋友樂得合影留念。[3]
松園別館百年老松有31棵,每年12月轉換季節時, 都會受到松材線蟲侵害,2018年12月中旬,館方便在每棵樹上吊點滴,2019年2中旬拆除,5月初現場工作人員發現7號老松枯枝越來越多,隨即與合作廠商聯繫,,確認元兇是松材線蟲,同時,已蔓延至鄰近數棵老松。
松材線蟲萎凋病是由松材線蟲所引起,其媒介昆蟲是松斑天牛,發病初期由松針基部往上擴展,逐漸蔓延到其他枝條,終至全株枯萎死亡。這些老松均為列管老樹,屬於公共財,需要大家一起來關心維護。 [4]
景觀特色
曾為日本統治時代花蓮港「兵事部」的松園別館,戰後數十年,如今已蛻變成為花蓮市必遊的文化景點。被百年老松環繞的松園別館,前方是綠意盎然的草地,生態池旁是充滿日式風情的木造咖啡屋,擺放數張咖啡桌椅,遊客們可坐在樹蔭下,品嘗著松園提供咖啡、鬆餅、蛋糕,享受下午茶時光,或是沿著園區木棧廊道徐徐踩踏著老松樹影,俯瞰花蓮市景、美崙溪口與太平洋美景。 園區內有松園小木屋、生態池、防空洞、許願池等,都讓遊客駐足許久,另也販售許多文創商品,其中最熱銷的是明信片,假日還有DIY體驗課程,讓民眾親手製作充滿松園回憶的專屬紀念品。[5]
視頻
【花蓮景點-松園別館】
【花蓮松園別館導覽影片----中文版5分鐘網路檔】
【松園別館「啟程,內在的航行」曹小容個展-更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