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故居陳列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李鴻章故居陳列館由兩部分組成,李鴻章故居和李鴻章享堂,均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李鴻章故居是晚清軍政大臣李鴻章的家宅,位於合肥市廬陽區繁華的步行街中段,是典型的晚清江淮地區民居建築。布局整齊,結構嚴謹,占地面積2000平方米,由南向北依次分為大門、前廳、中廳、走馬樓(小姐樓)。東面新開放的淮系展館1500多平方米。截止2016年7月,李鴻章故居的占地面積共計3500多平方米。
陳列館簡介
合肥市李鴻章故居陳列館是以晚清軍政重臣李鴻章故居為依託建立的博物館,占地面積3500平方米,現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1]。是國內以李鴻章和淮軍文化為主題的專題性博物館,年接待遊客超過30萬人次,是合肥市的名片。陳列館重點打造精品展覽,先後榮獲國家級、省級各類陳列展覽精品獎項。現陳列有《近代洋務自強之路——晚清重臣李鴻章》、《李鴻章墨寶》、《李鴻章與招商局》及《淮軍與近代國防》等展覽,通過大量的珍貴圖片與實物,全面客觀介紹李鴻章「少年科舉,壯年戎馬,中年封疆,晚年洋務」的一生。榮獲全國「巾幗文明崗」、安徽「服務名牌」、國家、省、市講解大賽等重大獎項。
建築布局
過廳
過廳正中是一座屏風,上方高懸一塊匾額,上書「鈞衡篤祜」四個豐筋多力的金色大字,意為李鴻章官顯福厚。這四個字是李鴻章七十大壽時光緒皇帝御筆所賜,用以褒獎他對大清帝國所做的功績。過廳是來客稍候小歇的過渡廳,現在則用作李鴻章生平的展廳。廳內展示着與李鴻章有關的圖片、資料和實物。
中廳
中廳又叫福壽堂,堂高9米,是現存江淮地區較大的晚清私人住宅廳堂。每扇格門上都雕有造型精美的圖案,房梁全是斗榫,不用一枚鐵釘。大梁兩頭都雕成象頭形狀,寓意吉祥(象)。正上方的橫樑上雕有「佘太君祝壽圖」。東西兩廂是李氏後人的書房。中廳上方的長几上,擺有古鐘、花瓶、鏡子,寓意住宅「終生平靜」。中廳的正中,四根木柱正好構成一個開間,木柱的左右各為一個開間,加上東西兩面廂房,形成了明三暗五的格局,頗具江淮地區富家豪宅的建築特色。東廂房是書房,房中的博古架為「過橋式」,相映成趣的左右兩部分可以重疊吻合。這一構思,源於古代陰陽互補理論。左邊擺放的楠木書架,正好可以裝下一部《二十四史》[2]。
小姐樓
小姐樓與前院中間有道牆,牆中間的門,便是過去人們常說的「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二門了。牆門把小姐樓與外界嚴密隔開,男子嚴禁進入二門半步。小姐樓又叫「走馬樓」,是李府女眷住的地方。小姐樓後一進的樓上擺放着古老的繡床、雕花的梳妝檯、大理石面的圓凳,床、台、凳都是有着幾百年歷史的紅木家具。屋內一個漂亮的粉彩瓷礅,放在紅木梳妝檯前。
小姐樓造型為封閉迴廊式木樓。樓下正中的一方天井,上承天光,下接地氣,迎合陰陽調合之風水學。樓上東首第一間房,是李鴻章幼女菊耦(着名作家張愛玲的祖母)所住,正中則是老夫人所居。原先的老宅有一個後花園,但隨着時代的變遷,後花園早已了無蹤跡,唯有這座小姐樓供人觀瞻。
李鴻章享堂
享堂大門前,首先是一座從山東訂製的四柱三間三樓的石牌坊,上面刻有光緒帝在李鴻章70大壽時,親賜的「鈞衡篤祜」四個大字,以示清廷對李的器重和表彰。中間刻有李鴻章封號及官職:「文華殿大學士直隸總督晉太傅一等侯」,該牌坊是江淮地區跨度比較大、高度較高的新建石牌坊。
光緒皇帝親賜李鴻章的御製碑矗立於享堂門廳前,由三隻巨形屓贔馱着,莊嚴肅穆,只是碑身上的裂痕掩蓋不住歲月的風霜。碑額上雕刻着祥雲海水,兩條呼之欲出的蛟龍托着一輪驕陽。因為碑文太長,一塊碑刻不下,所以有兩塊碑是御製祭文碑,另一塊為御製碑文碑。其中左右兩塊是原物,中間一塊因遭破壞為重新修建。祭文碑上說他「出將入相四十年,東亞西歐涉九萬里」,評價他「性秉忠純,道宏開濟」,並且把他與古代良相寇準、諸葛亮、謝安、裴度相比。
用於祭祀李鴻章的享堂主體部分由三進的兩個四合院組成,前院過去用於擺放祭品,後院才是祭祀李鴻章的地方享堂中軸線上的建築分為門廳、前堂、寢堂三部分,其中前堂相當於客廳,是祭祀人員稍事休息的地方;寢堂內擺放逝者牌位,祭祀人員在此祭拜李鴻章。
視頻
李鴻章故居陳列館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國家A級旅遊景區創建標準和相關資料集 ,搜狐,2020-08-07
- ↑ 【國學知識】什麼是二十四史,搜狐,2021-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