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石坚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朱石坚 |
朱石坚,男,1955年出生,湖南双峰人,专业技术少将军衔。现任海军工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国务院、中央军委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舰船维修振动噪声控制技术领域首席专家,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军队科技创新群体带头人,获军队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2],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专业技术三级)。
朱石坚教授在舰艇减振降噪理论和技术研究、舰船装备保障工程管理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 。
据2014年8月28日人民网,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日前签署通令,给海军工程大学教授朱石坚记三等功。
2017年4月21日,朱石坚入选中国工程院颁布的增选有效候选人提名名单。
基本信息
人物说明----海军工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出生地点----湖南双峰
出生日期----1955年3月
国 籍 ---- 中国
职 业 ----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3],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军队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
毕业院校----中国科技大学
专业成就
朱石坚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第1)、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排名1、1、2、2),军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三等奖4项,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获发明专利6项;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获军队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先后荣立二等功2次,领导的团队荣立集体二等功并获军队优秀科技创新群体奖;培养博士后、博士、硕士50多名,指导完成的博士论文中2篇获2009年和2011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
出版《舰船综合保障工程》、《装备技术保障管理与实践》、《船舶机械振动控制》、《舰船机械隔振系统线谱混沌化控制》等专著4部(两部专著由国防科技图书出版基金资助),《振动理论与隔振技术》、《船舶减振降噪技术与工程设计》、《船舶动力机械噪声及其控制》等编著3部,《面向工程的混沌学》、《冲击、振动隔离及优化设计》、《振动噪声主动控制理论及其应用》、《被动隔振》等译著4部;发表SCI收录论文20篇、EI收录论文172篇,SCI他引100余次。
人生经历
朱石坚的家乡位于湖南双峰县甘棠镇,村子的四周山坡连着山谷,路难行,水难挑,娃儿上学难,绝对属于当地的贫困村。朱石坚一家11口人,当年春天闹饥荒时,大人小孩常常填不饱肚子。为了让孩子有口饭吃,父亲一狠心,把3岁的朱石坚过继给本房的叔叔。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朱石坚依然记得那天叔叔领他离开家的情景。母亲不让他饿着肚子走,执意让他吃点东西,朱石坚很懂事,双手捧起一碗米糠糊糊,像饱食山珍海味一样,吃得是那样香甜可口,在场的一家人全都哭了。心疼的叔叔含泪许愿:"请放心,我就是再穷,也要让伢子上学念书。"从此,朱石坚把这句话牢牢地刻在了心上,如同一粒希望的种子,一到春天准能发芽。
朱石坚的养父老实忠厚,地道的农民,养母长期有病,经济状况也不太好,但他们咬牙兑现了供朱石坚上学的诺言。念到初中时,养母病重需要治疗,懂事早的朱石坚主动分忧,坚持边上学,边放牛、割草、拾粪,尽量为家中多挣工分。他总是打着赤脚往返走10公里上学,有时中午连红薯也吃不上。上中学几年,他从未在学校花钱吃过一顿带菜的饭,还把节省下来的零钱拿出来为养母买药。那一天,养父数着一分两分的零碎钱,哽咽着,心剧烈震颤,挥泪对朱石坚吼道:"你要是再不吃饱饭,就别回家!"
那一刻,朱石坚彻底懂得了什么叫人间真爱、父子情深。这一幕永远定格在他的脑海里,终身难以忘怀。他发誓要专心读书,将来好好报答父母。
寒门出孝子,困境出良才。让朱石坚父母引以为自豪的喜讯接踵而至--
全区初中毕业统考,朱石坚名列第一,顺利升入高中。高中毕业前两个月,17岁的朱石坚被村里民主选举为生产队长。
1977年12月,朱石坚报名参加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统考,以全地区14个县市理科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专业录取。
消息传到村子,全村人一片欢腾。看着朱石坚长大的老人们,用赞许的目光欢送这位受过苦、有出息的孩子。离开家乡的那天早晨,朱石坚走出几里山路,仍依依不舍地回望晨曦中的小山村,家乡是那么亲切、宁静、秀丽。
勤奋终有收获。朱石坚仅用3年半的时间就提前修完了大学力学专业5年的全部学分,并以优异的学习成绩获准提前报考硕士研究生。1981年底考研顺利通过,当得知自己被海军工程大学录取时,朱石坚还一直没有见过大海,从未见过军舰,更不知道当海军会怎么样。
从湖南老家到武汉海工报到那一天,朱石坚用一根扁担挑着两箩筐行李,脚穿胶鞋,卷着裤腿。走到大门口,卫兵拦住他,坚持要查看证件,一看入学通知,确认是来报到的研究生,连声说对不起。因为从外表看,当时的朱石坚的确不像是大学的研究生,这个故事被同学们当作传奇。
1984年7月,朱石坚硕士毕业,当时,全海军高层次人才奇缺,海工与全国一样,也是求贤若渴。当系领导正式通知朱石坚留校任教,他坚决服从,并表示"一定要虚心向老教员学习,尽快成为一名称职的军校教员"。朱石坚一干就是15年,从助教到教授,没有哪一次晋升不是以优秀通过的。
突出的业绩,深厚广博的理论知识,使朱石坚又一次靠实力赢得了出国留学的难得机会。
1992年9月,朱石坚作为访问学者,到英国伦敦大学从事结构动态力学方面的研究工作。期间,正碰上所在研究中心的一个大型软件出了问题,由于管理者力学基础不牢,一时难以解决,严重影响了该中心正常的研究工作。中心主管大胆让力学专业出身的朱石坚负责解决。不到一周时间,他将问题软件系统修复,顺便还手把手地教会了另外几个欧洲朋友如何使用。中心领导无比佩服,当月起,朱石坚的酬金一下子增加了8倍,每天的收入相当于2700元人民币。为把朱石坚留在英国工作,校方主动联系并出资将他的妻子和孩子接到了英国。眼看回国期限临近,朱石坚说服妻子提前带孩子回国。校方知道后,反复做工作。朱石坚没有丝毫犹豫,明确表示:"对不起,我是中国人,我的岗位在中国。"
在朱石坚的脑海里,记忆的芯片上不断更新着我军新型主战舰艇执行重大任务的时间表和航海图。哪一型舰艇在什么海域,各主要系统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突发故障,如何排除,由谁去完成,大约需要多长时间,朱石坚对这些情况了如指掌。他说:"这也是被逼出来的硬功夫"。
2010年海军某军港,正在码头系泊防台的某型潜艇出现故障。
朱石坚率领总师办一批专家在完成对现场的仔细勘验后,立即从总师办专家库和协作单位名单中精选出紧急保障"国家队"成员,在最短时间里集合了包括材料、化学、力学和压力容器设计、制造、检验等方面的技术权威专家,充分利用总师办成立以来研究储备的技术成果和历次组织重大装备保障的经验,系统制定安全隐患排除和整治方案,分头展开高效率高强度的攻关研究。6个月的工期,3个月完成。海军主要首长对此分别作出重要批示,高度称赞他们迎难而上的战斗精神和严谨科学的工作作风。
为了积极探索保障理念的创新发展,朱石坚按照保障对象和装备类型,全面实行保障方向负责人的分工负责制,主抓在航保障中重大技术难题和突发疑难故障的系统攻关。某一天,我国某海域,一项重大演习正在进行。担任演习主角的某型导弹驱逐舰进入导弹发射前的目标追踪识别校正程序,随着指挥员"发射"的口令下达,导弹拖着长长的火焰,腾空、调姿、加速,直奔目标。所有参演官兵屏住呼吸等待着,刹那间两枚导弹全部命中目标。顿时,全舰上下掌声雷动。
这是一次让国人值得骄傲的难忘记忆。海军首长和该舰指挥员怎么也忘不掉前几年的难言苦衷。该舰某型武器系统一度发生多起故障。
海军机关领导心急如焚,指示朱石坚率领精兵强将尽快解决。
这是一个难啃的硬骨头工程。此前,60多名装备生产厂家的专家历时2个多月,最终还是没能排除该系统存在的故障。朱石坚下定决心自主排除疑难故障,火速赶赴东海某支队集中攻关修理,确定问题症结,运用创新的技术手段很快就让装备完好如初。经过此次实弹发射检验,首发命中目标。这一项关键技术研究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朱石坚肩上的担子两头都很沉,一头是当好总师,另一头是当好教授。当总师不易,做一个称职的教授也很难,难就难在如何使自己培养的研究生,在德、才、能等方面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楼京俊是朱石坚培养的优秀博士研究生,理论功底扎实,勤于思考,从本科到硕士一路走来,每一个环节都是优秀的,是全校上下公认的好苗子。为把小楼这块上好的玉雕琢成海军装备建设领域有潜力的栋梁之材,朱石坚着实花了一番精力。以"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的道理,以德高为范的表率作用,从生活的点滴小事入手,像教育自己的孩子一样,引导教育小楼如何立志、报国、做人。在教小楼如何做学问时,朱石坚鼓励他以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己任,坚持做到"顶天立地","顶天",就是要敢于去揭示自然界未知的重要规律;"立地",就是要坚持把研究的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战斗力。导师的教诲,给楼京俊增添了无穷的动力。
作为潜艇振动噪声控制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20多年的研究实践,使朱石坚收获了很多有重要推广价值的研究成果,针对"线谱"这一潜艇声隐身性能的主要危害,他决意让小楼把这个"硬骨头"作为博士论文研究的主攻方向。
对于导师的一片良苦用心,楼京俊除了感动,更多的是敬佩。几年攻博下来,小楼真实感到导师做的比说的更加细致入微,更具有感染力。当学术研究遇到难题的时候,是导师精心引导他一次次顺利闯关;当关键试验需要动用试验设备的时候,是导师一次次主动联系全力保障;当生病住院的时候,还是导师一次次给予慈父般的关爱。小楼不能忘记,一次自己高烧不退住进医院,各种检查都做了,就是查不出原因,导致不能及时对症下药,病情加重。朱石坚出差回来,一下飞机就直奔医院,详细了解病情,恳切地对医院领导讲:"病人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学生,请你们一定要安排最好的医生,用最好的药,给予最有效的治疗!"同时,要求他的学生们轮流值班,精心看护。在场的医院领导和医护人员被朱石坚的真情感动了。楼京俊从导师关切的目光中,读懂了什么叫人间大爱。康复出院后,小楼更加刻苦勤奋,他十分明白,只有早日完成沉甸甸的研究,不断冲击线谱混沌化控制难题,完成高水平的学位论文,才是对导师最好的报答。
经过几年持续不断的攻关研究,成功的大门终于向这位执着的学子打开。楼京俊在导师的指导下,利用学长们打下的坚实基础,在攻克这一个世界性难题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完整地提出了基于混沌理论的线谱控制方法,所撰写的论文被评为2009年度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如今,刚满35岁的楼京俊已成为总师办从事潜艇声隐身技术研究领域最年轻的教授。
唯因真实,朱石坚指导的学生才会有2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3篇全军、海军和湖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每当朱石坚顺利完成一项重大保障任务后,独自一人面对大海,心绪就像眼前的大海一样不能平静。57个春秋,不知不觉悄然过去。回首往事,仿佛就在眼前。
从一个光着脚丫子的山村放牛娃到重点大学的博导教授,从一名生产队长到共和国的将军,从一名普通的教员到统领海军某装备技术保障"国家队"的总师,朱石坚一路风尘、一路艰辛。在这风风雨雨之中,既有拼搏成功收获的欣慰,和培养出优秀弟子的得意,又有对重大装备技术保障工作的担忧。
参考来源
- ↑ 海军工程大学教授到娄星区考察军民融合产业发展 ,娄底新闻网, 2018-06-04
- ↑ 海军工程大学简介 ,中国军网, 2014-04-21
- ↑ 海军少将朱石坚——双峰人 ,腾讯, 20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