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会宁府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会宁府金朝时设置的

金太宗时升会宁州置,治所会宁县(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南白城)。为金都。辖境约当今松花江以南以东,牡丹江老爷岭以西及长白山以北地区。天眷元年(1138年)加号上京,完颜亮贞元元年(1153年)迁都燕京,不久削除上京称号,宫殿被毁。

公元12世纪,征服汉地北部的金帝国将数以十万计的汉族人迁至上京地区,以充实金源内地,于是松花江以北、嫩江流域及张广才岭以东等辽东以外的地区都有汉族人聚居,例如会宁府半数以上的居民是汉族人[1]


金世宗大定十三年(1173年)恢复。金末,地入蒙古帝国,府废。


历史

位于阿城市南郊2公里,俗称白城,张广才岭西麓大青山脚下,阿什河左岸,青山绿水之间,俗称白城。被金太祖、太宗、熙宗、海陵王四代皇帝,作为金王朝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被沿用38年之久。 据史书记载,太祖阿骨打称帝时,只设毡帐(称皇帝寨),晚年始筑宫殿。 金太宗天会二年(1124)始建南城内的皇城,初名为会宁州。金太宗建为都城,升为会宁。天眷元年(1138)八月,金熙宗以京师为上京,府曰会宁,开始有上京之称。皇统六年(1146)春,

仿照北宋都城汴京的规模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扩建,奠定了南北二城的雏形。贞元元年(1153)海陵王迁都于燕京,正隆二年(1157)削上京之号,并毁宫殿庙宇。金世宗大定十三年(1173)七月,又重新恢复了上京称号,成为金朝的陪都。大定二十一年金世宗复建上京城。两年后,又内外砌青砖。清初,此城砖石砌筑的城墙外表保存尚好,后城之楼堞为阿勒楚喀副都统拆运去建筑阿城(今县治),遂毁。

此遗址是仿照北宋都城的规模建筑,城市布局与汴京(今开封)基本相同,宏伟壮观。由南北二城和皇城组成。南城略大于北城,二城均为长方形。其夯土版筑的城垣仍高达3~5米,颓垣基阔7~10米。城墙断面处,夯土层痕迹依然清晰可辨。外垣平均每隔70~120米筑一马面。在全城5个城角上各构筑角楼一处,为城墙上的重点防御工事。城门9处,其中7处带有瓮城。城外及二城间的腰垣南侧,均有护城壕。皇城则建于南城偏西处,周长近2.5公里。自南向北有五重宫殿基址整齐地排列在皇城南北中轴线上,东西两侧还有回廊遗址。皇城南门两侧有两个高约7米的土阜,对峙清初。

参考文献

  1. 宁波《金代东北地区的移民与农业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