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明長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明長城
圖片來自網易號

明长城,西起今甘肃省嘉峪关市,东达今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横贯今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河北北京天津辽宁等省、市、自治区,全长约6300多千米,是古代留存下来的最坚固、最完整、气势也最雄伟的长城。为明朝洪武帝万历帝的二百多年,经过20次大规模的修建,全长8851.8公里的长城[1]。这也是现在所见到的大部分完整长城。

建築基礎及材料

墙体建筑材料有砖、石、土三种。墙体高低宽窄随地形的险要形势而异,山高地险处的墙体相对低窄,平地要冲之处墙体则高大宽阔。此外,长城沿线还建有各种隘口敌台烽火台堡子等,它们与城墙一起,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明长城部分利用了北魏北齐秦汉时期的古长城。

歷史沿革

北方威胁不斷

1368年,明军攻克大都(今北京),元顺帝(1333—1368年在位)逃往北方草原。此后,明军虽多次深入大漠追剿,但始终无法彻底击溃蒙古残余势力。

明太祖朱元璋開始,大修古北口的長城,洪武十四年(1381年)修建老龍頭長城、小河口長城。

明英宗正統七年(1442年)開始,陸續修建遼東鎮的遼河西遼河套一帶的長城。

土木堡之战

15世纪20年代后,蒙古瓦剌部落逐渐强大,1449年土木堡之战中,御驾亲征的明英宗(1435—1449、1457—1464年在位)甚至被瓦剌军队生俘。

明憲宗成化三年(1467年)遼陽副總兵韓斌負責修建長城。

成化十年(1474年)徐廷璋範瑾督造寧夏河東長城,「自黃沙咀起、至花馬池止,長三百八十七里」。。夯土長城是明長城的主要部份,夯土牆是以木板作模,內填粘土或灰石,層層用杵夯實修築成的,每一公尺造價約為一兩銀子。

成化十五年(1479年)十一月,築寧縣沿河邊牆。

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又築三十里長城。

明世宗嘉靖十年(1531年)陝西三邊總制尚書王瓊於內復築邊牆一道。[6]李成梁修建遼鎮長城(九門口長城)。嘉靖二十年(1541年)修「嘉峪關牆一道,南至討來河十五里,北至石關兒十五里,共三十里。」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巡撫曾銑在二邊以南建造長城。嘉靖三十年(1551年)於北京北部、東部大修長城,至三十四年(1555年)結束。

明穆宗隆慶二年(1568年),戚繼光首創在薊鎮建立包磚長城,加厚城牆,又建空心敵台,能存放兵器火藥,16年內一共建空心敵台1017座。

女真崛起

16世纪中叶后,东北女真部落又在努尔哈赤(1559—1626)领导下逐渐兴起,不断威胁明朝的辽东和京畿地区。 可以说,明朝统治的270多年,始终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冷兵器时代,长城是对付骑兵部队突然袭击最有效的防卫手段。因此,明代再次重修长城,并终其一代,从未停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