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妃曲和王介甫作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明妃曲和王介甫作》 | |
---|---|
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词 |
《明妃曲和王介甫作》共两篇,作者欧阳修。题材是王昭君的故事。
明妃曲和王介甫作(一)由胡地习俗之异,写到昭君流落之苦,再写到明妃思归作曲。明妃曲和王介甫作(二)写了昭君从被选入宫到远嫁胡人的过程。
本段第一篇
明《明妃曲和王介甫作》 (一)
胡人以鞍马为家,射猎为俗。
泉甘草美无常处,鸟惊兽骇争驰逐。
谁将汉女嫁胡儿,风沙无情貌如玉。
身行不遇中国人,马上自作思归曲。
推手为琵却手琶,胡人共听亦咨嗟。
玉颜流落死天涯,琵琶却传来汉家。
汉宫争按新声谱,遗恨已深声更苦。
纤纤女手生洞房,学得琵琶不下堂。
不识黄云出塞路,岂知此声能断肠!
本段赏析
自汉代以来, 王昭君的故事一直是诗人们乐于吟诵的题材,但在主题上大多不出"悲怨"二字。其中著名的如卢照邻《昭君怨》、李白《王昭君》、杜甫《咏怀古迹》等都以渲染和挖掘悲剧内涵取胜。嘉佑四年(1059)王安石(字介甫)作《明妃曲》二首,议论新警,一时和者甚众。欧阳修也作两首以和,这是第一首。欧和诗的第二首也以议论见称。其中有"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意思是说汉元帝受画师蒙蔽,致使宫中佳丽落于人手,自己身边的事尚且如此,还谈得上抵抗外来侵略,制胜于万里之外?宋人称"此语切中膏肓。眼前这一首不具这样的议论笔触,然而读来却别有韵味。
诗分两部分。前半部分由胡地习俗之异,写到昭君流落之苦,再写到明妃思归作曲。"玉颜"句以下由人而曲,写乐曲传入汉地。人是由汉入胡,乐曲则又由胡来汉。由胡地叙述起,由汉地叙终,如此往复叙述,突出胡汉之异、"夷夏之辨",便抓住了这一题材富于思想意义的一面。诗人的感受是深刻的:应该是汉人最感难堪的乐曲现在却被汉宫当作新声来翻奏;昭君的琵琶曲早已传至家乡故里并成为时尚,但真正知会其中怆怀悲思的又有几人?诗人把深刻的命意寓于从容委婉的叙述,平易晓畅的语言和清晰自然的层次接转之中,反衬出对历史悲剧的感喟深沉。这种平易婉曲的语言与从容寄慨的抒情相辅相成,洋溢着浓郁的艺术魅力。
本段第二篇
明妃曲和王介甫作 (二)[1]
汉宫有佳人,天子初未识,
一朝随汉使,远嫁单于国。
绝色天下无,一失难再得,
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
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
汉计诚已拙,女色难自夸。
明妃去时泪,洒向枝上花。
狂风日暮起,飘泊落谁家。
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
本段赏析
明妃指王昭君,汉元帝时,天下美女被选入宫,都请画家画美人画像给皇上看,皇帝就凭图像的美丑选人。王昭君的画像不美,未被选上。后来元帝许昭君与单于和亲,要出发时,元帝召见,才知被骗,昭君是后宫中最美的,心中颇后悔把她许给单于,又不敢换人,遂大怒追查经过,大杀京城的画家。最后王昭君还是远嫁单于落得老死沙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欧阳修这诗因昭君的故事,而感慨世上那些漂亮出众的女人的命运大多薄命不好。此句和东坡的"自古佳人多命薄"意思一样。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汉族,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籍贯江西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2]
欧阳修于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以进士及第,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死后累赠太师、楚国公,谥号“文忠”,故世称欧阳文忠公。
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3]其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4]
欧阳修一生宦海浮沉,曾三遭贬谪,仕途不像晏殊那么顺利,对人生命运的变幻和官场的艰险有较深的体验。表现这类情感的词作虽然不太多,但毕竟显示出一种新的创作方向,即词既可以写传统的类型化的相思恨别,也能够用以抒发作者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心态。他有名的《朝中普·平山堂》(平山栏槛倚晴空)更展现出他潇洒旷达的风神个性。这种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用词来表现自我情怀的创作方式对后来的苏轼有着直接的影响。[5]
视频
参考资料
- ↑ 《明妃曲和王介甫作》 诗词文句网
- ↑ 欧阳修简介 古诗文网
- ↑ 韩愈简介 古诗文网
- ↑ 欧阳修——北宋文坛领袖 趣历史
- ↑ 《毛铺大美湖北》为您揭秘《醉翁亭记》欧阳修为啥不爱随州 重庆晨报,发布时间,05-08 16:0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