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新五代史·史建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新五代史·史建瑭出自《新五代史》,此史是宋歐陽修撰紀傳體史書,《新五代史》是唐宋以後唯一的一部私修正史,在中國史學史尤其是唐宋以後史學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歐陽修文采更是引人入勝,可由於提倡「春秋筆法」,近人褒貶不一[1]

原文

史建瑭,雁門人也。晉王為雁門節度使,其父敬思為九府都督,從晉王入關破黃巢,復京師,擊秦宗權於陳州,嘗將騎兵為先鋒。晉王東追黃巢於冤朐,還過梁,軍其城北。梁王置酒上源驛,獨敬思與薛鐵山、賀回鶻等十餘人侍。晉王醉,留宿梁驛,梁兵夜圍而攻之。敬思登驛樓,射殺梁兵十餘人,會天大雨,晉王得與從者俱去,縋尉氏門以出。而敬思為梁追兵所得,見殺。

建瑭少事軍中為裨校,自晉降丁會,與梁相距於潞州,建瑭已為晉兵先鋒。梁兵數為建瑭所殺,相戒常避史先鋒。梁遣王景仁攻趙,晉軍救趙,建瑭以先鋒兵出井陘,戰於柏鄉。建瑭、周德威共擊梁軍,大敗梁軍。以功加檢校左僕射。

天祐九年,晉攻燕,燕王劉守光乞師於梁,梁太祖自將擊趙,圍棗強、蓚縣。是時晉精兵皆北攻燕,獨符存審與建瑭以三千騎屯趙州。梁軍已破棗強,存審扼下博橋。建瑭分其麾下五百騎為五隊,自將其一,約各取梁芻牧者十人會下博。至暮,擒梁兵數十,皆殺之,各留其一人,縱使逸去,告之曰:「晉王大軍且至。」明日,建瑭率百騎為梁旗幟,雜其芻牧者,暮叩梁營,殺其守門卒,縱火大呼,斬擊數十百人。而梁芻牧者所出,各遇晉兵,有所亡失,其縱而不殺者,歸而皆言晉軍且至。梁太祖夜拔營去,蓚縣人追擊之,梁軍棄其輜重鎧甲不可勝計。梁太祖方病,由是增劇,而晉軍以故得併力以收燕者,二人之力也。後從莊宗入魏博敗劉掞於故元城累以功歷貝、相二州刺史十八年晉軍討張文禮於鎮州建瑭以先鋒兵下趙州執其刺史王珽。

譯文

史建瑭,雁門人。晉王任雁門節度使時,他的父親史敬思任九府都督,跟隨晉王入潼關攻破黃巢,收復京師,在陳州進攻秦宗權,曾率領騎兵作為先鋒。晉王向東追擊黃巢到冤朐,返回時經過梁,在梁的城北駐紮。梁王在上源驛擺酒,只有史敬思和薛鐵山、賀回鶻等十多人侍奉。晉王喝醉了,在梁驛(上源驛)留宿,梁兵在晚上圍攻他們。史敬思登上驛樓,射死梁兵十多人,恰逢天下大雨,晉王才能和隨行的人一同逃走,從尉氏門上面吊繩子下來地出逃。而史敬思被梁兵追上,被殺。

史建瑭年輕時在軍中任副校,自從晉降服丁會後,和梁在潞州相對峙,史建瑭已是晉軍的先鋒。梁兵多次被史建瑭殺死,常常相互告誡要躲開史先鋒。梁派遣王景仁進攻趙,晉軍救趙,史建瑭率先鋒兵經過井陘,在柏鄉交戰。史建瑭、周德威共同攻擊梁軍,大敗梁軍。因功加檢校左僕射。

天祐九年,晉進攻燕,燕王劉守光向梁請求軍隊增援,梁太祖親自率兵進攻趙,包圍棗強、蓚縣。這時晉的精兵都在北方進攻燕,只有符存審和建瑭率三千騎兵屯駐在趙州。梁軍攻破棗強後,符存審把守下博橋。史建瑭把他的部下五百人馬分成五隊,自己率一隊,約定各自捉取梁軍割草放牧的人十個到下博會合。到傍晚,抓到梁兵幾十人,都殺掉了,各隊留下一人,放他逃去,告訴他說:「晉王的大軍快到了。」第二天,史建瑭率領一百騎兵打着梁的旗幟,混在割草放牧的梁軍中,在傍晚叩開梁的營門,殺死守門的士兵,放火大叫,斬殺幾十上百人。而梁派出去的割草放牧的人,各自都碰上了晉兵,有的已經不見了,那些被放回來沒有被殺的士兵,回來後都說晉軍快到了。於是梁太祖在晚上拔營離去,蓚縣人追擊他們,梁軍丟下的糧草武器不可勝數。梁太祖這時正患病,從此更加嚴重。而晉軍因此能同心協力收復燕,全是他們兩人的功勞。後來隨唐莊宗進入魏博,在舊元城打敗劉掞,積累功勞歷任貝、相二州刺史。十八年,晉軍在鎮州討伐張文禮,史建瑭率先鋒兵攻克趙州,抓到刺史王珽。[2]

作者簡介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永豐縣)人,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諡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與韓愈、柳宗元、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後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