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瓣翻唇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斜瓣翻唇兰 |
中文名:斜瓣翻唇兰 拉丁学名:Hetaeria obliqua Bl.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 目:微子目 科:兰科 属:翻唇兰属 |
斜瓣翻唇兰(xié bàn fān chún lán,学名 Hetaeria obliqua Bl.,异名:Dossinia obliqua )是兰科翻唇兰属植物,植株高30-37厘米。根状茎伸长,茎状,匍匐、肉质,具节。茎直立,圆柱形,无毛,具4-5枚叶。分布于海南。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加里曼丹岛)。生长于海拔400到700米的密林下荫蔽处地上。[1]
斜瓣翻唇兰形态特征
植株高30-37厘米。根状茎伸长,茎状,匍匐、肉质,具节。茎直立,圆柱形,无毛,具4-5枚叶。
叶具柄,叶片椭圆形至长圆状卵形,稍偏斜,不等侧,长6-7厘米,宽2.5-3.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圆钝,骤狭成柄,上面和脉均为绿色;叶柄长2-2.5厘米,下部扩大呈抱茎的鞘。
花茎直立,长18-23厘米,被柔毛,下部具4-5枚鞘状苞片;总状花序具多数较密生的花,长8-11厘米;花苞片披针形,长6-7毫米,先端渐尖,背面被柔毛,较子房短;
子房圆柱形,不扭转,被柔毛,连花梗长8-9毫米;花小;萼片具3脉,背面被柔毛,中萼片卵形,凹陷,长5.8毫米,宽3毫米,先端钝;侧萼片卵状长圆形,长5.5毫米,宽2.1毫米,先端钝;
花瓣斜近匙状倒披针形,长5毫米,上部宽1.6毫米,先端钝,具1脉,无毛,与中萼片粘合呈兜状;唇瓣位于上方,近长圆形,凹陷呈舟状,长4.5毫米,宽2毫米,先端骤狭,具突尖头,内面常具3脉,靠近基部在中脉两侧的侧脉上各具(I-)2枚近长方形的胼胝体,胼胝体的顶部具不规则的2-3裂。花期3月。
分类文献
Hetaeiria obliqua Bl. , Coll. Orch. Arch. Ind. 104, t. 34, fig. 1, 1858; Holttum, Fl. Maleya 1: 114, fig. 18. 1953; Seidenf. in Dansk Bot. Ark. 32(2): 103, fig. 63. 1978.——Dossinia ?obliqua(Bl. )Miq. , Fl. Ind. Bot. 3: 731. 1859.
斜瓣翻唇兰生长环境
生于密林下。 [2]
斜瓣翻唇兰分布范围
产海南。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加里曼丹岛)也有。 [3]
植物文化
兰花是中国最古老的花卉之一,早在帝尧之世就有种植兰花的传说。古人认为兰花“香”、“花”、“叶”三美俱全,又有“气清”、“色清”、“神清”、“韵清”四清,是“理想之美,万化之神奇”。最早赋予兰花一定人文精神的是孔子,据东汉蔡邕《琴操》载:孔子自卫反鲁,隐谷之中,见幽兰独茂,蔚然叹曰:“兰当为王者香”。
真正的兰花文化则起源于战国时期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他种兰、爱兰、咏兰,以兰花为寄托,千百年来一直影响着后人。后世诗人在咏兰时,也有许多的名句,比如陈子昂的“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刘克庄的“一从夫子临轩顾,羞伍凡葩斗艳涛”。诗人们将兰花的高洁与人格的完美联系起来,使得兰花文化不断得以拓展和延续。
兰花以高洁、清雅、幽香而著称,叶姿优美,花香幽远。自古以来,兰花都被誉为美好事物的象征,已广泛在民间人格化了。兰花对社会生活与文化艺术发生了巨大的影响。父母以兰命名以表心,画家取兰作画以寓意,诗人咏兰赋诗以言志。兰花的形象和气质久已深入人心,并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古代舞剧以“兰步”、“兰指”为优美动作,把优秀的文学作品和书法作品称为“兰章”,把真挚的友谊叫做“兰交”,把人的芳洁、美慧喻为“兰心蕙质”。又把杰出人物的去世比作“兰摧玉拆”。兰花在中国人民心目中,已经成为一切美好事物的寄寓和象征。[4]
参考来源
- ↑ 斜瓣翻唇兰, 植物智, 2020-01-18
- ↑ 《中国植物志》 第17卷 (1999) >> 187页 PDF >> 斜瓣翻唇兰 Hetaeria obliqua
- ↑ 斜瓣翻唇兰长这样_好看视频 视频时长 00:50 2019年8月30日 - 原来斜瓣翻唇兰长这样,本视频由秒懂百科提供,0次播放,有0人点赞,0人对此视频发表评论,好看视频是由百度团队打造...
- ↑ 国兰——植物文化和栽培繁殖 .山西文水县—生态保护[引用日期2014-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