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文化与财富新解(从维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文化与财富新解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文化与财富新解》中国当代作家从维熙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文化与财富新解

开篇的几句“闲话”:秋色正浓的十月之尾,与几位文友畅游了西安市周至县的赵公明财神景区。本来,这是很正常的文化之旅,归来后却有友人打来电话,诘问我说:“你们是不是都想当财神爷了?”我答:“财富本身不是罪恶,只要是取之有道。西周时期的赵公明,原本是个穷人,靠干木工起家之后,广济贫民,以老子的‘上善若水’为其行为之本,才被后世誉为神灵的。”这位友人哈哈大笑说:“清代文翁王永彬的《围炉夜话》你一定读过,开头的两句财富铭言是‘无财非贫,无学乃贫’。”我说:“你是日升中天的人文学者,与我这个穿越人生苦水河的舵夫,对文化与财富内涵的认知,与清代王老夫子和今天的你有所不同;至于哪儿异同,我会以笔锋解剖清代大儒的形而上学,同时解疑你的诘问。”于是,便有了这篇拙文出笼。

“无财非贫,无学乃为贫……无子非孤,无德乃为孤。”这是清代文人王永彬在他《围炉夜话》中,留下的一首中国文化人的绝唱。能不能这么说,这番话既是他个人的声音,又是他对两千多年来、伪儒学孤傲精神的一种概括。时至今日,笔者重新咀嚼这段文化格言时,虽然感到其文掷地有声,但也感到这位清代文化长老的论述,有在儒学宝座的巅峰上坐而论道之嫌。笔者之所以这么评说,实因他从纯儒学的角度,把财富与文化、道德与人性做出了根本对立的诠注。

笔者近读商务印书馆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商业史》,在序文中有一句一语中的的话:“中国自古以来,文化人大都轻商。”这是中国沿续了几千年的贯性思维,是很难在一朝一夕有所改观的。笔者亦为一个文化人,读了王永彬的文化箴言之后,疑问随即而来:如果没有了财富的支撑,那些古代的名人雅士,如何穿衣吃饭,是用什么来购买笔、纸、墨、砚的;又是如何将那些诗、词、歌、赋装订成册,流传于世的?

记得,在历史新时期开始之际,文化人在反思历史时,有记者问及我这样一个问题:“你被贬为贱民,流放于社会底层时(指监狱),你还有没有创作欲求?”

我说:“有时有,有时无”。

他说:“什么时候有?什么时候无?”

我答:“吃饱肚子的时候有,饥肠辘辘的时候无。”

道理十分简单,在上个世纪大饥饿的60年代,在劳改队我用破锅煮过菜根,用以充饥挡饿;那时连生存下去都是问题了,何以会再会迸发创作欲求?因而,我联想到无论是诗仙李白,诗圣杜甫;抑或是罗贯中曹雪芹……他们是在填饱肚子之后,才抒发出他们的文学天赋和艺术潜能的——如果他们不具有填饱肚子起码的金钱保证、何以买得起纸、笔、砚、墨,他们的文字何以会流传千古?因而,财富二字的本身并不无耻无德,对文化人来说,没了它就没了赖以生存的根。难道不是吗?

鲁迅当年虽然遭受国民党迫害,但是千字折合六袋面粉的稿费收入,他还是不乏温饱的。我的挚友——英年早逝的刘绍棠,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曾为几句文化与财富的实话,而付出惨痛的代价。他说:“如果我们能有三万元,就能心安地写长篇小说了。”结果,人家说他是提倡拜金主义,在报上批来斗去,后来演绎成典型的右派言论之一。其实刘绍棠的触及到的,正是文化与财富依存的本源关系,我们的文学史上“贫贱不能移志”的文人是有的,如晋代陶渊明诗翁自摘乌纱、到桃花源去喝自酿的美酒;明初放牛娃出身的画家王冕,拒朱元璋进朝为仕的圣喻。这里不能忽略的一点是,他们都是有饭吃有炕睡的人——从古至今还没有那个身为乞丐,而又写出来传世佳作的文化人——文化与财富是连体婴儿,如果没有穿衣吃饭的底线保证,怕是多大有天才也会无所作为。

诚然,纵观有着几千年古老文化的中国,自从有了“财富”这个字眼以来,财富常常是与“无学”“无耻”“无术”“无德”等贬意词汇联系在一起的。之所以如此,可能与历史上的大贪、大宦、与官商勾结,留下的种种污秽的行为有着密切的关联。他们不仅污染了财富的定义,更有甚者成了财富权贵,或成了 “欧也尼·葛郎台”式的人物。但不容忽视的是,中国历史上也曾出现过许多品质高洁的富商,像远古西周时期的赵公明,近代史商业史上的胡雪岩,就是其中的两例。因而笔者试想,王永彬之所以把财富与道德绝对对立起来,从文化血缘关系上去探寻,似乎与中国文化人在诸子百家中独尊儒术的思维定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而,王永彬的《围炉夜话》中,“无财非贫”“无子非孤”之说,有悖社会的人伦经纬。而斑驳大地的底色中,吃、喝、拉、撒、睡是人类生存的起点,没有了这个生存底线,一切都会变为镜中之花水中之月。不要说著书立说,如果没有以钱买粮充饥,怕是连王永彬在内,早就成了一把骨灰,与荒郊野草去为伍了,何以会有《围炉夜话》传留下来?

史记载,王永彬《围炉夜话》的诞生,是其围着温暖的炉火,对子女亲属进行儒学教育时,留下的生活笔记。笔者设想,他如果没有遮风挡雨的宅院,冬天没有火炕睡觉,闲坐时没有炉火取暖,身边没有子女绕炉而坐,还会有这篇笔记出炉吗?中国有句流传千百年的民间谚语,叫 “躺着说话不腰疼”。也许只有从生活困境中活过来的文化人,才会对其说提出另一种认知。那就是:财富本身不是罪恶,无止境的贪欲和巧取豪夺的不义之财,才是人间恶行;有德的人,如果断了传薪香火,也要承受人生旅途的孤独。

因而,在西安周至赵公明的故土上构筑起来的财富文化景观,在某种意义上说,不仅是对中国远古财富史的回眸,更是中华诸子百家之说,对虚假儒术的挑战。所以我在景观区的题词簿上,写下了如是的两句悟语:财富之剑,强国富民。 [1]

作者简介

从维熙,河北玉田人。1953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学校。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