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青年发展署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教育部青年发展署 |
---|
|
教育部青年发展署(简称青年署、青发署)是中华民国政府有关青年事务的专责机构,其前身为1966年成立的“行政院青年辅导委员会”,2013年改制为教育部附属机关。任务由早期的辅导海外归国学人就业与创业,征选青年进入公务单位与国营事业,到今日的包含创业、社会参与、志工服务以及青年旅游与文化等,发展出多元化之青年辅导工作。[1]
沿革
- 1966年1月28日,行政院成立“行政院青年辅导委员会”(简称青辅会)统筹处理全国青年辅导事宜,首任主任委员由教育部部长阎振兴兼任,并于行政院召开第一次委员会议。
- 1968年2月,行政院自中美经济社会发展基金(简称中美基金)提拨新台币三千万元,委托台湾省合作金库试办青年创业贷款。
- 1970年1月,在台北县新店镇(现新北市新店区)裕隆汽车大坪林工厂内成立附属机关“第一青年职业训练中心”。
- 1974年2月15日,行政院核定《行政院青年辅导委员会办事细则》。
- 1982年5月7日,总统令,制定公布《行政院青年辅导委员会组织条例》。
- 1986年1月24日,第一青年职业训练中心更名为“青年职业训练中心”。
- 2004年9月4日,开始举办“青年国是会议”。后陈水扁总统指示青辅会每年举办一次青年国是会议,让青年参与国是及公共事务的机制常态化。
- 2005年3月29日,成立“青年公共参与学苑”。依据2004年11月25日行政院观光发展推动委员会第9次委员会议决议,成立“国际青年旅游专案小组”,整合现有公私部门青年旅游资源,营造友善的国际青年旅游环境。12月,办理首届“青年公共参与奖”(2009年更名青舵奖)。
- 2007年,设置“青年国是会议谘询委员会”,由与会的青年公民代表组成。建置网站《iYouth青少年国际交流资讯网》(iyouth.youthhub.net.tw),提供国际参与资讯与经验分享平台。
- 2008年,青年国是会议谘询委员会扩大编组,成为“青年谘询团”。10月,青年国是会议更改为青年政策大联盟。12月,成立“区域志工和平团”,号召青年积极参与在台湾与国际间的志工服务。依马英九总统青年政策主张及行政院施政方向,扩大推动“青年壮游台湾计画”,鼓励青年认识乡土、行遍台湾,更推广台湾青年旅游在国际知名度。
- 2009年,办理“青舵奖”以表彰台湾多元文化中的各类青年模范。2月17日推动“青年政策论坛”、“青年团队政策研发竞赛”、“一日首长见习体验”及“政策研发行动实践”等四部曲,扩大青年公共政策参与。
- 2013年1月1日,因应行政院组织改造,青辅会降编为“教育部青年发展署”,青年创业及妇女创业业务移拨经济部中小企业处,青年就业业务移拨行政院劳工委员会职业训练局(现劳动部劳动力发展署)。6月19日制定《教育部青年发展署组织法》,9月1日实施。
- 2014年1月15日,总统令,公布废止《行政院青年辅导委员会组织条例》。
组织
- 署长一人,职务列简任第十三职等
- 副署长二人,职务列简任第十二职等。
- 主任秘书,职务列简任第十一职等。
- 副署长二人,职务列简任第十二职等。
- 业务单位
- 综合规划及生涯辅导组
- 青年公共参与组
- 国际及体验学习组
- 行政单位
- 秘书室
- 人事室
- 主计室
- 政风室
- 自从2005年4月11日于台北成立第一家全国级Youth Hub青年交流中心后,陆续增设中区台中、南区台南、东区花莲及花莲巴黎客等Youth Hub青年交流中心。(已停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