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力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摩擦力(英語:friction)指兩個表面接觸的物體相對滑動時抵制它們的相對移動的力,是經典力學的一個名詞。廣義地,物體在液體和氣體中運動時也受到摩擦力。
摩擦力產生的情形:
一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上滑動或將要滑動時,兩個物體在接觸面上會產生阻止相對運動的作用力,這種作用力稱為摩擦力。
物體在靜止或運動狀態,均可能在接觸面上產生摩擦力。
摩擦力與物體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1]。
概述
摩擦力與相互摩擦的物體有關,因此物理學中對摩擦力所做出的描述不一般化,也不像對其它力那樣精確。事實上,只有在忽略摩擦力的情況下人們才能引出力學中的基本定律。
摩擦力來源於兩個物體接觸面間的附着力,但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積大小几乎無關。
摩擦力內最大的區分是靜摩擦力[2]與其它摩擦力之間的區別。有人認為靜摩擦力實際上不應該算作摩擦力。其它的摩擦力都與耗散有關:它使得相互摩擦的物體的相對速度降低,將機械能轉化為熱能並提高熵。
固體表面之間的摩擦力分滑動摩擦、滾動摩擦、滾壓摩擦和轉動摩擦。在工程技術中人們使用潤滑劑來降低摩擦。假如相互摩擦的兩個表面被一層液體隔離,那麼它們之間可以產生液體摩擦,假如液體的隔離不徹底的話,那麼也可能產生混合摩擦。
假如潤滑劑、液體或氣體沿一個固體表面流動,其流速會受摩擦力的影響而降低。固體表面的構造對這個摩擦力的影響比較小,最主要的是流體的橫截面面積。其原因是不僅在流體與固體的交面有摩擦力,流體內部不同的層之間也有內部摩擦,流體離固體表面的距離不同,其流速也不同。
一個相對於一個流體運動的物體受到阻力。這個阻力與它的運動方向相反,但是有例外,也就是摩擦力和運動方向相同,例如:在層流的情況下這個阻力與它的速度成比例,在湍流中這個阻力與它的速度的平方成比例。有時一個物體同時受到阻力和摩擦力,比如一輛汽車在運動時既受到空氣的阻力也受到其輪胎的滾動摩擦。
固體表面之間的摩擦力
固體表面之間的靜摩擦力的來因有兩個:固體表面原子、分子之間相互的吸引力(化學鍵重組的能量需求,膠力)和它們之間的表面粗糙所造成的互相之間卡住的阻力。動摩擦力可以視為單位移動距離之能量損耗率,該等能量損耗源自於兩表面互相碰撞作用之各種粒子之間。
內部摩擦
內部摩擦是物質內部的原子或分子相互運動所造成的能量損失。由於外部力的作用所造成的不同部位的粒子的加速度的不同可以造成(比如液體)內部的相對運動。內部摩擦的大小與物質的粘性有關。
不像固體表面的摩擦那樣含糊,內部摩擦可以通過統計力學的方式相當精確地計算出來。在力學中一般人們在計算時儘量省略摩擦所造成的損失,在流體力學中內部摩擦是理論中的一個內在部分,它可以由納維-斯托克斯方程來計算。
流變學是研究複雜的流體(比如懸浮液或高分子化合物)的學科。在這些液體中的內部摩擦非常複雜,線性的納維-斯托克斯方程不能用來描寫它了。
視頻
摩擦力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加餐-回答關於摩擦力本質的問題,喜馬拉雅FM,2018-4-25
- ↑ 靜摩擦力,高中物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