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戴安·瑞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戴安·瑞芙
英文名 dianne reeves
出生 1956年10月26日
國籍 美國
職業 歌手

戴安·瑞芙(dianne reeves),歌手,1956年10月26日出生於美國底特律

演藝經歷

戴安·瑞芙高中時在學校的爵士樂團擔綱演唱;並在知名小喇叭手Clark Terry的鼓勵之下,開始接觸爵士樂,1981年加入巴西樂手Sergio Mendes的巡迴樂團。不過80年代爵士樂的市場冷清,所以剛出道的戴安·瑞芙並不只演唱演唱爵士,還包括R&B、福音、靈魂樂、拉丁等。所以我們可以聽到八零年代她的個人專輯裡,不全然是正統爵士的音樂風格。[1]

1994年的【Quiet After the Storm】﹙暴風雨後的寧靜﹚專輯中的多首名曲及翻唱獲得注意,一曲「Both Sides Now」絲毫不輸原作者Joni Mitchell的版本,也獲得了首次格萊美獎的提名。

1996的【The Grand Encounter】﹙邂逅﹚也有不錯反響。

1997年的【That Day】﹙那一天﹚唱了多首流行歌曲的爵士版,例如「Will You Still Love Me Tomorrow」、「The Twelfth of Never」等,1999年的【Brides】﹙橋﹚,戴安·瑞芙嘗試融入世界音樂與草根藍調的風格,專輯中她翻唱最愛的「River」,這也是她再次演唱Joni Mitchell的作品。

2000年她把兩場於洛杉磯舉行的演唱會實況,收錄在【In The Moment】﹙現場時刻﹚專輯,聲望隨即飆升。專輯中演唱了她過去多張唱片中的成名曲,但都加以改編,像加入非洲音樂等,「Testify」則是專輯中難得的抒情曲。戴安·瑞芙也以此張專輯拿下首座格萊美最佳爵士演唱獎。

戴安·瑞芙的啟蒙老師是Sarah Vaughan,所以她接下來就出了向Sarah Vaughan致敬的專輯【The Calling】﹙輕聲呼喚)。

《輕聲呼喚》中收錄了多首莎拉的經典名曲,戴安·瑞芙的演唱表現顯示出她對前輩Sarah Vaughan研究之深,從換氣轉音的方法,到慣用的即興樂句,都有濃厚的莎拉風味。戴安·瑞芙嗓音天賦之佳可說不遜於莎拉,歌手本身種種有利的條件,加上極為嚴謹的製作與強大的樂團陣容,使得這張專輯成為近年來少見的頂尖爵士演唱傑作!戴安·瑞芙在(Lullaby Of Birdland)、(Send In The Clown)這一快一慢的兩首歌曲中正面「挑戰」Sarah Vaughan,熱烈的搖擺質感、寬廣的音域與完美掌握的演唱技巧,即使是最「崇古賤今」的爵士基本教義派樂迷,也不得不承認戴安·瑞芙唱得好極了!到了戴安·瑞芙自己創作的(I Remember Sarah)這首歌曲,戴安·瑞芙又成了個在自己偶像面前獻唱的天真女孩,將她多年以來對Sarah Vaughan的崇拜仰慕,透過詞曲與歌聲的傳達,毫無保留地宣洩出來。戴安·瑞芙因此張專輯獲得格萊美最佳爵士演唱獎。[2]

Arif Mardin替戴安·瑞芙打造了當代爵士樂風味的專輯【A Little Moonlight】﹙月迷濛﹚,整張專輯呈現一種華麗潤澤的金亮質感,無論是「Lullaby of Broadway」、「Skylark」的中板柔情,還是其他快板的搖擺風格,戴安·瑞芙展示多層次的變化,聲音表現無懈可擊,因此連續第三次拿下格萊美最佳爵士演唱獎。

2015年2月,戴安·瑞芙的音樂專輯《Beautiful Life》獲得第57屆格萊美最佳爵士演唱專輯獎。[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