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成都皮影戏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成都皮影戏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中文名称: 成都皮影戏

别名: 灯影戏

隶属: 四川西路皮影

类别: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成都皮影又称灯影戏,是四川皮影中最具代表性的汉族民间艺术品种。属四川西路皮影,古朴、庄重、典雅、大气的造型特点在中国民间艺术中独树一帜,它美观华丽、雕工精致、线条流畅,设色古朴不失鲜艳,其大气、典雅的特点,给人以智慧和深邃感觉。皮影的造型全靠手上功夫,从一张牛皮雕刻成千万美丽的影子,再幻化成百千感人的故事,小小的影子既能让人悲悯剧中人,也能跟随它一起欢天喜地的迎神祈福。[1]

基本信息

成都皮影,又称灯影戏,是四川皮影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品种。属四川西路皮影,古朴、庄重、典雅、大气的造型特点在中国民间艺术中独树一帜,它美观华丽、雕工精致、线条流畅,设色古朴不失鲜艳,其大气、典雅的特点,给人以智慧和深邃感觉,使人一见倾心。皮影的造型全靠手上功夫,从一张牛皮雕刻成千万美丽的影子,再幻化成百千感人的故事,小小的影子既能让人悲悯剧中人,也能跟随它一起欢天喜地的迎神祈福。2011年,皮影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艺术特点

成都皮影戏是四川同类剧种中最具代表性、观赏性和地方特色的皮影戏类。在民间,成都皮影戏又称“成都京灯影”。而实际上,成都皮影比以滦州皮影为代表的北京影戏更加生动传神,精妙复杂。它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皮影制作复杂精美,拥有匀称的比例和灵活的造型,表演起来异常生动活泼。二是图案装饰汲取川剧表演艺术的精华,丰富传神。三是表演过程中人数较多,既有分工又有协作,自提自唱,唱做结合。

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成都皮影戏是中国皮影戏种类中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艺术成就的民间艺术品种,也是我国皮影戏流派中一支重要的力量。其独特精美的人物造型、高亢嘹亮的唱腔,形成了成都皮影戏既大气活泼又细腻婉转的艺术风格。

传承与发展

成都皮影戏的历史十分悠久,但它真正在民间普及,还是在清代以后。明末清初,张献忠刘文秀等农民起义军把湖北皮影带到川北地区。清朝康熙年间,吴三桂的军队又把云南皮影带入四川。同时,随着清朝初年“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的影响,很多民间艺术都在四川这块富饶的土地上相互碰撞,生根开花。尤其是从东部和南部进川的外省皮影戏,经与四川原有的皮影戏结合以后,首先在川北广袤山乡繁荣兴盛起来,形成了一种老艺人口耳相传的川北“土灯影”。清朝乾隆年间,号称“渭南影子”的陕西皮影又从北部传入川北,跟当时的川北“土灯影”一起流传到四川盆地的腹心地带成都平原。到咸丰年间,成都地区的皮影艺人充分汲取“渭南影子”和川北“土灯影”的优点,创作出被外国人誉为“最复杂的皮影”的川西影戏成都皮影。

清代周询在其《芙蓉话旧录》中明确记载:“灯影戏各省多有,然无如成都之精备者。”由此可见,成都皮影戏具有很高的艺术品质和广受欢迎的群众基础。清代中叶,成都皮影戏广泛地活跃于成都东大街、署袜街以及全城的会馆、会所、庙会等场所,吸引了一大批观众。到光绪三十年左右,成都皮影戏已成为一种成熟而影响力大的民间艺术,并辐射至周边少数民族地区。

成都皮影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也一直与川北皮影和陕西皮影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在成都附近的绵阳、阆中、南充等地区,至今仍有许多农民皮影班,活跃于乡村和田野。三台县熊维生皮影班、南部县何正同皮影班、阆中县王文坤皮影班都在当地享有很高声誉。

现在,成都皮影戏的主要演出和展示基地设于成都木偶皮影艺术剧院,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剧院在皮影表演、影偶刻制、舞台设计方面都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使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散发出新的活力。同时,成都皮影戏的影偶和道具在一些文化机构中也有丰富的收藏。如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影偶就被大量收藏于成都博物院、四川大学博物馆四川博物馆、四川省群众艺术馆、绵阳市博物馆以及部分区县文化馆中,为研究成都皮影戏艺术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尤其是成都博物院收藏的皮影藏品,内容涵盖了包括成都皮影在内的中国各地皮影文物,数量之多堪称国内罕见,这也为成都皮影及中国皮影艺术的形成、发展和演变提供了大量一手的研究资料。

皮影造型

成都皮影,属四川西路皮影,古朴、庄重、典雅、大气的造型特点在中国民间艺术中独树一帜,它美观华丽、雕工精致、线条流畅,设色古朴不失鲜艳,其大气、典雅的特点,给人以智慧和深邃感觉,使人一见倾心。皮影的造型全靠手上功夫,从一张牛皮雕刻成千万美丽的影子,再幻化成百千感人的故事,小小的影子既能让人悲悯剧中人,也能跟随它一起欢天喜地的迎神祈福。

皮影从雕刻开始,就得经过精心挑选,用上等牛皮,经过制作除掉毛发和血水,将四周穿孔晾干,到最后制作成半透明的皮子,雕刻前用水润湿再按照皮影模子画出外形和轮廓,然后用铳子、刻刀等工具雕刻。虽然各地的皮影造型大不相同,但雕刻的过程却都大同小异。

成都皮影按照尺寸大小,分为大皮影和中皮影两种。大皮影身高六十至七十厘米,中皮影身高二十至三十厘米,影人按角色造型不同,由十一至十四个可活动部位组成,手上关节处比北方影人要多出一节,即手指和手掌关节分开,这就使得皮影戏演出起来更加细腻、生动。影人大多采用单眼侧面造型,使得影人在表演时候紧贴窗户上的剪影效果更为明显。个别神怪形象使用正面或者七分脸造型,形象更加鲜明,个性突出,给人印象深刻。影人分为生、旦、净、末、丑五大类,不同影人身段造型使用不同的雕刻花纹,再配以不同的头子,就能成为不同的角色。成都皮影雕刻刀法以镂空为主,兼具多种形式的图案纹样,最常见的有蟒纹、雪花纹、梅花纹、菊花纹、水纹、豹头纹、虎头纹、羽纹等图案,总体特征是大额头,蒜头鼻,上唇向外微翘,下颚紧收,以充满智慧的形象展现于人,又不失含蓄典雅。

生角造型中,圆睁的大眼使影人显得炯炯有神,尤其是武生造型,着装多镂刻雪花、梅花等纹样,细致紧密的铠甲造型,北方影子中称之为“靠”。有些在胸部、膝盖等关节处镂刻虎头或豹头纹,疏密有致,配上帅盔即是将军,配以一般的武生头子极为士兵,威武雄壮的形象展现得恰到好处。千变万化,奇妙莫测,一切全掌握在操纵影子的艺人手中。

旦角造型中,微微翘起的小唇,长长的眉线,上挑的眼尾,含蓄中带着活泼。小旦着花衫,雕刻菊花、兰花等纹样,闲散而有序的分布于影人的全身,展现出温柔娴淑的特征,武旦配羽纹,再戴上风帽,风尘仆仆,侠女上路的感觉一观就能感受到。再辅以精致的发式,简洁的小脚,使得影人端庄而又不失妩媚。

净角造型中,圆圆的额头,大睁的眼睛,谨慎而又智慧的形象不宜于表。

丑角造型中,有在面部施以显眼的颜色或使用滑稽的着装,有的大大镂刻眼部,似鱼状的眼睛,紧抿着小嘴,下颌向里收紧,简洁的几根线条就能展现出诙谐、逗趣的特征,看后让人忍俊不禁。

一些道具和场景的造型,也刻画得十分得体。无论是简洁高挑造型的落地灯具,抑或是自由自在游弋在水中的小金鱼,还是那高挑的梅瓶花架,都能体会到成都皮影在造型上刻意为之而又不做作的造型特点。

成都皮影设色大方得体,基本以红黄绿黑白为主。大胆使用色彩对比,使影人显得古朴大方。特别是黑,红大色块的经常使用,让整个影人变得沉稳,经过几百年的时光,更能显现出独具的魅力。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