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家川街道河西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成家川街道河西村位於潞城市東南17公里,全村101戶,305人,其中勞力120人,糧田總面積680畝,果園20畝。[1]
中文名: 河西村
行政區類別: 村
地理位置: 潞城市東南17公里
人口數量: 305人
戶 數: 101戶
目錄
基本信息
成家川辦事處河西村位於潞城市東南17公里,全村101戶,305人,其中勞力120人,糧田總面積680畝,果園20畝。歷史遺蹟有明朝的三教廟。村主導產業主要以種植業和勞務輸出為主,村黨支部共有黨員23名,支村委成員3名。近年來,在辦事處黨委和辦事處的領導下,河西村黨支部、村委會急群眾所急,想群眾所想,通過調結構,建設施,變環境,村中各項工作邁出了新的步伐。拓寬增收渠道,發展特色種植80畝,戶戶通水泥路入戶率達到100%,戶戶吃上了自來水,看上了閉路電視,開通了農村信息文化網站和黨員現代遠程教育網絡,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建立起衛生長效機制,村容村貌明顯改善,改變了生態環境。自開展「六村聯創」活動以來,我村實現了街道硬化、綠化、淨化,一舉改變基礎設施落後和髒亂差的狀況,舊貌換新顏,讓人賞心悅目。立足實事工程,創戶戶通水泥路先進村為實現巷巷硬化,戶戶通達,村容整潔的目標。在去年已完成戶戶通水泥路85%的基礎上,今年我村完成戶戶通水泥路780米,截止目前戶通水泥路達100%,同時我們建立了長效的公路養護管理制度。由黨員分段看護,確保路面完好率達到90%以上。緊抓綜合治理,創建平安先進村今年我們村把落實綜治工作,創建和諧河西作為新農村建設的重頭戲來抓,由村幹部帶頭,上下聯動,積極倡導無暴力,無犯罪,無違法的「三無」文明戶宣傳,努力做到「四防」即:防拐賣、防盜竊、防搶劫、防隱患。確保全村社會治安秩序良好,村風民風和諧穩定。大力發展勞務輸出,創推進產業化發展先進村。在推進工農產業發展的同時,不斷加大勞務輸出的力度。強力實施適用技術培訓,拓寬農民工的就業渠道;加強對外溝通聯繫,及時提供務工信息、維權、幫困等服務,積極開展為留守家庭排憂活動。全村勞務輸出150餘人。戶均外出務工人員達1.5人。在今後的工作中,河西村將緊緊圍繞辦事處「六村聯創」工作目標,進一步提高認識,明確目標,強化責任,以更加飽滿的工作熱情,敢為人先的創新意識,逢星必爭的進取精神,再上台階,再創佳績,不斷實現我村各項工作又好又快發展。如今的河西村,道路平坦,環境整潔,房前屋後花草樹木濃妝淡抹、交相輝映,處處呈現出「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新農村建設景象。
村名由來
因下社村取名為西岸得名。後建村取名河西。
政區沿革
清朝初期,約公元18世紀中期建村。一直沿革至今。
村制劃分
2012年末,為成家川辦事處河西村民委員會,下設3個村民小組。
經濟概況
農業
2012年末,有耕地面積921畝,人均2.3畝;林地面積281畝。糧食作物以玉米、小麥為主。2012年,生產糧食480噸,人均155千克。主要經濟作物有棗樹、柿子樹、核桃樹等。
畜牧業
以養殖為主。2012年生豬飼養量150頭,年末存欄150頭;羊飼養量120隻,年末存欄120隻;牛飼養量3頭,年末存欄3頭;家禽飼養量200多羽。
林業
截至2012年末,累計造林500畝,其中經濟林150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500多株。2012年水果種植面積50畝,產量20噸,主要品種有蘋果、杏,其中杏5噸。
工業
1969年-1981,年有集體企業修配廠1家,職工人數10餘人、實現產值5萬元;1999年-2008年,個體企業洗選礦1家,職工人數35人,實現產值20萬元。 2012年,擁有大型農業機械3台(輛),農民人均純收入6000元。
商業網點
2012年末共有商業網點1個。
人口面積
2012年末,全村105戶。轄區總人口310人,其中,男性149人,女性161人。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2012年,人口出生率0.13‰,人口死亡率0.4‰,人口自然增長率-0.01‰。轄區東西最大距離2.5千米,南北最大距離3.5千米,總土地面積8.75平方千米。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35.4人。
自然條件
地形地貌
地處潞城市成家川辦事處東,丘陵山區,主要山脈為禹王山,境內最高峰為禹王山。
水文
境內河道屬漳河流域,河流總長度1.1千米。有機井1口,水澆地200多畝(重點介紹農村自來水工程)。
自然災害
主要自然災害有旱、洪水等。旱災害年均發生0.3次,主要發生在11月至5月,最大的一次發生1998年5月。洪水災害年均發生0.02,最大的一次發生在1993年6月。
視頻
成家川街道辦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