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感觉记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感觉记忆,又称感觉寄存器或瞬时记忆,是感觉信息到达感官的第一次直觉印象。来自环境的信息首先到达感觉记忆,如果这些信息被注意,则进入短时记忆。各种感觉信息在感觉寄存器中的存储形式是视觉表象和声音表象,称视象和声象[1]

基本内容

心理学家假设每一种感觉通道都有一种感觉记忆,每一种感觉记忆都能将感觉刺激的物理特征的精确表征保持几秒钟或更短的时间。

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它是一种原始的感觉形式,是记忆系统在对外界信息进行进一步加工之前的暂时登记。图象记忆是感觉记忆的主要编码形式。斯伯林的局部报告法证明了感觉记忆的存在。

持续时间仅约1秒钟的记忆。又称瞬时记忆。一切输入记忆系统的信息,首先必须通过感觉器官的活动产生感觉知觉。当引起感觉知觉的刺激物不再继续呈现时,其作用仍能继续保持一个极短的时间。这种短暂的保持就是感觉记忆。由于它就像登记一样把输入的信息记录下来,故又称感觉登记。

进入感觉记忆的信息以感觉痕迹的形式被登记下来,其特点是:①信息完全依据它所具有的物理特性编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②作用时间短。视感觉记忆约为0.25~1秒;听感觉记忆虽可超过1秒,但也不长于4秒。③一般认为感觉记忆的容量为9~20个字母或物体,有时更多些。④感觉记忆痕迹很容易衰退,只有受到特别注意的材料,才转入短时记忆,否则就会很快消失。

美国心理学家G.斯珀林1960年首先提供了感觉记忆存在的证据[2]。他在做记忆实验时发现,许多被试虽只能报告出4、5个字母,却声称他们所看到的比所能报告的要多。为了查明被试究竟是没有看清这些字母还是看到后又忘了,他创造了部分报告法。它与传统的研究方法不同。过去的记忆实验,总是要求被试将他记住的东西全部报告出来,以此计算回忆的成绩,可称为全部报告法。斯珀林则让被试只报告所记住的一部分东西。他用速示器向被试呈现一张有12个字母的卡片,字母分上、中、下 3行,每行4个,呈现时间50毫秒。呈现毕,立即将高、中、低3种声音按随机顺序给被试其中的一种。要求被试听到高音信号,就立刻报告上面一行字母;听到中音或低音,就报告中间或下边一行字母。结果表明:若声音恰在刺激卡片刚刚消失时呈现,被试能报告出所指定的任何一行字母的76%。既然任何一行字母被试都能报告出来,就可以推算出他瞬间保持的应为12×76%=9.12个字母。这与前人关于瞬间只能辨认4个物体的结论有很大差异。斯珀林据此提出,人的记忆系统中还存在一个独立的感觉记忆阶段。

有些实验证明,若把回忆与视觉刺激终止之间的间隔延长,回忆成绩就明显下降。声音信号延迟0.15秒呈现,回忆成绩就降为立即回忆的60%;延迟0.3秒,则降为55%;延迟1秒,就降到4或5个字母了。斯珀林认为,所谓记忆或知觉范围是4、5个项目的传统说法,反映的并非信息存储系统最初阶段的容量,而是在映象消退之前转入下一个记忆阶段能够提取出来的信息数量。

视频

感觉记忆 相关视频

普通心理学—感觉记忆
感觉记忆的含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