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情系故鄉那條河(董述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情系故鄉那條河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情系故鄉那條河》中國當代作家董述華的散文。

作品欣賞

情系故鄉那條河

我的故鄉坐落於大西北最偏僻、最荒涼、最乾涸、最貧瘠、最落後的寧夏西吉縣紅耀鄉。這裡與甘肅最貧困的會寧縣接壤,所以也就一併成名,成為祖國地圖上屈辱的板塊,曾經被載進扶貧項目的西海固人永遠低着頭走自己艱辛的創業之路!

十年九旱的家鄉,用俗語解釋為「靠天吃飯",更透徹的意思為如果天不下雨就吃不上飯。窮苦的老百姓不但顆粒不收,就連喝水都成為難題,意味着各種牲畜、動物都得渴死或餓死,多麼可怕的不毛之地!於是,下雨便成了整個村子人的渴望和企盼。也就是在這樣的境遇中,我喜歡上了故鄉這條河。因為缺水,村民們不敢浪費每一滴水源,水和糧食也就同樣珍貴。人們即使穿着濃腥汗臭的衣服也捨不得去洗,只因為缺水。山上的麻油蒿子、草葫疤子、狗尿草、駱駝蓬都被人盡數鏟去當做煮飯的柴火,壘在了自家大門前和院子裡,甚至連同那帶棘的毛毛刺和狗牙刺都砍了個盡光。大山被人們修理成了一個個剃度的「和尚」,默默地站在那裡。惡性循環導致嚴重的水土流失,破壞了大自然生態氣候,人們自食其果。醒悟不了的人們卻大搞迷信祈福、求雨、誦經、祭祀,把希望寄託給上天,餵飽了一批「陰陽風水」先生。

正是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中生存,門前那條「救命河」與我們一家結下了不解之緣。朝夕相處並陪伴我們走出困境,同我們建立了無以言表的深厚感情。春天來臨,我禁不住大人們的催促,一次次去查看冰塊是否融化。當那淙細小的溪水開始流淌,我便扛着鐵鍬在溪旁挖一條小渠,小渠另一端挖一個圓形的坑,深度二尺有餘,能盛滿一桶水為宜。將融化後的細流引入坑中,便匯聚成一汪清泉。然後便用桶盛了,用木扁擔挑回家飲驢子和羊,當然人也吃一樣的泉水,很咸。挑得水多了可以洗自己散發着汗臭的衣領、褲子和鞋子。我常常在夏天最炎熱的季節,跳進小泉之中去泡澡,有時將全身衣服丟進水中洗了,曬在河床之上的草尖上,像個泥鰍蹲在泉邊搓腳丫,等待衣服曬成半干,便又匆匆穿上去了。小河是由東至西橫穿過村子,將村中南北道路切割成兩個板塊,要去南邊干地里農活,小河是必經之路。所以村民們便找些木頭樹枝之類搭建一個簡單的木橋供牛羊騾馬和行人通過。夏季的傍晚時分,小河別有一番熱鬧,四面八方的牧童都將牛羊騾馬趕到河邊飲水,於是便會聚積很多的人,幹活歸來的、挑水的、飲牲畜的。牛兒「哞哞」,羊兒「咩咩」,大人小孩的吆喝聲摻和在一起,勾成一幅暮色聚會圖,勝過平日裡村鎮上的集市。

[1]

作者簡介

董述華,中國散文網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