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後浦陳氏祠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後浦陳氏祠堂位於台灣金門縣金城鎮。金城在過去又稱為後浦,沉澱六、七百年的人文歷史,是金門政治和經濟的首善之區;而小鎮中擁有豐富的文化古蹟、閩南文化、僑鄉文化及戰地文化的時代縮影,充滿濃郁的歷史長廊意味;且因其優異的地理環境位置,從古至今金門最熱鬧的城鎮非金城鎮莫屬。[1]位在金門的陳氏家族散居各地,人丁興旺,為金門第ㄧ大姓,有「十三陳」之稱,後埔的陳氏大宗祠潁川堂,為金門「十三陳」的總祠,燈號「太子太傅」。陳氏大宗祠為採木構傳統建築,二落九架樑及三開間的格局,本體牆身材料為斗砌磚牆、平砌石牆;建築正面門柱及內部都刻有對聯,屋頂為綠色筒瓦,石雕多採泉州白石及青斗石,木頭部分有鏤空透雕與彩繪。其中,點金柱上有清宣統2年(1910)完成的鎏金式對聯,堪稱金門之最;此外,陳氏宗親於明清兩代計有進士13 位,其匾額均懸掛於忠賢祠,為一大特色。[2] >並於民國86年在宗祠前的入口處,由陳重光出資建造一座四柱三開間石雕牌坊,石材及雕工均取自大陸,紋飾雕工細緻,加上宗親會總幹事等捐贈舖設的條狀石埕,使得整座宗祠更顯氣勢磅礡、巍峨壯觀。


景點介紹

後浦陳氏祠堂採閩式古廟造型照片來自金門觀光旅遊網

位於金城西門的陳氏大祠穎川堂,建於1904(清朝光緒30)年,後花費6年的時間才完成,為陳佐才等人所建,為紀念前人奔走締造的艱辛,東廂房特設立1間「祿位廳」予以供奉;為了永續經營,1963年,陳氏族人將祠堂東廂改為市樓店屋,將其劃分為12個單位,按屋收取租金,1974年重修。[3]而後浦陳氏祠堂建築格局為二落大厝,建築正面門柱刻有對聯,樓房石雕裝飾細膩精緻,與山后海珠堂和王姓宗祠同為晚清成熟的建築作品。宗祠前方立有台灣商賈陳重光所捐建之四柱三開間的花崗石坊,更顯其陳氏宗族情誼。[4] 有著百年歷史的「陳氏宗祠」為金門陳氏宗親會的公有財產,2009年在陳氏宗親的支持下,排除興建大型現代建築,以修復的方式,保存建築原貌並活化再利用,以藝文特區方式發展,特區內共有16間房子以L型分布,造就了知名的「後浦16藝文特區」,並邀請新興文創店家進駐,為後浦城區注入文化軟實力,並成為當地知名的旅遊景點之一。[5]

固定每年兩次的重要祭祖儀典以表慎終追遠

後浦陳氏祠堂匾額照片來自金門觀光旅遊網

位於金門的後浦陳氏祠堂,為表示慎終追遠之意,金門地區潁川堂陳氏宗親會大宗祠每年都會有固定兩次的重要祭祖儀典,分別是每年的農曆正月十八日以及農曆十月十八日這兩天來舉行。祭祖儀典當日會由陳氏宗親會理事長率領地區「十三陳」的各股宗親代表、長老、宗親會理監事等人,遵循古禮祭典儀式,虔誠的向祖先祭拜,展現宗族的凝聚力量,並彰顯了宗親緬懷祖德、飲水思源以及崇祖敬宗的傳統美德。除了虔誠地向祖先敬拜,行三獻禮,儀式十分地莊嚴且隆重外,亦充分顯現出子孫後代團結一致,追本溯源、宏揚祖德的敬意。並藉由祭祖儀典的舉辦,除了表達慎終追遠的無盡孝思外,也藉此機會增進宗族情感交流,促進團結互助合作,是金門當地陳氏宗親年度重要盛會之一。[6]

視頻

【《傳薪》—新埔陳氏宗祠紀錄片】

【「金門旅遊」陳氏宗祠附近舉行的音樂會】

【110年金門陳氏大宗祠春季祭祖】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