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张秀亚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张秀亚
出生 1919年
国籍 中国
职业 作家
知名作品



张秀亚(1919年9月16日-2001年6月29日),中华民国知名女作家河北沧县人,辅仁大学西洋语文系学士、历史研究所硕士。曾任静宜大学、辅仁大学研究所教授。创作风格新颖清丽,意境深远,著作有散文小说、翻译、方块、艺术史等八十馀种,有“北方最年轻女作家”之称。

1936年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说集《大龙河畔》于天津海风社出版。以散文最为著称,深受广大读者喜爱,作品曾获台湾文学贡献奖等多种奖项。[1]

2001年,6月29日在美国去世,因其文学及翻译作品对中西方文化之贡献,美国会将张氏生平列入永久记录。

早慧的文学少女

崛起于五○年代台湾文坛的张秀亚,1919年9月16日出生于河北省沧县。自幼受文学熏陶,四岁即开始认字。七岁时举家迁天津后,入天津贞淑小学就读。九岁时因大量阅读各种文艺刊物,逐渐开启小秀亚创作的兴趣,始于各大报纸之儿童周刊发表文章。

1932年以优异成绩考入颇负盛名的河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与作家罗兰王怡之为同窗好友。求学期间成绩优异,曾获得全省师范会考第三名。此时的张秀亚在师长的鼓励及自我的期许之下,开始以“陈蓝”、“张亚兰”的笔名发表文艺创作,在女师前三年频频向天津《大公报》文艺副刊投稿时,受到名作家沈从文及主编萧乾的鼓励。十五岁更常发表诗作于校刊,成为同学口中的“小小诗人”。高中时代出版第一本散文小说合集《大龙河畔》,赢得“北方最年轻作家”的称号。1937年,写成八千字散文〈寻梦草〉,发表于10月21日大公报散文特刊,与名作家何其芳散文同版刊出,当时她还是十八岁的中学生。而更巧合的是,在数年后的张秀亚凭著自己的努力及才学,被称作传承何其芳美文风格的女散文家。[2]

其著作有诗集《水上琴声》,散文集《三色堇》、《牧羊女》、《爱琳的日记》、《北窗下》、《湖上》,小说集《寻梦草》、《七弦琴》,加上翻译与合集选集等总计六十馀种,三十年间不但著作等身,也获奖无数如:中国文艺协会首届散文奖、妇联会新诗首奖、中央妇女工作会首届文艺金质奖章、中山文艺奖散文奖等。直到新世纪的2001年,仍获台北中国文艺协会颁发的“终身成就荣誉奖章”。[3]

女性抒情散文之典范

张秀亚的抒情作品从战后五○年代起,便陪伴著当时无数青年读者成长,散文集《北窗下》在数年之内印行二十几版,可见它受欢迎的程度。刚踏入文坛的文艺青年,多将其作品奉为经典,日夜诵读,因而深刻影响了许多后来写作有成的文坛后进,如:喻丽清吕大明等女性散文作家。喻丽清就曾以〈北窗下的牧羊女〉一文说明她与张秀亚之间的师承关系。

张秀亚文艺创作开始得很早,与同辈作家林海音一样,都崇拜欣赏京派女作家凌淑华英国意识流作家吴尔芙等,并从中吸取创作养份。高中刚毕业的张秀亚,就曾亲自上北京拜访他心目中的大作家凌淑华。就文学创作观而言,她认为写作取材可大可小,但要从小处著手、往大处著眼;微小的题材,经过创作者的慧心诠释和妙笔描绘,一定能写出人性的光辉和宇宙间的真理。她说过:“自生活的最细微处,反映出那颠扑不破的真理”。她早期写作题材,多属幻思梦想等个人悲喜,风格隽逸空灵,透发著浓重的伤感与幽怨,字里行间带一种烟水迷离的韵致。而在经历人生种种磨难的中年之后,写作文风逐渐贴近现实,更注重真实生活所能带来的启发,擅长于微小的日常琐事中见微知著,从一粒细砂,一片花瓣,一点星光,绎寻出对人生的深厚启示。

她的散文婉约优美,更善于用象征手法创造意境,形成一种朦胧而空灵的美感,诗人痖弦认为这是接续何其芳散文的“美文笔法”,痖弦说:“张秀亚作为承继他的美文传人,台湾文坛不作第二人想。”而张瑞芬从台湾女性散文史的角度观察,认为其文章风格,正好是融合“文人传统”、“中国想像”、“女性特质”三者合一的抒情美文,堪称台湾女性散文“古典书写传统”之典范。

张秀亚作品横跨新诗、散文、小说、翻译四大领域,而以散文创作最受人注目。而她小说处理的,也多半是凄迷如梦的爱情故事,流贯其间的,也仍是作者一份诗意的忧郁之情。比起小说,其散文主题的面向较广:从五○年代“平凡、素朴而诗意化的”文字铺陈,到六○年代展现生活中“最细微琐碎却颠扑不破的真理”;七○年代因厌倦都市生活而归趋田园的平淡风格,至八○年代的“回顾历来创作的足迹”。刘登汉编著的《现代台湾文学史》分析张秀亚的散文创作技巧,认为她以“虚实结合、意象动人”的手法,“抓住带有本质特征的细节加以重点刻画,反复宣染,以尽其意。”

张秀亚作品以《三色堇》、《北窗下》、《曼陀罗》、《牧羊女》最受读者喜爱,不仅在两岸及华文世界畅销一时,其中一部份更编入台湾中学及大学国文教材中,数十年来对华文文坛有深远影响,美国三所大学曾以“张秀亚”作为专题研究。虽然散文技巧日新月异,但张秀亚温婉的散文风格,仍常存于读者的心目中。张女士晚年移居于美国与儿女同住,于2001年6月29日,病逝于美国加州橙县医院,享年83岁。

作品

《三色堇》。

《北窗下》。

《寻梦草》。

《牧羊女》。

《曼陀罗》。

《我与文学》。

《凡妮的手册》。

《怀念》。

《少女的书》。

《湖上》。

《爱琳的日记》。

《两个圣诞节》。

《张秀亚散文集》。

《张秀亚选集》。

《诗人的小木屋》。

《湖水.秋灯》。

《水仙辞》。

《天香庭院》。

《人生小景》。

《心寄何处》。

《书房一角》。

《写作是艺术》。

《石竹花的沈思》。

《白鸽.紫丁花》。

《与紫丁香有约》。

《海棠树下小窗前》。

《月依依》。

《感情的花朵》。

《女儿行》。

《在大龙河畔》。

《幸福的泉源》。

《感情的花朵》。

《女儿行》。

《那飘去的云》。

《寻梦草》。

《张秀亚人生情感散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