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张德铭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张德铭

图片来历介议员

中华民国(台湾)政治人物

个人资料

性别

学 历

  • 平镇乡宋屋国小
  • 大同中学初中部
  • 成功中学高中部
  • 台湾大学法律系司法组毕业 1960年

经 历

  • 华南银行业务员
  • 律师
  • 第一届第三次增额立法委员
    (1981年-1984年)

张德铭(1938年-)桃园平镇人,中华民国台湾律师、政治人物。曾以无党籍身份在台湾省第二选区(桃竹苗 )当选为第一届第三次增额立法委员

生平

张德铭出生于桃园市平镇区大同中学初中部、成功中学高中部、国立台湾大学法律系司法组毕业,毕业后任职华南银行业务员。

自华南银行离职后张德铭台北市杭州南路一段台大法学院旁开设一家律师事务所,陈淑暖(后来任民进党宜兰县议员 )与傅云钦(后来任建国广场负责人)曾在此担任法律助理,林勤纲(后来任台北地检署主任检察官)曾在此担任律师。

1972年,张德铭林义雄姚嘉文等青年律师在台北共同创办“平民法律服务中心”免费为贫民提供法律服务,姚嘉文任指导委员会主任。

民主运动

1977年县市长选举,参加桃园县县长选举的候选人有中国国民党籍候选人欧宪瑜、及遭开除党籍的许信良许信良的参选获得党外的支持,其中知名党外人士有张德铭黄玉娇吕秀莲等人为其助选,林正杰许国泰林清松邱垂贞等人也为其站台。1977年11月19日,中坜事件发生。张德铭为事件中被告伪证罪邱奕彬担任辩护律师,在该件官司败诉后著有《公道何在》一书。

1978年,张德铭投入中央民意代表增额选举,于台湾省第二选区竞选立委。然而因发生美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而推迟,在此次选举中参加竞选的张德铭也不得不停止竞选活动。

1979年美丽岛事件发生后,康宁祥紧急联络党外律师张德铭,为美丽岛事件的被告们组成了一个辩护律师团。被张德铭通知的律师里包含海商法律师前总统陈水扁,最终陈水扁答应为黄信介辩护。日后陈水扁曾回忆1980年2月23日张德铭的那通电话,改变了他的一生。

1980年6月11日,国民党政府宣布年底举办中央民意代表增额选举,幕后协调筹组“美丽岛事件辩护律师团”的张德铭角逐第三次增额立法委员选举,顺利当选立法委员。

1981年省市公职人员选举中,党外通过集体推荐制获得丰硕的选举战果。此后,作为党外主流领袖的康宁祥与同为立法委员的张德铭黄煌雄讨论到党外应当拓展外交。1982年6月29日起,康宁祥张德铭黄煌雄尤清应“北美洲台湾人教授协会”邀请,进行了为期40天的访问美国日本之行,史称“党外四人行”。此行中,四人向美国方面提出,台湾前途由台湾人民决定,台湾应释放政治犯、开放党禁报禁、全面改选中央民意代表,美国要继续向台湾提供防御性武器。四人有关台湾人权的言论令台湾的国民党当局难堪,但要求美国确保台湾安全的言论又令国民党当局欣喜。本次访美在美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对于有关美国停止售台武器问题的谈判,对美方起到一定程度的影响。1982年8月7日,四人回到台湾。此行是首次有独立于国民党之外的高阶层台湾人政治领袖访问美国。但此访美行在党外未获普遍支持,特别是党外新生代并不支持,反而怀疑四人是为国民党做说客。

1982年5月中旬,党外立法委员为审查警备总部预算,指定警备总司令到席接受质询,但被警备总司令以军令、政令系统不同为由拒绝。这引起张德铭的不满,遂发动党外人士杯葛。但国民党在立法院出动足够人数以便表决,党外人士认为杯葛无法奏效,遂提出三个条件与国民党谈判,国民党立法委员党团书记长周慕文随即同意这三个条件,党外人士放弃杯葛。此后,许荣淑发行、林世煜主编的《深耕》杂志公开指责放弃杯葛是康宁祥“放水”,刊登王丽美李敖林世煜张明雄邱义仁)等人的“批康”文章,这掀起了历时三年多的党外杂志“批康运动”。该运动争论的焦点是党外运动的路线,其中也搀杂了权力之争、派系之争、个人恩怨等等。

1983年12月,在立法委员增额选举中,党外新生代吴乃仁邱义仁林世煜等通过《生根》杂志(即原《深耕》杂志)推出的“美丽岛系统连线”候选人获得大胜,而以康宁祥为首的党外主流系统遭遇惨败,“党外四人行”中的康宁祥张德铭黄煌雄均落选立法委员。

1985年,在县市长及省市议员选举前,党外的两个主要团体“党外编联会”(以新生代为主)、“党外公政会”(以公职人员组成)在新任公政会理事长尤清的协调下由互斗转为合作,共同成立“1985年党外选举后援会”,推荐42位候选人,其中包括在台北市第四选区参选台北市议员的张德铭。1985年11月选举完成,张德铭在第四选区以最高票当选。

1986年2月间,台湾各地党外纷纷筹备设立公政会分会,受到国民党劝阻。1986年4月9日,蒋经国指示12位国民党中常委研议六大政治议题,其中也包括政党问题。1986年4月12日,康宁祥宣布正式向公政会提出设立分会申请,立即引发其他地区的党外人士跟进。4月26日,公政会举行大会,选出新任理事9人(尤清游锡堃林正杰张德铭林文郎陈水扁张俊雄谢长廷颜锦福)、监事3人(黄玉娇康水木周伯伦),并且宣布经理事会同意成立的公政会各分会。随后,公政会各分会的成立问题引发政潮,党外势力也因此再度陷入内斗。

1986年9月28日,全国党外后援会召开,游锡堃担任大会主席。第一项议案为尤清提出的组党议案,获大会鼓掌通过。当天下午,利用大会间隙召开新党发起人会,由费希平主持,朱高正突然在发起人会上提出今天宣布新党成立的主张,立即获得张贵木张德铭谢长廷等人的同意,最终当天大会宣布民主进步党正式成立。

1986年11月10日,民进党11位中常委在台北市元秾茶艺馆选举民进党第一届主席,费希平以一票之差败给江鹏坚康宁祥执意支持费希平竞选党主席,身为康宁祥“最好的兄弟”的张德铭难以忍受康宁祥此举而在党主席选举中投废票,结果是一直对创党时机有所保留的江鹏坚当选民进党第一届主席。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