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寒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張寒杉 |
中文名稱;張寒杉 國籍; 中國 民族;漢 出生地;貴州貴陽 出生日期;1880年 逝世日期;1969年 籍貫;陝西咸陽 |
張寒杉(1880~1969)生於貴陽。名靖,字寒杉,亦作寒衫,號仲民,別號金築村民、木雞散人、傳硯庵主人、梅影萬樹庵主人。陝西咸陽儀鳳街(今屬咸陽市渭城區)人。 張寒杉一生精研文史,學識淵博,並且擅長詩詞、書畫。[1]
個人生平
早年留學日本攻研史地,歸國後入宋教會創辦的 中國圖書公司任編纂,1929年任上海大廈大學教授。1932年應聘赴西安為楊虎城夫婦講授文史、書畫,並在當地組織"西京金石書畫會",曾著有《碧澄樓史界拾遺錄》,同時宣傳反清革命,喚醒民眾。後受孫中山委託,往南洋三馬林(印尼三寶壟)、錫蘭(斯里蘭卡)等地,向華僑宣傳孫中山之革命綱領,並為革命募捐籌款。1911年回國參加辛亥革命。1915年在蔡鍔麾下討袁。後唐繼堯主黔,委張為貴州省國稅廳籌備科科長。張懷着興利除弊的願望進入官場,孰料官場積弊日久,貪污成風,他以一介書生,一籌莫展,且連遭攻擊,遂退出政壇,去上海在宋教仁創辦的中國圖書公司任編纂。[2]
1917年,張去廣州入孫中山大元帥府所屬的大理院任推事兼審判庭庭長,負責審理四川積案,約年余,又負責審理貴州積案,到大理院貴州分院任院長。因不願隨波逐流,又憤然離去,再轉上海,以教書為業。1929年後,歷任上海公學、貴州法政學校、上海大夏大學等校教授。1932年淞滬抗戰爆發,大學關閉,張失業賦閒。經同鄉、國民政府審計部副部長李元鼎致書楊虎城,受楊約請始攜眷歸陝擔任楊的秘, 並與黨晴梵、 寇遐、張潔夫等籌組西京金石書畫會,出刊《西京金石書畫集》。
1936年西安事變後楊虎城被迫離陝出國,張遂閒居西安。1945年陝西當局曾聘其為省政府掛名秘書,1948年因受當局非難,不再領省政府薪水,到成都開設小書鋪,艱難謀生。
新中國成立,張欣喜若狂,攜帶藏書於1951年歸陝,參加了九三學社。歷任上海大廈大學教授,西北歷史文物研究會副主任、西北行政委員會參事、西安市各界人民代表會議代表、陝西省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政協陝西省第二、三屆委員會常委,陝西省文史研究館館長暨中國美術家協會西安分會副主席。此時,張雖年高八旬,公職繁多,但從不言苦,勤懇工作,精研書畫,更關心青年一代的成長,經常與青年講解詩文、討論書畫。張早年曾跟隨山東聊城楊以增學書習畫,並與名畫家陳師曾為友,故其書畫自成一家。
晚年嗜畫梅,曾自號梅影萬樹庵主人,寓愈老彌堅之意。"文化大革命"中受衝擊。
個人作品
《茶花水仙》、《風竹紅梅》、《松石圖》等等。張寒杉先生的作品曾經多次在海內外展出,並且享有盛譽。曾出版有《張寒杉草書千字文》、《張靖墨跡》、《篆隸形影》以及個人畫輯等等。
著有《篆隸形影》《張靖墨跡》《張寒杉草書千字文》等,其書畫也已影印行世。
遺墨--書毛澤東詞 《憶秦娥·婁山關》
人物評價
他的書法,各種書體均遒勁雄健,蘊藉典雅,並且尤精篆書和草書,運筆流暢,自然渾樸,書卷氣高,金石味濃。
在草書方面,他曾細心揣摩明朝黃道周、宋克、張瑞圖等大家作品, 並且融入自己的草書創作中,形成了筆筆有力、渾厚遒勁、氣韻貫通的特點,在樸拙剛勁中顯出俊逸瀟灑之意。
他的繪畫,尤其擅長梅蘭、山茶,松竹牡丹,格調高雅,風格獨具。
參考資料
- ↑ 長安宗師張寒杉,自成一家,被譽為「關中一派」 , 快資訊 2021-03-24
- ↑ 書畫家張寒杉 , 360doc個人圖書館 2017-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