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异乡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内容简介

★张爱玲自传性散文遗稿首度公开

直观生动地了解张爱玲的生活及其人生中某个关键日子

◎了解张爱玲在农村过年以及农民生活等等细节

◎了解张爱玲人生中某个重要的日子

◎了解张爱玲传奇一生的第一手资料

★《异乡记》里有些散句,不需要context,也可以兀自燃烧。——刘绍铭

《异乡记》为张爱玲当年从上海到温州寻访胡兰成时写下的所见所闻。

书中记载了张爱玲在农村过年、看见杀猪、农民生活等细节,精练的文字佐于真挚的情感流露,使得通篇读来生动有趣,农村百景跃然纸上。

此外,这部作品不仅记录了张爱玲人生某个重要关键日子,书中文字更成为她日后创作《倾城之恋》、《秧歌》、《怨女》,甚至是《小团圆》等作品的灵感来源。

张爱玲文学遗产继承人宋以朗表示:发表这篇轶稿的原因是,“《异乡记》的发表,不但提供了有关张爱玲本人的第一手资料,更有助我们了解她的写作意图及过程……”。

作者简介

张爱玲本名张煐,1920年9月30日生于上海,中国现代作家。漂泊于上海、香港、天津、美国,成就传奇一生。张爱玲的家世显赫,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晚清洋务派领袖、朝廷重臣李鸿章的长女。

1932年,张爱玲在圣玛利亚女中的校刊上发表了她的短篇小说处女作《不幸的她》。1933年,在该校刊发表她的第一篇散文《迟暮》。1934年,张爱玲完成《摩登红楼梦》,父亲张志沂为之撰回目。1943年和1944年的两年中,连续发表多篇轰动性的中短篇小说,包括《沉香屑第一炉香》、《倾城之恋》、《金锁记》等,在沦陷时期的上海一举成名。1944年8月,胡兰成与张爱玲在上海秘密结婚。这之后,她又经历了与胡兰成的分手,以及其父去世等事情。于1955年,张爱玲赴美国定居并结识了她的第二任丈夫赖雅……1967年10月8日,赖雅去世,张爱玲开始将清朝的长篇小说《海上花列传》 翻译成英文。

1995年9月8日,张爱玲被发现逝世于加州韦斯特伍德市罗彻斯特大道的公寓,终年75岁,其遗物则由友人宋淇、邝文美夫妇处理,其中大部分交由皇冠出版社收藏。

原文摘录

生命是像我从前的老女佣,我叫她找一样东西,她总要慢条斯理从大抽屉里取出一个花格子小手巾包,去掉了别针,打开来轻轻掀着看一遍,照旧包好,放还原处,又拿出个白竹布包,用一条元色旧鞋口滚条捆上的,打开来看过,没有,又收起来;把所有的包裹都检点一遍,她自己也皱起眉毛说:“咦?”然而,若不是有我在旁边着急,她决不会不耐烦的,她对这些东西是这样的亲切——全是她收的,她找不到就谁都不要想找得到。 中国人的旅行永远属于野餐性质,一路吃过去,到一站有一站的特产,兰花豆腐干、酱麻雀、粽子。

书评

异乡如梦 顾文豪 刊于2010年12月16日《外滩画报》

张爱玲曾在五十年代初跟挚友邝文美说:“除了少数作品,我自己觉得非写不可(如旅行时写的〈异乡记〉),其余都是没法才写的。而我真正要写的,总是大多数人不要看的”,又说,“〈异乡记〉──大惊小怪,冷门,只有你完全懂”。究竟是怎样一部作品让向来看似旷达爽然的张爱玲如此牵记挂怀,明知“大多数人不要看”,看了也不会“完全懂”,执拗地“非写不可”?

现在摆在读者面前的《异乡记》是一份笔记残稿,由宋以朗于日前发现并从新整理出版。全文仅三万多字,存十三章,至第八十页即戛然而止,其余部分亦下落不明,但正如胡兰成所言“世上但凡有一句话、一件事,是关于张爱玲的,便皆成为好”,更何况是至今未曾示人的箱底珍藏。

据现存内容推断,《异乡记》或应写于1946年,与《华丽缘》时间约同,且背景几乎完全一致。由此推论,《异乡记》其实就是张爱玲在1946年头由上海赴温州找胡兰成途中所写的札记。彼时,抗战刚结束,胡兰成实为待罪之身,与范秀美避匿至温州,虽实为逃难,但你来我往竟成眷属,在范是为情所迷,在胡则是半为利用半为心动,而此时身处上海的张爱玲并不知他心心念念的胡兰成竟化一路惊险为惊艳。她不顾战时慌乱,迢迢自上海来探视,“想着你(胡)就在那里,这温州城就像含有宝珠在放光”。二月里到温州,胡当下一惊,“心里即刻不喜,甚至没有感激”,而“夫妻患难相从,千里迢迢特为来看我,此是世人之事,但爱玲也这样,我只觉不宜”。胡兰成对外人介绍张是他妹妹,将她安置在旅馆,却从不在此过夜。最终张爱玲不得不失望地返回上海,“那天船讲开时,你回岸上去了,我一人雨中撑伞在船舷边,对着滔滔黄浪,伫立涕泣久之”。

有论者指出张爱玲迥异他人的一处创作特色在于,她特别嗜好对个别主题进行不同文体的不断重写、再三删改,由此呈现出一种“重复、回旋、衍生”的独特美学。若以此观之,这段短短二十天的千里寻夫而不得的经历,不啻竟成了她一生痛苦的根源和无法摆落的拘囿,令身在异乡的她只有通过不断的反刍来安置自己一生都无法安置的情感。如此也就可以理解,为何整本《异乡记》里的山水人情都显得那么荒凉破败,读得人心中沉郁,这里头有多少是现实的素颜白描,又有多少是张爱玲自己的心情反衬呢?若再将《异乡记》与《今生今世》里“鹊桥相会”一节连类并观,更别生一种互文的效果,一边是将逃难路演绎成一段情爱途的落难才子,一边则是从世路到情路皆心惊胆颤的痴情才女。

这种心惊胆颤从一开始就显露出来。摸黑起程,“不料楼梯上电灯总门关掉了,一出去顿时眼前墨黑,三人扶墙摸壁,前呼后应,不怕相失,只怕相撞”;而寒冬清晨五六点钟的蒙蒙亮的天,“这世界像一个疲倦的小兵似的,在钢盔底下盹着了,又冷又不舒服”;挑行李的脚夫让她害怕,一个个“好像新官上任,必须在最短期间刮到一笔钱”,所以尤为“心狠手辣”;火车里望出去,一路的景致永远是那一个样子,“一种窒息的空旷”。

而最令人揪心的是张爱玲不得不夜宿人家,大小姐如今只能“带着童养媳的心情,小心地把自己的一床棉被折出极窄的一个被筒,只够我侧身睡在里面,手与腿都要伸得笔直,而且不能翻身”,路途辛苦,也坏了胃口,吃不下饭。凄黑的屋内,张爱玲兀自凄凄惶惶,心知“我再哭也不会有人听见的”,于是放声大哭,边哭边自问“拉尼(想必是胡兰成的代称),你就在不远吗?我是不是离你近了些呢?”,恍惚间竟幻想起来,这屋子胡兰成是否到过,自己又“能不能在空气里体会到”。

而张爱玲到底是张爱玲,即便处境难堪,心情低落,她也有本事斜眼扫去,将人间众生相一一汇拢笔端。钱庄里负责典当的伙计在巨额的金钱里沉浸着,像“蜜饯乳鼠,封在蜜里的,小眼睛闭成一线,笑迷迷的”;日后《秧歌》中为人称道的杀猪片段,此处实为蓝本, “去了毛的猪脸,整个的露出来,竟是笑嘻嘻的,小眼睛眯成一线,极度愉快似的”;看乡人做年糕,一个长工“两手拨弄着一个西瓜大的炽热的大白球,因为怕烫,他哈着腰,把它滚来滚去滚得极快,脸上出现奇异的微笑,使人觉得他做的是一种艰苦卓绝的石工——女娲炼石”,日后柯灵在《遥寄张爱玲》一文中说她“平生足迹未履农村,笔杆不是魔杖,怎么能凭空变出东西来!这里不存在什么秘诀,什么奇迹”,而其实温州之行即是张爱玲不多的农村生活经验,并成为其日后写作《秧歌》的重要材料。

写《异乡记》的张爱玲是创作力最旺盛的时候,而因着寻夫心切,文字密度极高,漂亮句子如水烧开般兀自一个接一个冒出。因此虽然只有三万多字,读来却不可轻易带过,好几处须与其它文本参看,才见出妙处。

“他乡,他的乡土,也是异乡”,当张爱玲喃喃自语的时候,我们不知道她究竟作何感想。据宋以朗说,《异乡记》原名“异乡如梦”,若果真这样,这从“梦”到“记”的衍变是否说明这样一则故事——她原本将他认作自己的本乡,谁知到头来也不过是另一处异乡而已,而这一场情恋恍如一梦,时移事往,当她将“梦”题作“记”,或许她正学着走出梦中。 [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