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常棣(诗经)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常棣(诗经)

【原文】

常棣之华①,

鄂不韡韡②。

凡今之人,

莫如兄弟。

死丧之威③,

兄弟孔怀④。

原限裒矣⑤,

兄弟求矣。

脊令在原(6),

兄弟急难。

每有良朋。

况也永叹(7)。

兄弟阅于墙(8),

外御其务(9)。

每有良朋,

杰也无戎(10)。

丧乱既平,

既安且宁。

虽有兄弟,

不如友生(11)。

使尔笾豆(12),

饮酒之长饫(13).

兄弟既具,

和乐且孺(14)。

妻子好合,

如鼓瑟琴。

兄弟既翕(15),

和乐且湛(16)。

宜尔室家,

乐尔妻孥(17)。

是究是图(18),

亶其然乎(19).

==【注释】==  

①常像:棠梨树。华:花。

②鄂:同“萼”,花草。韡韡(wei):花 色鲜明的样子。不:岂不。

③威:畏惧。

④孔怀:十分想念。

⑤裒(pou):堆积。

(6)脊令:水鸟名。(7)况:增加。永叹: 长叹。

(8)阋(xi):争吵。阋于墙:在家里面争吵。

9)务:同“侮”, 欺侮。

10)蒸:乃。戎:帮助。

11)生:语气助词,没有实义。

12) 傧(bTn):陈设,陈列。

13)饫(yu):酒足饭饱。

14)孺:亲近。

15)翕(xT):聚和。

16)湛:长久。

17)孥(nu):儿女。

18)究:思 虑。图:谋划。

19)亶(dan):诚然,确实。

【译文】

棠梨树上花朵朵,

花草灼灼放光华。

试看如今世上人,

无人相亲如兄弟。

死丧到来最可怕,

只有兄弟最关心。

原野堆土埋枯骨,

兄弟坟前寻求苦。

鹊鸿飞落原野上,

兄弟相救急难中。

虽有亲朋和好友,

只会使人长感叹。

兄弟在家要争吵,

遇上外侮共抵抗。

虽有亲朋和好友,

不会前来相帮助。

死丧祸乱平息后,

日子安乐又宁静。

虽有亲兄和亲弟,

相亲反不如朋友。

摆好碗盏和杯盘,

宴饮酒足饭吃饱。

兄弟亲人全团聚,

融洽和乐相亲近。

妻子儿女和睦处,

就像琴瑟声和谐。

兄弟亲人相团聚,

欢快和睦长相守。

你的家庭安排好,

妻子儿女乐陶陶。

仔细考虑认真想,

道理还真是这样。

【读解】

一个问题,即古人何以那么看重和强调兄弟亲情, 其中原因何在?恐怕我们已很难确切回答这一问题。观念的变化 总会超出我们的想象力的限度。

认真地想,肯定有血缘的因素。亲兄弟毕竟是同一血缘而出, 犹如结在一根藤上的瓜,开在一个植株上的花。这同夫妻关系不 一样。夫妻是不同血缘的两个人的结合,两个之间的感情是一回 事(感情是变化着的东今),血缘又是一回事。其次,大概同父系 社会的观念有关。男性是社会生活中的主角,大至国家,小至家 庭,都由男性主宰着。男性也是传宗接代的主角,比起女性要重 要得多。兄弟既担任着这双重主角的重任,自然要引起重视,要 在观念中得到强调。作为对比,我们很少见到对于在血缘上处于 同一层面上的姊妹关系的重视、强调和歌颂。

在事实上,兄弟不睦的事经常发生。古人所说的“兄弟阋于墙”,应该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比如我们多听说“夫妻恩爱” 而少听说“夫妻阋于墙”。兄弟作为家庭和社会生活中的主角,必然会因利益问题发生冲突,诸如财产继承权、赡养义务、财产分 割之类,有时冲突还会比同外人的冲突更激烈。

兄弟亲情显然是有限的,多半是在“外御其侮”或者相依为 “命之时,或者是在社会生活的视野中同其他男性、朋友相比较时。

我们尽可以粗略地在比喻的含义上来理解兄 弟亲情。重要的是“亲情”二字,无论是兄弟亲情、 父母儿女的亲情,还是朋友间的亲情,是正在失落的、无比珍贵 的人间真情。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情同手足,亲女。兄弟”、“四 海之内皆兄弟”一类的说法,对我们更有实际意义。[1]

简介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诗经〉在先秦叫做〈诗〉,或者取诗的数目整数叫《诗三百》,本来只是一本诗集。从汉代起,儒家学者把《诗》当作经典,尊称为《诗经》,列入“五经”之中,它原来的文学性质就变成了同政治、道德等密切相连的教化人的教科书,也称“诗教”。[2]

《诗经》中的三百零五篇诗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也就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即“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篇。“雅”是正声雅乐,是正统的宫廷乐歌。“雅”分为“大雅”(用于隆重盛大宴会的典礼—)和“小雅”(用于一般宴会的典礼),一共有一百零五篇。“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祖先,祈祷和赞颂神明,现存共四十篇。《诗经》的三百零五篇诗歌,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内容涉及政治、经济、伦理、天文、地理、外交、风俗、文艺各个方面,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对后世产生过深远的影响。[3]

《诗经》编辑成书的年代约在春秋后期,据说孔子曾经删定过〈诗经〉。到汉代,传授《诗经》的有四家。齐国辕固所传的《诗》叫《齐诗》,鲁国申培所传的《诗》叫《鲁诗》,燕国韩婴所传的《诗》叫《韩诗》,鲁国毛亨所传的《诗》叫《毛诗》。东汉时,《毛诗》得到了官方和学者们的认同,逐渐盛行,齐、鲁、韩三家《诗》逐渐衰落以至亡佚。现在我们见到的《诗经》,就是毛亨传下来的,我们这里选录的《诗经》,原文主要依据清代阮元校订的《十三经注疏》,并广泛参考了其他研究《诗经》的专著。 [4]

参考资料